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学拆书的成长鲍,很高兴又能跟大家一起进行拆书学习。【F】今天我们要拆解的片段选自《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的作者是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本书讲述了他发现的神奇而平和的非暴力沟通方式,其中包含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四个要素。【A】这本书在2003的时候就已经出版,至今畅销不衰,该书中文版还入选了香港大学推荐的50本必读书籍,相信大家一定也在很多学习平台看到过关于这本书的推荐。值得一提的是,像两性关系专家约翰格雷以及世界级潜能激发培训大师安东尼罗宾,都非常推荐本书提及的非暴力沟通的方式。【B】如果你想改善人际关系,在双方交流情绪化的时候及时觉察并化干戈为玉帛,避免人际冲突,那么在对话中运用非暴力沟通四要素,一定可以帮你实现;如果你想突破引发负面情绪的思维方式,把领导的批评、同事的争执、家人的不理解转化为成长个人心智的养分,那么运用非暴力沟通四个要素进行自我对话,也一定可以帮你实现。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非暴力沟通的其中一个关键要素。请大家用1分钟的时间阅读原文片段,看完的请抬头用眼神示意我一下。
使用以下表达方式时,我们可能就已经忽视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
1)只提及相关的事情。
“公司海报出现拼写错误使我很生气。”
“这件事令我心神不宁。”
2)只提及他人的行为。
“我生日那天你没打电话,我很伤心。”
“你没有把饭吃完,妈妈很失望。”
3)指责他人。
“我很伤心,因为你说你不爱我。”
“我很生气,因为老板说话不算数。”
我们可以通过“我(感到)……因为我……”这种表达方式来认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例如:
1)“看到公司海报出现拼写错误,我很不高兴。因为我重视公司的形象。”
2)“你没把饭吃完,妈妈感到失望。因为妈妈希望你能健康成长。”
3)“老板说话不算数,我很生气。因为我想有个长假去看弟弟。”
【学习目标】学习者能够在表达感受的时候运用“我(感到)……因为我……”的句式觉察感受背后的需要,建立感受和需要的联系。
这个片段讲述了我们在表达感受时,常见的忽视感受与自身关系的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都是在向外归因,把感受归结为外界的错。
我们挑其中的一个例子来感受下。比如,这里有一句,“你没有把饭吃完,妈妈很失望。”意思是说,妈妈的失望是由于你没有把饭吃完引起的。这是在向外归因,忽略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如果说,“你没有把饭吃完,妈妈感到很失望,因为妈妈希望你能健康成长。” 这句话的意思是,妈妈有一个期待,希望你能把饭吃完健健康康地成长,实际情况是你没有好好吃饭,实际与期待不相符,这个期待没有得到满足,因此妈妈感到很失望。这是在向内归因,正视与觉察到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妈妈失望是因为愿望没有得到满足造成的,而不是怪罪你没有好好吃饭。如果把失望后面的期待表达出来,孩子就会知道,原来妈妈是希望我健康成长的,我要好好吃饭长身体,这是积极的响应。而“你没有把饭吃完,妈妈很失望”这样的表达,会让孩子产生内疚的情绪从而迎合妈妈,而不是出自对吃饭的重视,也不会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
以此类推其他例子,我们不难看出,当我们产生某个负面感受的时候,往往是心里有某个愿望和期待没有得到满足引起的。这是感受的根源和本质,抓住这个本质并且说出来,这是对自己感受负责的体现,也能得到别人的积极响应。
总之,如果用片段中提倡的—— “我感受到什么是因为什么”的句式,让我们学会向内归因,有助于我们在表达感受的时候洞见自己感受的根源,说出自己真实的需要,从而提高获得别人积极响应的可能性。
【不这么做的坏处】如果没有表达出感受后面的需求和期待,别人也将不知道你的需求,无法积极回应你,同时当你表达负面感受的时候,别人收到的只是你的批评和指责,那么你收到的往往也是申辩和反击。
【正面的例子】在学完这个片段之后,我才醒悟到,当年我对着室友怒吼真是too young too simple了了。我曾敲着桌子向室友大骂:“我被你们烦死了,你们TM有完没完,每天DOTA、DOTA,就不能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吗?”当时我只表达了愤怒和烦躁的感受,没有把感受后面的需求和期待也表达出来,他们不知道如何回应。现在回想当时的冲动,我完全可以换一种态度和方式表达,“现在11点了,你们还在玩游戏,我很烦躁很生气,因为我需要安静的环境休息和思考,大家能关照一下吗?” 要是这么说,肯定能得到室友的积极响应和理解的。当时冲动的后果,就是第二天请大家吃了个饭表示赔礼道歉。这也许就是冲动的最好的惩罚吧。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回想一下,在过去或近期的工作生活中,有没有那么一次自己感受深刻的时刻,当时你的感受可能是开心、快乐、幸福,也有可能是担心、害怕、生气等等,请回想那一刻,当时在哪里?发生了什么事?在你身边的人是谁?你是如何向他表达那个感受的?
【A1激活经验(显像提问)】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回想下当时的经历,现在只需要回想,听我的提示大家再进一步交流。关联到相关事件和经历的小伙伴,可以给我一个神秘的微笑。好不好?好,计时一分钟,现在请开始关联和链接下当时的经历。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好,我看大家先后示意了我噗嗤的微笑,相信大家一定关联到了忽视感受与自身关系把感受向外归因的经历,现在根据片段中的建议,如果运用“我(感到)……因为我……”这个表达方式,来抒发当时那个感受,我们又可以怎么说呢?
请大家反思加工一下,然后在组内轮流做分享。分享的内容包括两部分:
一、关联到的经历;二、今后遇到类似的情况,用拆页中的表达方式可以怎么说;
请每一位小伙都用1-2分钟的时间在组内分享,分享环节总共计时5分钟,好,现在开始。(大家可以挪动下座椅,围圈交流方便一些,交流进行2到3分钟时提醒----“请每一位小伙伴都尽量表达一下喔,让思想碰撞地更猛烈些吧!!”)
【A1+反思加工】
好,小组交流时间到了(敲下响铃),下面是大家一起交流的时间,请每一小组推荐或自荐一位小伙伴,跟大家分享觉得还不错的经历和反思,哪一组的小伙伴先来?
【案例】:
1、前阵子,天使姐姐的孩子因为一起床没有好好穿衣服,不小心感冒了,她当时既心疼又生气地责备孩子说:“你怎么回事啊,一起来不好好穿衣服,你看,感冒了吧,是不是又想进医院去?!”经过这次学习她觉察到了当时的激动,没有表达完整自己的期待和愿望,经过反思加工,运用“我感到……因为……”的句式,她觉得如下修正表达比较好,“你看你早上起来没有及时把衣服穿上,现在流鼻涕打喷嚏感冒了吧,妈妈感到难过和心疼,因为妈妈希望你能健健康康的成长,宝贝下次起来及时穿好衣服好不好?”
2、丽君同学近期与老爸交流不欢快,觉得老爸对她的工作选择过多地指责和评判,她觉得下次可以这样和老爸沟通:“爸爸,您的指责和强加给我的想法,让我感到很难过,因为我希望从事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不想过那种平淡无奇的生活,何况我现在也在为自己喜欢的工作而努力,我已经成年了,我会为自己追求的生活负责的,所以请你们放心,让我自己做决定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