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各位小伙伴,大家好,我是本环节的拆书家,我叫高飞,是一名工程师。随着人到中年,面对这个快速裂变的时代,我越来越感到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这种焦虑促使我重新开始学习,最近一年多时间,我听了很多知识音频节目,也读了不少书。但是,知识的转化和应用效率很低。
一个多月以前,同事给我推荐了帮主的书《这样读书就够了》。帮主所倡导的“将知识拆为己用”的理念和方法让我大受启发。然后,就到处寻找组织,最终找到了拆书帮西安古城分舵。到现在,我参加了5次线下拆书活动,越来越喜欢分舵的学习氛围。今天我也要开始升级打怪了,希望我TF1-1拆书能给各位小伙伴带来一点收获。
新技能:介绍拆书帮
我们在读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没时间读书、读了看不懂、看懂了不会用”的问题。而“拆书”可以有效帮我们解决这些问题。“拆书”是一种关于成人学习的方法论,其精髓是“将知识拆为己用”,强调把知识转化为能力,通过学习来改变行为。
“拆书”分为个人学习的拆书法和组织学习的拆书法。个人学习的应用是RIA便签法,R阅读原文,I重述知识,A联系过往经验和设想未来应用。便签法可以让我们将需要的知识逐步转化为我们的能力。组织学习的应用是一位拆书家拿一本书加工出一场现场学习,引导和促进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己用。从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来衡量的话,一位拆书家创造的价值不亚于一位培训师。
“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法的公益学习社群,目前全国共有33个分舵。拆书帮分舵的使命是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释放学习促进者的能量。
新技能:选书与选拆页
今天我要拆的这本《瞬变》,是奇普·希斯和丹·希斯合著的实用类畅销书。这本书为我们总结了推动个人和组织改变的工具和方法,案例生动,方法实用,非常值得一读。
新技能:请学习者阅读拆页
请各位小伙伴用2分钟时间阅读以下手中的拆页,阅读完的小伙伴请举手向我示意一下。
我们已经见识过不少在组织层面进行环境调整的案例,包括办公室、航空业和医院。但是请相信,这套神奇工具一样可以运用在我们自己身上。许多人都发现,调整环境总是比自我控制更能有效改变自己的行为。
举例而言,第一章中爆米花桶实验研究的负责人布赖恩.万辛克,就有一批节食者忠实奉行他提出的头号信条:缩小餐具尺寸,使用小号的盘子、碗和杯子。万辛克知道,我们总是不由自主地会拿食物填满面前的餐具,留着装了一半的盘子似乎不怎么道德;而更大的问题在于,我们又忍不住要把盘子里的食物一扫而光。于是,大盘子→大分量→大食量。在万辛克看来,想要控制饮食,首先得从盘子大小入手。把大餐盘收进橱柜,改用沙拉盘盛晚餐;弃用大高脚杯,改斟小玻璃杯;千万不要直接拿起整袋或者整盒的零食大吃特吃,而应该在小碟上倒出合适的分量。换掉所有大盘子、大碗、大杯子,这些外在环境的微小调整,会对进食行为产生巨大影响。
我们每个人都在对自己使用类似的小伎俩,试图把自己推向正确的方向。笔者认识一个小伙子,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会把慢跑装备一丝不苟地摆在床前。如此一来,第二天早上起床后就会更容易出门运动。另外一位朋友,非得把咖啡机设置好定时自动烹煮后才肯就寝,到了清晨飘出的咖啡香能帮助他战胜睡魔。还有一位女士,真的把自己的信用卡冻在冰块里面。这样每逢消费欲望袭来,她就不得不强制让自己冷静退烧(或者把信用卡加温解冻)一下。
新技能:当众表达你的便签
【知识点阐述What】
我简单讲一下作者所提及的爆米花实验。万辛克教授的团队向电影院的观众提供免费的爆米花,每位观众都有1桶,但是大小不同,有的是中桶,有的是大桶。这些爆米花其实并不好吃,因为爆好之后放了5天。但是实验结果相当令人吃惊:拿到大桶的观众比拿到中桶的观众多吃了53%。而且不管电影院选在哪个州,也不管放映的电影是哪种类型,所有爆米花实验都得出了一样的结论:爆米花桶越大,观众吃的越多。这个实验让我们看到了环境对人们行为的巨大影响。
【前因Why】
为什么环境对我们的行为有这么大的影响呢?这跟我们的大脑运作方式密切相关。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中指出“我们的大脑存在两套系统,系统1和系统2。系统1的运行是无意识且快速的,不怎么费脑力,没有感觉,完全处于自主控制状态。”实验中的观众,吃爆米花的行为是由系统1控制的。由于系统1是自动驾驶模式,所以实验中的观众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吃了多少,这种情况下,桶的大小决定了观众吃多少。(看似人的问题,实则情境问题)
【具体做法How】
那我们该如何调整环境,推动积极的行为改变呢?作者给出了一个大的指导原则,就是要设计特定环境,让正确行为更容易出现,让错误行为更难以发生。
现在很多人都有节食的想法,万辛克教授所提的忠告对我们很有用:把家里的餐具全部换成小号的。小号餐具让节食行为更容易发生。将信用卡冻在冰块里的女士,则大大增加了乱刷信用卡的难度。
【适用边界】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改变环境并不能一劳永逸。要想真正改变一个人,不仅要改变周围的环境,还要影响这个人的内心和头脑。
A1激活经验
时间:11月7日晚上
地点:家里
人物:我和女儿
事件:
女儿晚上一般10点左右做完作业,这时我会催促她刷牙洗脸,早点上床睡觉。从卧室到卫生间,要经过餐厅,餐桌上一般会摆放一些水果。每次经过餐桌,她都会拿点水果吃。我要再催她刷牙,她就会撒娇卖萌,说:“老爸可怜可怜我,写了一晚上作业了,就让我吃点吧。”然而,这一开吃,经常就是半个小时。最后,等她刷完牙洗完脸,上床睡觉,都快11点了。
我一直想让她早点睡觉。但是要改变她的行为,并不容易。看完《瞬变》这本书,我突然意识到,没必要改变她,只要改变环境就行了。一到晚上9点,我就会把餐桌上所有水果等全部清理干净。餐桌上坚壁清野,一点吃的都不留。等她写完作业,路过餐桌时,突然发现没什么可吃的。这时,我再催促她,她一看也没什么可吃的,也就直接去刷牙洗脸了。
A2催化应用
晚上下班回到家后,觉得忙了一天了,回到家终于可以休息一会,这时就常常会打开电视看看电影,或者躺在沙发上看看手机新闻。月初制定的阅读计划被抛之脑后,阅读计划总是一拖再拖。
目标:通过改变阅读环境,完成每晚1小时阅读计划。
时间:12月10日至24日
行动:
1.拔掉电视和小米盒子的电源和网线(看个电影还要挪开电视柜去插电源和网线,好麻烦,增加难度)。
2.将手机放到门口鞋柜旁的置物袋里(用手机还要去门口,增加难度)。
3.在卫生间、床头、茶几、餐桌上各放几本书,把kindle放在床头置物袋里(到处都有,降低难度,你总得赏脸拿一本瞅瞅吧)。
营造适合阅读的环境,将干扰踢到一边,这些环境的改变,会推动我完成每天的1小时阅读计划。
各位小伙伴,希望你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也能通过调整环境来实现积极行为改变,成为更好的自己。本次的拆书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