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精进》 所属活动: 如何把时间花在值得做的事情上 所在级别: TF2-2 学习主题: 如何把时间花在值得做的事情上 学习目标: 分清四象限,找到最重要的事,投入值得的时间

开场: 大家好,我是倩倩。我今天带拆的片段是2-2的级别,片段选自采铜的《精进》这本书。在跟随我完成本次的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判断出自己工作生活中的四类事件,并学会调整自己的时间使用方式,尽量少做“短半衰期”的事件。那这本书的作者采铜是知乎上比较热门的人,是心理学博士,从事阅读、学习、思维等领域的研究和写作。这本书是采铜的第一本书,在2016年出版后就进入了六大机构年终好书榜单,比如2016年度亚马逊纸质新书排行榜前十,2016年度Kindle付费中文电子书前十等。(F)这本书题目“精进”后面还有个小标题“如何成为厉害的人”。大家可能在看到书名的时候会想“什么是精进?”,按照作者书里写的,他想传达的一个理念是你应该去寻找你的独特优势,并投入到一个你真正感兴趣的领域,不断地打磨,直到变成很厉害的人。所以作者提出了一种更有效的提升自我的方法:用持续精确的努力,撬动更大的可能,这是他对精进的定义。(A)这本书从七个方面为大家提供了精进的路径,分别是: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成功,只要依循书中的方法反复磨炼,便可以日益精进,找到实现自我的成功之路。(B)
今天我带拆的片段选自第一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拆书家:引导(0.5mins):从小我们常常被老师家长教导,要“合理利用时间”,而且他们会告诉我们一些他们认为合理利用时间的小技巧。但是这些方法是真的有效的吗?其实简单地说,合理利用时间,就是选择去做正确的事情,把时间花在值得做的事情上。所以我们会思考到下一个问题:怎么去评判一件事情值不值得去做呢?我们一起来看下这个片段,用3分钟的时间读一下,看完举手示意我一下

原文:

如何评判一件事情是否值得去做?

在分析一件事情值不值得去做、花多少精力去做的时候,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评估:一是这件事在当下将给“我”带来的收益大小,这个收益可以是心智、情感层面的,也可以是身体、物质层面的,我称之为“收益值”;二是这项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我称之为“收益半衰期”,半衰期长的事件,其影响会持续较久。(半衰期最早是物理学中的概念,指放射性元素中半数原子核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半衰期越短,衰变得越快;半衰期越长,衰变得越慢。)

生活中我们常常只关注到一件事情在发生时带给我们的即刻的好处,而忽略了这—好处是否可以持续下去,产生长期的效果。就拿玩游戏来说,玩游戏带来的愉悦感是其他绝大多数事情无法比拟的,但一旦停下来,这种愉悦感就迅速消退了,于是有些人为了再次寻求这种强烈的愉悦感,就会继续不断地玩下去。所以玩游戏对大多数来说,就是高收益值、短半衰期的事件。

以此类推,我们生活、学习和和工作中的大多数事情都可以从这两个角度来衡量,由此便可得到由这两个角度组合成的四类事件:

高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找到真爱;学会一种有效的思维技巧;与“大牛”进行一场意味深长的谈话。

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玩一下午手机游戏;玩一下午的手机游戏;以“扶墙进、扶墙出”的方式吃一顿自助餐。

低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练一小时书法;背诵三首诗;读懂哲学著作的一个章节;多重复一组技能练习。

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漫无目的的刷微博;使用社交软件窥视陌生人的隐私。现在社会的快节奏、碎片化和功利性等特点,使得现代人很容易陷入“两个无能”之中,一是“选择无能”,二是“执行无能”:

择无能:就是我们很难判断两个事情哪个更重要,比如两个本看哪一本,两个证书去考哪一个。

执行无能:就是指我明知道这个事情很重要,但就是不去做。对广大“拖延症患者”来说,往往一个事情看上去越重要,内心的恐惧感就越大,就越容易拖,最后一事无成。

而这些状况,都可能用—条简单的行动规则来改善,我称之为“采铜法则”:

尽量少做“短半衰期”的事情。这个法则暗含着两层含义:

1.收益值的高低无关紧要,只要不是短半衰期的事情,只要这个收益可以被累加,就尽管做。

2.不要只盯着那些“高大上”的事情。一些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只要对你有长期的益处,仍旧可以去做。

可能有人会问:我们需要应对的事情多大数不胜数,到底如何判断这件事情是长半衰期还是短半衰期呢?对于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一点:一个事件的半衰期也有个体差异,也与具体完成这件事的方式有关。同一件事情,发生在不同人的身上,其半衰期可能天差地别。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旅游。有些人旅游是走马观花:“到此一游”式的,那么半衰期可能就很短;而另一些人旅游前就会做足功课,对游览地的文化、历史和地域特点做详细了解,在游览过程中又细致入微,仔细观察当地风物,并认真撰写游记,那么对他们来说,旅游的半衰期可能就会很长了。

其次,有些收益本身就有“长期保持”的属性,比如方法、技能以及具有稀缺性或不可替代性的核心竞争力等,识别是否具有这些属性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事件的半衰期长短。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拆书家讲解引导:5mins

拆书家:那这个片段给我们讲了一个内容,就是在评判一件事情是否值得做时,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从 “收益值”和“收益半衰期”这两个维度来考虑。(WHAT)

第一个维度:收益值----当下,这件事给“我”带来的收益大小。这个“收益”在片段里也被解释了它可以是情感上的或者是心智、身体、物质等方面。这个是比较好理解的,你做这件事当下的感受是什么,你得到了什么。

