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叫孙丽英,很高兴与大家坐在一起拆书,今天我要带拆的主题是如何反思提升自己,学习的目标是,学习者通过对本片段RIA的学习,可以反思日常生活中发生在自己身上重要的事件,找到事情发生的原因。下面我用FAB法来介绍下这本书。
【F特征】《好好学习》,是一本知识管理类书籍,由成甲所写。这本书在2017年1月份预售以来,20天内销量3万册,是知识管理领域的畅销书,著名天使投资人李笑来,得到APP专栏作者万维钢、逻辑思维脱不花、小马宋等联袂推荐。
【A优势】市面上大多数的知识管理书籍大多都是从知识出发,来讲解知识的搜集、存储、应用、创新。而这本书更多地是从知识对人的作用角度来寻找“普世智慧”“临界知识”,让学习者理解知识的本质是改变行动,掌握临界知识、建立认知优势。
【B利益】通过作者所讲的理论、方法、工具,可以帮助我们看到事物本质,掌握事物底层规律,解决问题并预测问题。
比如如何写反思日志帮你梳理问题找到问题的本质,让你在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不会重复踩坑,这些书中都有明确的方法和工具。
要真正快速学习,不是一来就是求快,而是先放慢,联内功。内功的基础,便是反思。
反思,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能。可是我们的教育中对这一能力的训练却非常欠缺。我们知道,如果想要成为一个肌肉男,那么就要坚持不断地进行力量训练。与此类似,如果想训练思想的肌肉,让自己看问题深刻而准确,要坚持的基础训练之一便是反思。然而,由于我们的教育经历中缺少“反思”这一重要能力的训练,我们大多数人常常把总结当成了反思。
反思不是总结,至少两者的侧重点非常不同。总结是对结果的好坏进行分析;而反思是对产生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或者,换个说法:反思的实质是对假设进行校正。
从应用的角度看:
做事的顺序:做出假设——>采取行动——>产生结果
反思的顺序:观察结果(现象)——>研究原先假设——>反思校正假设
我们经常会推测现象背后的假设,但我们总把我们的假设当作事实。没有能力区分假设和事实,我们也就无从对自己的假设进行改进。比如,古人会把产生雷电的可能假设之一——有雷公电母主宰——当作事实——进一步产生祭祀和崇拜行为。
看完这段拆页之后,想要真正快速学习,就得反思,反思是一种重要的技能,需要坚持训练,它能够帮助我们看问题深刻而准确,反思的重点是对产生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反思的实质是对假设进行矫正)。有效的反思步骤如下:
第一步:观察结果或者现象。老公赚了很多钱,老婆却不开心。
第二步: 研究原先的假设。(我们所有的观点、结论,本质上都是一个假设。)老公的观点是只要我赚很多钱,老婆就会很开心
第三步: 分析事情产生的原因,提出更多合理的观点。老婆不开心的原因是没有老公的陪伴,很孤独。老婆可能需要更多的是老公平时的陪伴和照顾,而不是更多的钱。
这三个步骤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到情发生的原因,找到更多的解决方案。就像上面案例中一样,老公通过反思了解到赚钱跟取悦老婆并不是必然的,陪伴对于老婆也很重要。
适用边界:反思会花很多时间和精力,所以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要去反思的,对我们的工作、生活、未来的发展等有影响、有重要意义的才去反思(比如我跟客户谈合作失败,如果不去反思那我永远都不知道客户为什么不跟我合作)。
不那么做的坏处:如果我们不坚持花时间反思,那么即使我们学习再多知识也可能在错的假设上一直错下去,无法提升自己。韩寒说过一句话:听过太多的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说的就是这个理。
A1(显像提问): 大家回忆下发生在你身上的过往事件,场景可以是: 你做某个事情,你投入了时间精力但是结果没有如你所愿。 你跟你朋友就一件事情沟通,沟通了半天都没有达成一致? 你想要说服别人, 你说了很多但对方并没有听你的。 大家组内讨论下,事情发生后你是怎么去分析它的,有反思过吗?然后我们请个同学分享下。 举个栗子,我跟之前一个减肥的客户谈合作,沟通中客户说我们平台没有办法接入凤凰新闻的媒体就不愿跟我们合作,我跟领导反馈没有合作的原因是我们平台不符合客户的要求。
|
学员案例: 佳佳:今天下午首次带拆1-1片段,前期做了很多准备,也练习了好几遍,在带拆时候因为现场都是拆书家所以把拆书帮和拆书法的介绍环节给省略了,但点评的时候观察家给挂了。 A1+ 如果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去反思优化,那么该如何做呢? 举栗子: 观察现象(结果):减肥的客户没跟我们合作,谈判失败。 研究原先假设:客户当时想要在凤凰新闻媒体上做推广,而我们没有,所以客户不愿意跟我们合作,所以合作失败的原因是我们的平台的原因。 反思矫正假设:分析客户不愿意跟我们合作的原因:1、不了解我们平台担心没效果。2、对我不信任怕被我坑。客户最终在意的是效果,如果我能专业的介绍我们平台,让客户觉得在我们平台上能得到他们想要的效果。下次跟客户沟通就要做到专业,把我们平台的优势和案例很清晰的介绍给客户,给到客户安全感。 学员案例: 佳佳:观察结果/现象:1-1过级没有成功,内心很郁闷觉得是观察家个人主观意见给挂的。 分析原先假设:觉得现场都是拆书家,没有按流程介绍拆书帮只简单的一句待过,把时间留给了RIA环节,基本要求都符合过级要求,观察家给挂了是观察家自身要求太严。 分析事情产生的原因,提出更多合理的观点:主观认为过级的要求可以视情况而定,只要大致的标准达到就可以。过级标准是拆书帮总部统一制定,而不是观察家主观来定的,过级要严格按照总部制定的拆书帮手册要求来。下次过级要了解清楚过级手册要求,把过级的点都踩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