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文案创作完全手册》 所属活动: 11月30号晚,时间管理+文案创作+思维 所在级别: TF2-4 学习主题: BFD法则 学习目标: 1三步为自己自造一个吸睛点;2运用BFD法则去挖掘对方需求

开场: 大家好,我先来简单做个自我介绍。我叫舞象,我 喜欢称自己为“气氛温度计”。因为我是个根据气氛热闹程度而变化状态的人。今天大家都比较矜持,所以我希望在我拆书过程中可以进化成”气氛调节器“让大家有个比较欢脱的气氛。
【图书介绍】
【F】我今天带来的这本《文案创作完全手册》在美国已经畅销了30年了。作者罗比特·布莱被誉为“美国最顶尖的广告人”。IBM和《福布斯》都和他有合作。
【A】和其他广告文案书不同的在于这本书采用一个“8种标题9种特质11种方法”的方式来为我们揭示了广告吸睛的秘诀。并且将重点内容还用了非常醒目的数字都标记出来,清晰明了。最后这本书还为人性化的为我们提供了其他书很少会提供的关于文案从业的一些经验和建议。
【B】我想有些小伙伴可能会觉得广告文案和我们并没什么关系。那你遇到过想要向别人推荐一些东西,但是费心费力介绍到最后却是白费唇舌?又或者面试时前面几个面试者把我们准备好的话说得差不多了,我们要怎么才能不雷同呢?其实广告文案靠的就是“影响力”,所以不管是不是从事广告行业,这本书都十分值得一看。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强化吸引力 (1).jpg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学习地图】

我们先来看一下学习地图,我们要先发现自己身上的宝石找到自己的特点,然后再去雕琢一下它,把他加工成一个完整的自我介绍。


【R】

请大家花1分钟的时间先阅读一下原文拆页。只要看箭头内的内容就好了。如果看完了可以给我眼神示意一下或者抛个媚眼。

(学习者阅读拆页)

我看大多数人都看完了,如果没看完也没关系,我们可以一起来聊聊这个拆页。


【学习目标】

在完成本次RIA学习活动之后,学习者可以通过“对比法”来提取出自身特色,并在之后自我介绍时也可以运用“对比法”为自己快速制造特色,从而使自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通常怎么做】

我们通常不会去刻意为自己准备一套“自我介绍”。可是参加各式各样的活动却又总免不了这个环节。当组织者要我们完全自由发挥的去做自我介绍,而且我们还是第一二个发言的人时,那简直是要命了。我们可能会忽然脑子一片空白,满脑子都是介绍完名字、工作以后还能介绍什么呢?我要怎么说些什么?之类的问题。


【不这么做的坏处】

社交是建立人脉的方式,但是“能被记住”才是建立人脉的基础。大家可以想一下如果我的自我介绍是“大家好,我叫舞象,我是一个山西人,我喜欢画画,我希望今天可以认识更多的人”。可能我说完“我喜欢画画”就已经有人开始犯困了。参加活动很多人都抱着认识更多人的目的,可是没有一个好的自我介绍,一场活动下来可能很多人连你是谁都没记住,你有怎么去认识更多人呢?好好的一场活动自己就只能留下一个“我太普通了,都没人加我微信”的心理暗示回家了。

但是我的自我介绍如果是“大家好,我叫舞象,人称“气氛温度计”,因为我是个根据气氛热闹程度而变化状态的人,希望在今天可以从温度计变成加热器,让正常活动变得火爆起来。”就很容易被记住,哪怕记不住“舞象”这个名字,记住“温度计”也是记住我了。所以拆页里的方法会告诉你,其实你根本不普通。


【预防异议&适用边界】

不过,刚才阅读的时候我想大家可能会疑惑看小标题不是有四个内容么?为什么只让我们看其中的两个?这个四个方法是一套组合拳,没用箭头标记的两个更适合于文案编辑,因为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时间的投入,对于我们个人来说不是很很适用。


【细化行动步骤】

为了便于大家方便使用,我提取了三步:

1、吸引观众(做不到人见人爱,不如就做个有选择的人吧。我们要需筛选我们希望被记住的人。)

2、比较对手(和我们差不多的人有哪些,他们又有什么特征呢?我们可以通过同类比较来了解和筛选自己的特点。)

3、包装特点(我们可以用戏剧化的形式去包装特点,可以给它起个新名字或者用欲扬先抑之类的手段去包装他。)


