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深度工作》 所属活动: 我们搜罗了那些可以改变你状态的小细节 所在级别: TF2-2 学习主题: 如何打磨自己深度工作的习惯 学习目标: 学习者们能够学会通过寻找一些小习惯来尝试帮助自己进入深度工作

开场: 我先给大家分个组,一会儿会有个讨论,三个人一组。
我们开始今天的拆书。
在开始之前,我希望在座的小伙伴们一起跟我想象这样一个状态:
电子邮件、大小会议、即时通讯软件不断地干扰着你,多线程工作不断地偷走你的注意力……你看起来忙碌,甚至享受忙碌,但忙碌真的能转化为生产能力吗?《深度工作》这本书的作者提出了深度工作这样一个概念,指出在无干扰的状态下进行专注的职业活动,能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从而创造那些不容易被复制的新价值。
本书相对于其他自我管理或者工作效率类的书而言,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作者原意花大量篇幅去讲了深度工作的概念和深度工作的理论依据,在读者高度认可深度工作的意义之后, 才开始给出一些能有效践行深度工作的准则,这是非常必要而且有意义的,单纯地给出一些鸡汤或者一厢情愿地强加作者提出的操作方法给读者们,往往会让读者感到隔靴搔痒,没有认可度甚至反感。
我读完这本书后,按照作者提出的方法刻意改变小习惯,比如关掉电脑和手机,比如暂时远离零食,确实发现自己会进入一个类似于平行世界的感觉,思维高速旋转,周围仿佛被抽成真空。比如当我从一次投入地备课中抽身出来,比如当我忘我地完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blob.png

1514905595805298.jpeg

的2.jpg

的3.jpg

的4.jpg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们能够学会通过寻找一些小习惯来尝试帮助自己进入深度工作。

图书介绍:

F: 电子邮件、大小会议、即时通讯软件不断地干扰着你,多线程工作不断地偷走你的注意力……你看起来忙碌,甚至享受忙碌,但忙碌真的能转化为生产能力吗?《深度工作》这本书的作者提出了深度工作这样一个概念,指出在无干扰的状态下进行专注的职业活动,能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从而创造那些不容易被复制的新价值。

A: 本书相对于其他自我管理或者工作效率类的书而言,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作者原意花大量篇幅去讲了深度工作的概念和深度工作的理论依据,在读者高度认可深度工作的意义之后, 才开始给出一些能有效践行深度工作的准则,这是非常必要而且有意义的,单纯地给出一些鸡汤或者一厢情愿地强加作者提出的操作方法给读者们,往往会让读者感到隔靴搔痒,没有认可度甚至反感。

B: 我读完这本书后,按照作者提出的方法刻意改变小习惯,比如关掉电脑和手机,比如暂时远离零食,确实发现自己会进入一个类似于平行世界的感觉,思维高速旋转,周围仿佛被抽成真空。比如当我从一次投入地备课中抽身出来,比如当我忘我地完成一次培训计划时,我会发现,工作的结果好于我的预期,所用的时间也比想象中短,这是我对深度工作的初步体验。相信大家如果愿意去尝试践行的话,也会得到很多收获,让自己不单单是忙,而是真正的深度工作。

[I]部分讲解引导:

这个拆页,作者主要阐述了如何帮助大家去打磨自己的深度工作,如何找到适合自己深度工作的习惯。

首先,如果我们并没有一个好的习惯,而是一味追求深度工作,那么我们所有的努力就像是空中楼阁,最后只能是一场空,深度工作不是靠意念就可以做到的,也许我们很努力,不断告诉自己要进入无干扰的深度工作,但却始终进不了,结果只会越来越烦躁。这种感觉就像是一个睡眠不好的强行要求自己快速进入睡眠,效果是一样的,只会越来越糟糕。(why)

当然,需要进入深度工作的,一般指的是短时间的,比如一个小时,半天,并且需要我们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去思考和处理的复杂工作,而非日常的所有工作,我们日常也许也要处理很多简单而繁杂的事情,却不需要我们进入深度工作的状态。(when)

那到底该从哪些角度打磨我们的深度工作呢?作者提出了以下五点:

1、 寻找适合的工作环境。作者认为要开始深度工作首先需要找到一个适合的工作环境,可以是刻意寻找的图书馆、会议室,也可以是办公室简单地锁个门;

2、 预先设定工作时长。开始之前就必须知道自己的时间框架,比如三小时,比如下班前,而不是漫无尽头、无休无止的工作;

3、 约定工作规则。和自己约定工作时要注意的规则,比如远离音乐、远离微信,甚至有必要的话远离网络;

4、 设定工作结构。比如平均每10分钟完成一页PPT,或者每1个小时完成一份报表,而不是盲目地做,毫无规划;

5、 必要的支持。比如Luna习惯性在手边的一块巧克力,比如一杯白水(不要小看一杯白水,一杯白水也许可以换取你一小时后的一次下肢运动),或者再比如半小时一次的窗边眺望。这些物质或者精神上的支持都可以让我们的大脑在专注一段时间以后有节奏地抽离,从而恢复精力,投入下一段深度工作。(how)

