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向外,向外有两个含义,一是希望自己能够一直保持一个开放接纳的心态,二是愿意并且能够分享自己的想法给大家,我是宇宙中心分舵的一名新手拆书家,很高兴见到大家。
为了便于一会的讨论,我们先来分一下讨论小组
分组完毕,回到我们的拆书哈。今天要拆的这本书是《哈佛口才课》,它有几本同名的书,我看的这本作者是张荣华。
豆瓣评论有说这本书有很多抄袭卡耐基的书,卡耐基的那本书我没看,没办法发表评论。
单纯讲一下我看这本书的感受,它每一章都有例子,讲解比较生动,易于理解。
各章之间比较独立,可以单独挑出某一章来阅读,比较适合做枕边书。
文章内容,有的人说这本书比较鸡汤,我读过的感受是有实实在在的收获。所以,把这本书推荐给大家。
下面请大家阅读来自这本书的原文片段,感受一下这本书是不是值得读,时间1分钟左右,读完请抬头示意我一下。
很多人先在内心制造出否定的情况,却又要求对方说“好”,表现肯定的态度,这样做是不可能让对方点头的。假如你要使对方说“好”,最好的方法是制造出他可以说“好”的气氛,然后慢慢地诱导他,让他相信你的话,他就会像是被催眠般地说出“好”。换句话说,你不要制造出他可以表示否定态度的机会,一定要创造出他会说“好”的肯定气氛出来。
(1)让对方不得不说“是”或“好”
当你向别人发问,你可以连续不断地追问下去,而最后使对方不得不说“好”。这是制造肯定气氛最高明的技术,也是让对方点头的第一种妙方。
譬如当你看到某样商品,你先连续问对方五六次:“它的颜色很漂亮吧?!”“它的手工很精细吧?!”“它的造型很完美吧?!”“它的……”让对方答出一连串的“是”之后,你再问他原先你想获得他肯定回答的问题,那他一定会说“是”。因为在此之前,他已被你催眠似的说“是”,很自然的,在回答你这关键问题时,他也会说“是”。
(2)提问暗示你想要的肯定答案,不给对方说“不”的机会
所以,要使对方回答“是”,问问题的方式是非常重要的。什么样的发问方式比较容易得到肯定的回答呢?当然是你的问题已经暗示了你所想要得到的答案,这就是使对方点头的第二种妙法。绝不给对方选择的机会,也就是说“不”的机会。
譬如当你在说服别人购买你的商品时,不应该问顾客喜不喜欢、是否想买。你应该问他:“你一定喜欢,是吧!”“你一定很想买,是吧!”你必须用“这颜色很漂亮吧”来代替“这颜色很漂亮吗”,因为,你问他“颜色漂亮吗”,他可以回答“不漂亮”。可是,你问他“颜色很漂亮吧”,他就不得不回答“是的,很漂亮”。
(3)在对方没点头之前,自己先点头说“是”
第三种使对方点头或说出肯定答案的妙方是,当你向对方发问而他还没有回答之前,自己也要先点头。你一边发问一边点头,可以诱导他更快点头。因为你的行动和态度会诱导对方的行动和态度,所以只要善用此原理,就会更快地得到对方肯定的答案。
好,看到大家基本上已经读完了哈。
我们先看一下这个片段的结构,第一段是片段的帽子。它说,“假如你要使对方说“好”,最好的方法是制造出他可以说“好”的气氛,然后慢慢地诱导他,让他相信你的话,他就会像是被催眠般地说出“好””,所以后边列出的三个方法都是在告诉我们如何才能够让对方像是被催眠般地说出“好”。
下面看一下它们是怎么说的:
第1点,它告诉我们可以通过连续发问,让对方接连说出几个“是”之后,然后再问你想问的问题,比较容易获得对方的肯定答复。因为在此之前,他已被你催眠似的说“是”,很自然的,在回答你的关键问题时,他也会说“是”。
第2点,它告诉我们连续发问的时候,要问那些问出去会得到肯定答复的问题,那么,什么样问题问出去会得到肯定答复呢?