【举例】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可以再给大家举个例子。在我上一次拆书时,有一个小伙伴给了我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她之前去面试,他是做行政的,她最主要得观众就是他的领导了,和她的同时比起来她最大的特点就是心思缜密,可以做到站在领导的角度去思考需求而且还能省钱。所以当时她为了增加记忆点她用“马屁精”来包装了自己的特点。事后她被要求复试,给面试官留下了一个不错的印象。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


【显像提问】

我们可以拿一张便签出来,然后回忆一下自己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比如参加社群活动,组织者自我介绍完就让你继续介绍,结果你就介绍完姓名工作就结束了?或者去遇到了不错的相亲对象,对方提出先做个自我介绍,结果你语塞至说完姓名工作就只能尴尬的笑笑了?如果你没遇到过这些场景,没关系你可以回忆一下过去自己没能做好自我介绍的场合。我们可以把关键词写下来,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


【现场学习者分享】

柚子:因为工作的关系,我还是蛮长要做自我介绍的。我最初做稻草人领队的时候,我也是采用照本宣科的自我介绍方式,内容无非就是我的名字、工作、爱好之类的。这种自我介绍方式每次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我就会发现大家都开始走神了,听完自己的介绍,我自己都觉得有些无聊。我后来觉得自己应该调整一下自己的自我介绍,我才开始把HR的工作比作老公、运营的工作比作男朋友、稻草人领队比作情人。这样的自我介绍确实让好多人记住我了,每次也不会那么尴尬,还能制造些话题。

【反馈】

首先感谢柚子的分享,她简直就是我的托儿,她向我们展示了自己如何从一个新手变成老司机的过程。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好的自我介绍可以给我们带来比如、让人印象深刻、不尴尬、能制造话题的好处。


【A1+】

既然好的自我介绍有这么多好处,我们不如一起回到过去看看。我手里有两包糖,看起来他们是曼陀斯,其实这是两包后悔药。

现在我给每人一颗后悔药,你现在有一次回到过去的机会。如果让你重新去经历刚才你写下来的场景的话,你会用“比较-戏剧法”给自己一个什么样的特点好让人深刻的印象呢?如果有小伙伴觉得自己一下子还没办法找到合适的特点,那么我们可以使用活动开始时三个标签介绍自己时的任意一个标签来先试试看。


【现场学习者分享】

Alex:我之前后悔的是参加拆书活动时老是没办法被人记住,有的时候活动结束的时候和人聊天时,对方还要看看我的名牌才行。在刚才讨论时因为受到例子的启发我没有按活动之前的三个标签做自己的特点。既然要找同类,那我可以和沐风、钟慰、舞象我们这这种新手拆书家比较。我觉得我最大的特点应该是每次参加活动我都会主动给第一次来参加活动的小伙伴介绍拆书帮。因为女生比较多,所以老是被开玩笑说我“流氓”。所以准备给自己一个“臭流氓”的特点。这样以后我就可以先说自己的标签是“臭流氓”然后再解释原因。

【反馈】

谢谢Alex的分享,他的分享完全按照了之前的步骤。不过听了Alex分享可能有小伙伴会觉得给自己一个不太好的标签会不会是一个危险的事情?如果你没有办法很好的解释,那么建议你不要使用欲扬先抑的方式,戏剧化包装标签的方式并非只有这一种。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学习目标】

在完成本次RIA学习活动之后,学习者可以通过“BFD公式”现场完善自我介绍,并在之后个人推广的时候也可以运用“BFD公式”为自己的个人品牌做推广,从而让自己个人品牌打动更多人。


【R阅读原文】

第一个拆页帮助我们去挖掘特点。那么我们现在就进入第二个拆页,来看看怎么套用公式去雕琢一下我们的特点吧。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来阅读一下第二个拆页。同样读完了请用眼神告诉我。


【通常怎么做&不这么做的坏处】

我们找到了特点但是不去把自己的特点与对方的需求结合,我们通常会做出这样的自我介绍,如果用到上一个拆页的方法,就是“大家都叫我'小太阳',因为我是个积极活泼的人,爱好做视觉记录和分享......”。这样的介绍是有记忆点“小太阳”,可是谁愿意去记呢?你积极活泼和我也没太大关系呀,这场活动结束我们可能就不会再见了。我们虽然有了被人记住的可能,但是却还没做到让人愿意记住我们的地步。

如果我们的自我介绍能结合对方的需求,对方就会变得不但能记住我们,而且还愿意来记住我们。刚才的自我介绍做做简单调整“大家都叫我‘小太阳’,因为我是个能活跃气氛的人,喜欢把自己看到学到的东西做成画面帮助别人节省学习时间,如果有兴趣的话欢迎大家来撩哦”。

其实内容还是失败安利的内容,可是要怎么改说辞才能让人愿意去记住我们呢?拆页中为我们提供了“BFD公式”这个方法。


【细化行动步骤】

“BFD公式”其实更像是一个快速换位思考的工具,他可以帮助我们去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1、体会信念(对方相信什么?我们要想想如何才能和对方意念统一呢?)

