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一
学习目标1
学习者能够利用高效能塔的多层系统模型,判断自己是在哪个层级努力勤奋??
What
这一段给我展示了高效能人士自我管理的一个系统模型。这个模型分为三个层级。我们从下往上看。
第一个层级:资源层
资源层可以分为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内部资源有你的时间、精力等。外部资源有金钱、人脉等。
第二个层架:方法论层
如何使用合理高效的使用你的资源呢?每个人方法不同,那资源的利用率也就不同。我们的便签读书法、时间管理、精力管理等等各种方法技能都属于这个层次。
第三个层次:目标层
那这些方法究竟是为什么服务的?我们做什么,不做什么?背后基于的价值判断是什么?
比如成为三级拆书家和成为拆书法应用者,大家选择的方法和付出的资源也就不同吧!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快速成长,成为一个有核心竞争力的人,因此都很努力,都很勤奋。但事实上,每个人的勤奋都不一样,大家的勤奋可以分别对应到这三个层级上。
根据书中脉络给出更贴近实际的例子
比如说,拿看书来举个例子。花了很多的时间看书,但是收效不大,于是花了更多的时间发反复看书。这是在资源层级上努力,投入更多的时间。然后效果还是不明显,书读的实在太慢了,于是开始反思方法是不是可以更高效呢?学了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便签法阅读等等,读书效率是上来了,但发现书还是越读越多,越多越焦虑,越焦虑越想去学更高效的方法。这是在方法层上努力。在发现再没有什么更好的方法的时候,突然反思,我为什么读书啊?原来我是想能够提升领导力,帮助我管理好现有的团队。那我可以用主题阅读+便签阅读法,去读关于领导力和团队沟通书籍啊,一下子目标明确,焦虑感顿时消除。这是在目标层上努力。
How细化原文行动建议的步骤
相信每一个伙伴们都在为了自我成长在努力。那你感觉努力的效果如何呢?如果感觉十分努力,但结果却差强人意。究竟是哪出了问题了呢?那我们就首先要判断,我们的努力,我们的勤奋在哪个层级上?
我们就可以问自己三个问题:
1 前提假设是:我是不是只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2 前提假设是:我是不是只要找到更好的方法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3 前提假设是:我是不是只要思考清楚为什么要做就能解决问题?
就拿读书的例子。我问自己:我的前提假设是我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技能做好?,不是,我发现投入的资源是有限的,我接着问自己:我的前提假设是需要找到更好的方法就能做好?是的,好的方法就能多更多的书,学习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多的技能。 我卡在了第二层。
预防性讲解
大家会不会疑惑,难道我努力的结果不理想就一定是我努力的层级错了么?难道你不会是我努力程度不够么?当然有可能,只要你从上向下都思考清楚了,那就没有问题。你只需专注的努力就可以了。即使目标明确,方法正确,还需大量时间的投入才能成为高手。我们只是防止大家“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片段二
学习目标二
学习者可以利用多层系统的原理,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
What
第二拆页讲的是多层系统的两个特点。
第一,上层决定下层。
目标决定方法论,为了节省时间还是节省金钱,使用的方法都是不一样的。同样不同的方法也决定了你使用资源的方式。一字不落的读书方式,自然要花更多的时间。
第二,下层无解,向上一层。
时间不够用,就要找方法,方法太多学不完,那么就要调目标。
Why
当我们了解到了多层系统的特点时,就发现原来我们被问题困住原来是有原因的。任何问题,如果我们只是在它的同一层级努力,那么你努力的再多也没有用,问题始终会反复的出现。
强调不这么做的坏处
大家看看我们遇到问题通常是不是这么做的?比如说,如果我们工作很忙,正常工作时间无法完成工作,我们的解决方案就是加班,加班再加班,或者拖延,拖延,搞得一团糟。后果:加班加的人憔悴,压力大的不得了,或者拖延导致工作一团糟,领导不满意,加薪升职更是不要想了。
How
拿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我们从原文中总结出一套话术 ,当我勤奋努力,去得不到期望的回报的时候,我要问自己:
1 你的勤奋是在哪一个层级呢?
2 向上一个层级思考,我有什么不同的发现么?
3 回到现在这个层级,我有什么新的思路么?
这3个问题,可以让我跳出问题去看问题,给出最本质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更贴近实际的例子
就那我疯狂上课举例。去年我报了很多的网络课程和线下课程,时间管理,效能管理,个人成长,经济学,管理学,教练,生涯规划,领导力,演讲,讲故事甚至还有运营等等。报了这么多课,我实在没法学完,即使学了也很难消化吸收,于是就开始焦虑。然后就想得多投点时间,但任然感觉自己没有太多变化的时候,就更加焦虑了,于是起的更早,睡的更晚,然而时间是固定的,精力也是有限的,那段时间,人搞得极其疲惫,但学习效果不明显。
后面学习了系统思维,学会了上一层级去思考。我就问了自己三个问题:
第一个,我的勤奋在哪个层级呢?
我一直在增加学习的时间,只是在资源层努力。
第二,向上一个层级思考,来到方法层。我发现很有可能是方法不正确,在向上一层开始思考目标是不是也不聚焦呢?没错,目标一直都不清晰,我不清楚自已向要做什么。重新审视以后,决定全力成为三级拆书家。
第三,在从上层回到问题层级。
现在我明确的目标就是先成为三级拆书家,方法就是研读优秀的拆书实录,请教资深拆书家对于技能的理解,线下实践,时间自然就投入到拆书过级中。其他的课程即使不学也不会再感到焦虑了。
预防性讲解
大家可能有疑问,如果说关于效能提升,有效能塔系统模型,我会很容易的找到问题所在。但是如果碰到其他的问题,那么系统思维还有用么?向上找到系统的层次很难啊。没错,明确系统的层级需要我们对于系统的定义清晰理解,同时也需要我们掌握常见的系统思考结构,本书的其他章节有涉及,由于时间有限,我们本次拆书就不涉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