12121212.png

当然,也许有学习者会说,就像入眠的方式因人而异一样,进入深度工作的习惯也会因人而异,其实作者也提到了,并不是说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到所有人,我们需要自己去思考、尝试和实践,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习惯,我刚才提到的,也许你觉得做不到,也许你觉得太理想化了,也许你不屑于这些不痛不痒的点,但是你不妨去试试,从最简单的小习惯开始,如果找到了,进入了深度工作,你就会体会到那种无干扰的专注而高效的状态,那种类似于热恋中的感觉。(预防异议)

给大家举一个我自己的亲身体验吧。

在座熟悉我的人知道,我没有工作,自己运营一个小的培训学校,而我自己要兼任自己学校的财务,最让我头大的事情就是每个月一次的工资计算,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脑子有病,把大家的工资体系和绩效考核做得设定得如此复杂,20多个人的工资,通常要花掉我整整一天的时间去计算和统计,而且常常会出现很多错误,算少了也就算了,员工会提醒我……所以,第二天还要花半天去一一校对。

所以当我阅读了这个片段之后,上个月我决定尝试这样的方式,那天我并没有进大办公室报到(我一般都会在大办公室工作,比较踏实),而是去全家买了盒装咖啡,直接溜进了我自己的小办公室,并且我告诉总校的负责老师说我今天有点事情,不是什么很重要的事情的话就帮我推掉。

然后我告诉自己,不管工作效率怎么样,完成到什么程度,我12点必须吃中饭。

接着,我花了15分钟的时间思考并重新规划了一下我的工作结构,以前贪图方便,他们按校区提交的考勤记录,我就按校区顺序统计每个人的工资,这次决定按职位类别进行分类,先统计教务,再统计教师,最后统计校区负责人,职位相同会有很多计算方式相似,也许有利于我提高效率。

最后,我把手机打开到飞行模式,同时给自己设定了一个闹钟,一个半小时后响,让自己起来上个厕所,吃片面包,喝口咖啡。

结果是我在10点半站起来上厕所的时候,才意识到时间过得真的很快,而且喝完咖啡再投入工作时,并没有觉得很烦躁,等到12点的时候居然几乎完成了所有的工作,我决定继续坚持到12点半,然后完成了所有的工作,不但没有觉得很累,反而伸了个懒腰之后还有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因为我意识到,通常要困扰我一天甚至两天的事情,被我半天搞定了。而且这次的工资计算,虽然依然有小错误,但是已经让我满意了。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

现在请在座的小伙伴们一起来想一下,在未来的几周内,你是不是会遇到让你感觉到头痛,但又不得不去做的工作?也许是年底了,要写的一年一度的工作总结,也许是一份下阶段的工作计划,也许是去谈一个不愿意去谈,却必须你出面的客户,也许是做一份第二天要用的PPT。

请大家花2分钟的时间来脑补一下这个你要去完成的工作,并且在你的便签上用关键词的方式记录下来。然后花1分钟的时间分享给你的小伙伴。

学习者案例记录:

(1分钟案例分享)

我的好朋友凌云做了一个公众号,我们现在组了一个8人的小组,在运营这个群,目前运营刚刚开始,我们这段时间花了很大的精力做这个事情,虽然感觉很难,但是又很想去做,目前是想努力一下,在12月底之前,完成3次活动。


拆书家回应:OK,如果是到12月底3次活动,那这个一定不属于深度工作,因为时间跨度过大,显然是不符合我们之前讲过的适用边界的,大家有没有发现?

但是我觉得你们可以这样考虑:比如说约了一天,你们8个人聚到一起准备个运营会议,花半个小时或者1个小时来制定一个计划,怎么到12月底完成三次活动。那么你们这个半小时或者1小时的运营会议应该算是可以进入深度工作的一个事情,这个属于我们今天讨论的范畴。



拆书家提问设计:

好,那么接下去让我们接着思考,学习了今天的拆页之后,能不能尝试写下来,如何从我们今天学习到的几个角度出发,寻找一两个小习惯,来创造和打磨自己的深度工作。

我们可以再看一下,今天提炼出来的几个点:

1、 工作环境;2、工作时长;3、工作规则;4、工作结构;5必要支持。

如果你有更多的习惯可以跟大家分享,我们更加欢迎。

(2分钟)

然后跟你的小伙伴们分享下你写下的小习惯吧。

(2分钟)

学习者案例记录:

(2分钟案例分享)

我每次在办公室做一些烦人的,但是又必须全身心投入的工作时,总是感觉到很压抑,很不舒服。这种情况几乎每周都会发生。

我觉得下周再遇到这种需要全身心投入的工作,又觉得烦人,没有办法投入的时候,我可以尝试调换一下工作环境,我们工作园区有一个很安静的小茶室,我可以抱着我的笔记本去那个小茶室,安安静静地去工作一段时间,从这一一个小细节开始改变,也许可以帮助自己进入深度工作。


拆书家回应:这个点很好,当我们没有思绪怎么去开始打磨我们的深度工作小习惯的时候,最容易起步的,就是寻找一个好的工作环境。然后再考虑更深的改变,来打磨自己的小习惯,帮助自己进入深度工作。


以上就是我带来的这个拆页,希望大家都可以通过一些小习惯的改变,来顺利地进入忘我的,跟工作谈恋爱的状态的深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