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关键对话》 所属活动: 20171015百新书局拆书活动 所在级别: TF1-2 学习主题: 消除误会 学习目标: 学会对比法,消除误会

开场: 在工作中我们有时想和老板去谈升职加薪;在生活中我们有时需要让欠钱已久的朋友还钱。到底该如何去与对方沟通?这本《关键对话》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答案

“关键对话”本身指的是那些观点迥异、充满风险、双方表现出激烈情绪的对话。而这本书就是在应对这样对话时的一本实际的操作手册。(展示原书)

大家有看到,这本书一共有4位作者,分别是:科里·帕特森(Kerry Patterson)、约瑟夫·格雷尼(Joseph Grenny)、罗恩·麦克米兰(Ron McMillan)以及艾尔·史威茨勒(Al Switzier)。

这4个作者也正好写过四本书,都是《纽约时报》的畅销书。他们还成立了家公司,叫VitalSmarts。专门给企业提供咨询和培训服务的。而这本《关键对话》就是来源于他们的一个培训课程。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也会碰到被他人误会,或误会他人的情况。

比如说,你给下属发了一封邮件,你可能只是想让他注意下时间节点,下属却觉得你认为他们怠慢工作了。

有时候,你听你父母和你唠叨,说这说那的,你觉得他们总当你是小孩,但是实际上他们可能只是想和你多说说话。

这本《关键对话》正好有个知识点可以帮助你以解除这样的误会。那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下这个点吧。


(分组)

在我们正式开始之前,我想先简单的分一下组这边雨点小和脚步,这边3位一起,一共2组。

 

(正式阅读原文)

OK,那我现在先分法一下原文片段。

大家花大致1分钟的时间读一下,读好的小伙伴请举手示意一下。


(原文片段)

有时候,即使你没有做任何不尊重对方的举动,他们还是会在对话中感到不受尊重。诚然,尊重感出现危机,有时是因为你的做法明显伤害了对方,但还有些时候,令对方产生这种感受完全是无心之过。

对共同目的来说也会出现这种情况。虽然你的话绝无恶意,但对方仍会觉得你的目的是要伤害他们,或是强迫他们接受你的观点。在这种情况下,道歉显然是无法解决问题的。既然你本来就没有恶意,道歉岂不是显得此地无银三百两,证明你自己虚伪吗?那么,你又该怎样重建共同目的和互相尊重感,以便把对方拉回到对话框架中呢?

当对方误解你的目的或意图时,你应当暂停争执,然后利用对比法重建安全感。

对比法是一种是非型陈述,其结构包括:

打消对方认为你不尊重他们或抱有不轨企图的误解(否定部分)。

确认你对他们的尊重,明确你的真实目的(肯定部分)。

例如:

(否定部分)“我不希望你们认为我不重视你们的工作,认为我不想向公司副总汇报。”

(肯定部分)“正相反,我认为你们的工作表现非常突出。”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OK,我看大家基本上都已经读完了,如果还没全读完也没关系,可以先听一下我的讲解。


上个月的时候呢,我的公司里来了一个新的员工,他跑到我这里来问我,关于怎样来做一个新项目的产品技术选型。

然后我和他说了哪些信息可通过产品样本上找到,哪些信息可以通过计算软件获得,

并且就项目的具体背景信息、交货期这类具体的要求等给他提出了问题,让他与销售再次确认

 

我自认为,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项目,我尝试着教他一个整体的怎样做项目的方法。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培训的过程。

 

但当时呢我那个同事就有些闷闷不乐的感觉,然后他当时很简单的“哦”了一声后就走出了我的办公室。

 

可到了当天下午,我发现他在就同样的问题请教另外一个同事。我当时心里一下子升起来了一团火就郁闷了,我觉得我之前讲的还是很细的。

 

我们在生活当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的事。但是一旦误解产生了我们不去化解的话,这个疙瘩就会一直存在我们的心里,是无助于我们去沟通的。

 

今天这个拆页就是教给了我们个方法怎么样来消除这样的误会。

我们可以看到原文里有个否定部分和肯定部分。

先是通过直接否定来打消对方误解的点,然后通过肯定让对方了解我真实的目的或表示自己对于对方的尊重。

 

在应用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类似,

我不希望……

而是希望……

这样的句式来表达。(展示:写了该句式的纸)

 

回到我方才的例子,

下次我碰到这样的情况时,我就可以说,

我不希望你误会我让你查这查那、问你那么多问题是要故意刁难你或是不愿意教你,

恰恰相反,我是希望通过教你方法,以便你能够快速上手,早日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环节

今天,在这里,我希望大家能够回想一下,在自己平时的生活工作中,自己有没有碰到自己没有任何恶意的言行却被他人误解的情况?请大家先花1分钟的时间简单想一下,然后再花2分钟的时间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到1分钟的时候,提醒一下)

(拍掌)已经过了1分钟了,大家可以开始讨论了。

 

(再过了3分钟的时候)

(拍掌)好的,讨论时间差不多了,那我们请一位小伙伴来简单分享一下吧。请雨点小来分享吧。

 

学习者案例记录(雨点小):

这个例子是关于荣荣的例子。今天现场有拆书家想必知道我过去经常拆一些关于逻辑的书,当时荣荣经常来参加,和我一起来拆解这些东西。然后有一次我在拆逻辑书的时候,她就在问我“我是哪种逻辑型的人?”我当时回答她,“不是说你没有逻辑,而是你的逻辑并不是那么好,不成熟。”之后,荣荣就将此理解为我说的是“你是个没有逻辑的人”,她就一直纠结这个事。她后来还每次和我提到这个事,和我说“你之前拆书说我没有逻辑!”她一直耿耿于怀。

 

 

非常感谢雨点小的分享这个事我也的确记忆犹新。


 A2环节

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通过对比法来消除误会。大家前面在互相分享时也想到些自己的言行曾被误解的经验。

那我们再想一下,我们以后碰到类似的误解时,我们应该如何通过这个方法来化解呢?

请大家把具体的做法写在A2上。

 

(等待1分钟)

我看雨点小也写得差不多了,要么你再来分享一下?

 

学习者案例记录雨点小

我这个话是对荣荣说的。

如果我再有这类情况出现的话,我会对你说:

我不希望你认为我是在针对你,认为你是一个没有在思考没有逻辑的人

正相反,我认为你学习的热情值得我学习,如果一直持续不断在这方面有进步的话,一定会达到你理想的效果。

 

荣荣什么想法?雨点小这样说了后你觉得怎样?你能够理解到雨点小当时说的真正意思吗?

 

学习者记录荣荣

可以的。

 

非常感谢大家的参与,那今天我的拆书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