第二个维度:收益半衰期----这个是指收益能影响我们的持续时间的长短。能影响的时间越长,半衰期越长。这个可能是我们平时比较容易忽视的一个角度。

作者根据这两个角度,组合成了四类事件,可以用来衡量我们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大多数事情。我们可以用四象限图来表示(见图1),大家可以一起来看一下这个图:(通过4A白纸画好的四象限图更直观地展示

1513066918(1).png

刚才片段中举了玩游戏的例子,想必爱打游戏的学习者非常能感同身受。玩得当下沉浸其中,非常爽,但玩过后的这种愉悦感很快就没有了,所以我们把它是高收益值、短半衰期的事儿,我们把它归到左边的象限。(举例子):拿我自己十一的安排来说,因为没有出门旅行也没有回家,所以待在杭州8天,原本我有计划一半时间拿来休息、一半时间拿来学习。不过截至到今天为止,我在前三天做的最多的两件事情是:睡觉和看综艺节目。睡觉可以说是对平时工作紧张、睡眠不足的补充,休息好了也可以便于节后更好的工作,这样我可以把它归为高收益值、长半衰期的事。看综艺节目,则偏向于看个热闹看个乐呵,不用动脑,虽然当下很轻松愉悦,但是看完结束了,基本上也没留下什么,所以这就属于我的“高收益、短半衰期”的事。但其实我也知道我也应该利用假期的时间看书学习,但是不自觉地拖延,不想做。不知道在座的大家这几天的假期过得是否充实,是否完成了自己的一些计划?(互动)

参与者:我1号当伴郎,2号收拾家,因为爸妈搬出去住了。其实是浪费了我很多时间,但是如果不收拾就不能住,所以也没办法。

拆书家:我们再往下看下一个步骤:(HOW)

关于这种状况,作者也给出了行动建议:采铜法则----尽量少做“短半衰期”的事情。我们看到前面我们归纳出来的四象限,可再归纳为两个大象限,左大象限:短半衰期事件,右大象限:长半衰期事件。我们在判断一件事值不值得去做时,不是先看“收益值”,而是要先看“半衰期”。我们着眼的是“长久”,着眼的是“未来”。 左边“短半衰期”象限里的事件,对“未来”没有价值,那么我们尽量要少做。右边“长半衰期”象限里的事件,不论当下的收益值高低,因为对我们的“未来”有益,比如健身,我们仍旧可以做。

*关于如何判断一件事“半衰期”的长短,作者在片段中给到一个提醒,其实作为每个个体来说,一件事的半衰期长短有个体差异,也与具体完成这件事的方式有关。比如那刚才那个打游戏的例子来说,有的人打游戏纯粹是为了放松、消磨时间、寻求刺激;而有的人打游戏不仅满足了当下的刺激与愉悦,而且因为一次次的游戏不断提升水平,甚至成为专业玩家,变成他的职业,这对他来说便是长半衰期的事儿了。所以同一件事,因个体而已,且与你做这件事的方式也有关系。

HOW: 归纳而言,判断一件事值不值得做,我们应该:

1.    判断这件事属于四类事件中的哪一类

2.    先看它的“半衰期“长短,着眼未来,“短半衰期”的事情尽量少做

预防异议(适用范围):大家看了这个片段,可能每个人会说,那我也知道做“高收益、长半衰期”的事儿好啊,但我们也知道我们不是机器人,不可能做到每时刻都在做长半衰期高收益的事儿,所以作者也说了并不是意味着我们完全不可以做“短半衰期”的事儿,适当的休闲娱乐也是OK的。作者说的这条法只是提醒我们避免沉迷于对短暂欲望的追逐中,并不意味要完全杜绝。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拆书家:下面我们进入到A2环节,进行了催化应用。我给大家一个情景,大家先听一下:

设想一下,今天是临近国庆假期结束的最后一天,你坐在安静的书房,想到假期结束后马上开始的工作,想到10月到来后很快2017年就要过完了,内心有点小焦虑,自己2017年初制定的计划完成多少了呢?你想起了今天我们拆书的内容,在纸上画出了四象限,把自己想做但还没做的几件事填了进去,并开始具体规划今后怎么实施和完成。给大家四分钟的时间写完后,然后在小组内分享你的应用。

学习者案例记录:

参与者1

根据四象限,“高收益值,短半衰期”我写了两个,一个是玩游戏、一个是偶尔刷刷淘宝、看看综艺;

“低收益值、短半衰期”的我也有两个:一个是刷朋友圈,现在刷到有点让我恶心的程度,第二个是和高中同学联系,因为他们会来找我聊天,但其实我很煎熬,假装找话题陪他们聊天;

“高收益值,长半衰期”这里我也写了两个:一个是潜水,计划先去体验,年底打算出海去考证,第二个是酒店众筹项目的总结,因为之前的这个项目由我主导,我计划把这些工作作出流程和总结以便于运用到第二个酒店项目上去;

“低收益值、长半衰期”我写了三个:1.酒店管理知识的学习,我已经在准备酒店高级管理人员证书的考试;2.现代舞的练习,现在我也开始练“天鹅臂”3.每日英语阅读,每天只花几分钟,但也需要我每天坚持。

总结:

今天我们拆的片段讲了两部分的内容:首先是用收益值高低&半衰期长短四象限来评估我们生活中的事件,然后我们尽量少做短半衰期的事情。希望大家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可以用这个工具去判断,选择更有长远价值的事情去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