2、营造感受(在交流过程中对方需要什么样的感受呢?是严肃还是紧张,又或者是轻松愉快的气氛?)

3、承诺渴望(对方为什么要认识我呢?她有什么需求是我可以给的呢?)

相同的信念可以让我们更容易亲近,而恰当的感受可以让跟我们拥有更好的体验,再能满足我们的渴望就是更完美的了。也因此拆页把“信念、感觉和渴望”称为核心情节。


【预防异议&适用边界】

说道这里,我们会不会有这样的疑惑,这三个步骤是由先后顺序的么?方法是否有顺序需要看我们使用的情况了。当我们在写作时,按顺序会更好,当我们考虑好对方的信念后会更加方便我们去营造感受,让对方明白我们可以为他承诺的渴望有多重要。而今天我们学习目标所在的自我介绍时,这种口头场景中,这三项中的前两项信念和感觉并没有明确的顺序,感受是从接触时就开始了的,我们往往会因遭感受的同时去询问了解对方的信念。所以硬套公式请在写作时在使用吧,口头环境,我们只要注意到我们有着三个部分需要做到就好了,不用硬套顺序。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促动参与】

我们不妨取用一下这个方法吧。

我们按刚才的2人一组来做个演练,我先把剧情给大家发一下:

背景:拆书佳缘网举办了“以书会友”线下相亲大会,按照大会流程,要先做个自我介绍。

角色:A-男相亲者, B-女相亲者

给大家10分钟的时间,之后我希望可以请一组小伙伴可以表演分享一下,如果你们进度比较快的话也可以换一下角色,大家都演练一下。


【现场学习者分享】

分享者:A-男相亲者(Alex饰),B-女相亲者(Peggy饰)

A:你好,我叫Alex。很高兴认识你。

B:你好,我叫Peggy。

A:我听说你也是基督徒是么?

B:是的,你也是呀。

A:嗯。对了,你喜欢孩子么,因为我现在在一家关爱儿童的公益机构工作,所以想了解一下你对孩子的看法。

B:好巧呢,我现在的工作是做0-6岁儿童教育的。我蛮喜欢孩子的,我相信0-6岁是小孩子最黄金的时期,这个时期如果让小孩子可以身心健康的成长,对他后面的成长会帮助很大的。

A:你喜欢孩子的话,是不是也比较看重家庭呢?

B:对的,我很看重家庭关系的,我希望我能找到的是一个有自己的事业和梦想的人,我们之间是相互扶持鼓励的状态。


【反馈】

感谢Alex和Peggy的分享,由于我的时间有限,就不让两位牵手成功了。在刚才的分享中Alex和Peggy其实有用到“BFD公式”的三个部分,首先是体会信念,通过询问了解到了Peggy是基督徒、喜欢孩子和注重关系;然后营造气氛,自始至终的气氛都很融洽缓和,给人的感觉还是很舒服的;最后是承诺渴望,虽然还没来得及承诺,但是其实Peggy已经表达了自己的渴望是找到一个“有事业和梦想的人,希望可以相互扶持鼓励”。其实也算做到了这一点。


【A2分步催化】

设想一下,在接下来的一周里,你可以在那些场景里使用这个方法呢?比如:参加像今天这样的线下拆书活动、或者进入一个线上社群组织时能不能通过使用“BFD公式”来加工一下自己的自我介绍?

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可以拿一张便签写一下关键词,然后组内分享一下。


【现场学习者分享】

我觉得我下周一就可以用一下这个方法,我做HR,可以试试这个方法来给面试者介绍一下我们公司。先问问对方对于行业的看法,了解一下他对这份工作有啥信念。感受就是尽量不要把气氛弄的太压抑了吧,渴望就是和他说说我们公司能提供给他什么吧。我下周一就可以试试的。


【反馈】

感谢小伙伴的分享,已经很条例的说明的每个步骤要怎么用。


【结语】

最后我们回顾一下,这50分钟的分享中我们先找到自己是什么宝石,然后去雕琢他。

所谓贵人之所以会多忘事,只不过是你不够让人印象深刻,希望我的分享可以让你下次自我介绍时就成为让人印象深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