首先,我们要选择那些站在对方角度,常规都会获得肯定答复的问题,比如妈妈会爱孩子,员工会希望公司盈利好等。或者,如果,问的问题,我们不能十分确定对方会回答“是”,有些不确定性存在时,可以通过使用肯定或者感叹类的语气词,诱导对方说“是”。比如,我们问这个颜色漂亮吧,而不是问这个颜色漂亮吗?,我们问你喜欢来分舵活动吧,就比问你喜欢来分舵活动吗,更容易获得肯定答复。
第3点,我们还可以一边问一边点头,因为我们的行动和态度会诱导对方的行动和态度。
这三个方法之间的其实是有点递进的关系,按照1,2,3的步骤递进使用,首先,我们可以连续问对方几个会回答“是”问题,确保对方会回答“是”,除了选择那些常规会获得肯定答复的问题外,还可以通过使用肯定或者感叹的语气词帮助我们获得肯定答复,最后,我们还可以一边发问一边点头,诱使对方对我们回答“是”。在一次谈话中我们不强调说必须把这三个方法都用全,能够帮助我们达到想要的效果即可。
【自己的例子】
看了书,我们就要用起来不是。
最近我们有个客户刚刚上线,用户在调试验证各类业务,遇到一些问题,就打电话给我,让我去现场支持。实际上,调试验证遇到问题,我去现场并不会有什么作用。我们当时是这样沟通的。
我:罗姐,你让我去现场是想要我做什么呢?是希望我能够及时协助处理问题是吧。
客户:对呀。你不在这,遇到问题我们不知道应该怎么处理。
我:罗姐,其实,你是希望能够尽快把业务调试通对不对(客户一定会回答对)。
客户:对
我:如果我去了现场就没办法及时检查后台系统,反而不利于我及时反馈问题了哇。
客户:好吧。
这样,客户就没在要求我一定去现场支持了。
【适用边界】
我们今天的片段用好了,它可以帮助我们做成某些事,用不好,则会伤害我们与他人的关系。它在熟人之间,不建议使用,因为一旦对方意识到这种套路,以后很可能会对我们失去信任,影响彼此之间的关系。它可以用来跟亲近的人偶尔撒个娇、卖个萌,但不能常用。它比较适合陌生人或者联系很少的人沟通。同时,在连续发问的时候,注意态度不要咄咄逼人,那样容易激发对方的反感情绪。
【A1】小组内分享指令清晰,并邀请组内一人分享
下面,请大家,
按照我们已经分好的小组,分享曾经你向别人发出请求被拒绝或者成功得到对方肯定答复的经历,当时的场景是什么样的,如果一时想不到自己的经历,也可以讲一讲见过的别人的例子。
请每个人讲述自己经历的时候注意给小组内其他伙伴留出时间哈。
分享者:朱琳
朱琳讲述了晚上请送水师傅送水被拒绝的例子,同时内心挣扎的例子
朱琳:我们家,送桶装水要给师傅打电话。下班回去8点多有点晚了,给师傅打电话,师傅现在还能不能送水呀?
师傅:很犹豫,算了吧,太晚了,明天白天在送。
朱琳:后来喝的就是自来水
向外说明:这是一个朱琳发出邀请被拒绝的例子,朱琳如果问师傅给我们送桶水过来吧,说不定就能够获得师傅的肯定答复。
【A2】邀请学习者写便签指令清晰
刚才,我们请大家回顾了以往类似的经历,那么,接下来,各位可以在便签上写一写,未来在什么场景下, 你可以怎么样应用今天学到方法去和对方交谈,让对方对你说“是”。写一写你面临的场景,和要说的话,不要只是决心,要具体到你准备说的话,预期会得到的结果。
观察家点评环节,学习者:哈森 A2分享
公司购买福利用品,耳机和充电宝之间进行选择,哈森本人倾向于购买充电宝,可以这样和领导沟通。
哈森:购买耳机或者充电宝都可以是吧。
领导:恩
哈森:购买耳机和充电宝的价格差不多是吧。
领导:恩
哈森:耳机基本每人都有,但是充电宝就不一定,所以如果买了耳机可能会闲置,但是买充电宝的话,就会有人用起来是吧。
领导:恩
哈森:那我们购买充电宝吧。
领导:好,按你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