开场: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本书,叫《非暴力沟通》。书的作者是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我们可能从没想过自己会和“暴力”扯上关系。我在读这本书时,我女儿对这个标题很感兴趣,她问我“妈妈,你对我使用暴力了么”。我读完书后,很认真地告诉她,“用了”。她马上问,“那用了几次”我很不好意思地说“很多次”。(F)平时我们言语上的指责、说教、随意出口的评价等等,都会给对方带来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 这就是所谓的隐形暴力。卢森堡博士发现了一种“非暴力”沟通方式,主要包含四个要素,将这四要素运用在谈话和聆听上,能使人心意相通,和谐相处。(A)这本书在美国亚马逊沟通类图书中排名前3,比起其他沟通类书籍,这本书的神奇之处在于,它上能解决国家危机,此书被联合国誉为全球非暴力解决冲突的实践手册;下又能贴近日常生活,作为平民百姓的沟通守则。(B)如果你还在为不能与老板、同事、家人、孩子好好交流而焦虑,读了这本书你会这本书会教你通过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减少愤怒、焦虑、悲哀的负面情绪,用不带伤害的方式解决人际冲突,改善人际关系。
【引出拆页】
非暴力沟通非常强调表达感受和需要,让爱流动。在书的开始部分,作者归纳了几种“异化的沟通方式”或者说思维方式,这些方式忽视了人的感受和需要,以致彼此的疏远和伤害。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其中的一种。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总是遇到很多“不得不”事件。我不得不面对讨厌的老板;不得不加班;天这么冷,不得不每天早上六点爬出温暖的被窝,去挤地铁;好不容易周末,不能好好放松,不得不送小孩去参加辅导班。当我们把选择权交给外界,认为自己的行为是被迫的,被逼无奈之举时,我们的心情往往很糟糕,态度很消极。
(学习目标)当我们面对“不得不”事件时,学习采用“三问法”,明确自身需求或价值观,将心态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出击。
我们先来花一分钟左右看一下拆页。
从拆页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我们认为“不得不”的事件其实并非完全没有选择,我们往往根据个人的价值观,忽略了其他的可能性,做出了自认为唯一的选项。而当我们发现自己并非是被逼迫,而是主动做出选择时,心态会发生非常微妙的变化。我们会变得积极主动,更加遵从自己的选择。
我们该如何转变因为“不得不”而导致的被动思维呢?书上提到可以通过“我选择某某某,因为我想。。。”这样的句式来帮助自己理清头绪。为了帮助小伙伴们更好地应用这个句式,我在方法上做了细化,我称之为“三问法”。通过三个递进的问题,帮我们重新审视局面。三个问题是:
1、这真的是唯一的选择么?还有没有其他选择?
2、如果换一个选择,结果会如何?
3、我做现在这个选择,是因为我。。。?
可以看到,前两个问题在帮助更好地回答第三个问题。通过这三个问题,我们可以明确自己的内在需求和价值观。在面对类似“不得不”情形时,我们会用更加积极的心态,去拥抱自己的内在需求,接受或者调整自己做出的选择。
以我本身为例。我之前在世界500强企业工作,后来考虑到工作生活平衡,我跳槽到了现在这家科研事业单位。因为体制和文化关系,我觉得自己的能力和职业生涯不能得到很好发展。可想到一旦跳槽,再要进这种体制内的稳定单位几乎不太可能。我感到很纠结,觉得自己是“不得不”在现在这家单位工作。
看了这个拆页后,我问了自己这三个问题。我的答案是:
1、不是。我可以重新回到外企。
2、如果回到外企,遇不到好老板或好机遇,能力发展和职业生涯依然可能受困。而且外企压力大,照顾家庭时间又少。
3、我选择留在现在这个单位,是因为我更看中家庭,并且这里工作稳定,较有安全感。
当我发现,现在的情形,并非受外界绑架,而是我自己选择时,心念发生了转变。过程中我更明确了自己的价值观是家庭第一,我的需求是希望稳定。于是,我用积极的态度去看待事件。比如我觉得能力发展受限,就来到了拆书帮,参加赋能班,锻炼自己的可转化技能。职业发展受限,我看的更开了,本来就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伯乐,与家庭比起来,职业好像并没有那么重要。
(排除异议)可能有些小伙伴会说,问完这三个问题,发现面对的的确是“不得不”事件,这心态没法儿积极啊。比如有个病人他不得不面对癌症。这是无法逃避的事实,他没有选择。但我们不要忘了,虽然癌症的事实无法改变,但如何面对癌症,如何面对接下去的每一天,他还是有充分的选择权,他还是可以回答这三个问题。
【A3】
好,现在我们根据我刚刚讲的方法来现场演练一下。我们自己碰到“不得不”事件时,容易深陷其中,当局者迷。因此我们今天设计一个小的互动环节,让旁边的小伙伴提问,协助你思考这三个问题的答案。现在请小伙伴们两两结对。
我们假设这样一个情景:
小王是业务骨干。年底了,手里事情特别多。这时部门经理又给他派了一个小项目。小王一方面觉得自己不得不完成这个项目,另一方面又觉得自己特别累,简直就是身心俱疲。
现在每2人一组,进行演练。一个人伴扮演提问者,提问刚刚列出的三个问题。另一个人扮演小王,回答问题。演练时间2分钟,现在开始。
下面请哪组的小伙伴上来演绎一下。
(现场小伙伴演练)
A问:这是唯一的选择么?还有没有其他选择? B答:我没其他选择,他是我老板,我必须要做这份工作。
A问:可如果换一个选择,结果会如何?B答:那我要么就不干了,再找其他工作。
A问:你现在做这个选择,是什么原因呢?B答:我选择做这个项目,因为我在乎这份工作。
我发现这位小伙伴在刚开始回答问题的时候,还是认为这个项目是个不得不做的事情。那我们来采访他一下,在回答完这三个问题后,你的思想是否有转变?
B答:这个情景我在平时工作中也碰到过。刚开始,我确实觉得自己没什么选择余地,老板么就是老板,交给你的活儿总要做的。但当我换个角度想的时候,发现自己确实很在乎现在的工作,因此也极力想把工作做好。
好,非常感谢这位小伙伴的分享。
【结语】
最后,来回顾一下今天的知识点。当我们面对“不得不”事件时,可以通过"三问法”,了解自己的需求或价值观,变被动为主动心态。这个片段仅是这本书的开头部分,作者需要在书的最开始解决学习者内驱力的问题。只有当读者有了积极主动的态度,才能做好开始一段新旅程的准备。如果大家有兴趣学习《非暴力沟通》更多的沟通技巧,欢迎参加我下一次的拆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