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拆书家,我叫fanfan,今天为大家带来一本书叫《做出好决定》。
今天我们学习目的: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在遇到信息时不再盲目冲动跟风,而是通过收集信息、质疑问题、扩展见识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
【FAB图书介绍法】
F:《做出好决定》作者斯蒂芬.罗宾斯是管理学与组织行为学领域的巨擘、畅销书作者。这是他的一本新书,教大家如何理性做出决定,掌握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A:不同于其他相似的做决策书籍,这本书的优势:用大量的案例和测试表格,使理论浅显易懂,生动通俗,也让读者更好的了解自己,为做出理性的决策打下基础。
B:从本书我们可以有三大收获:1、在面对复杂问题比如择业、买房时,可以根据书中理性决策六步曲来判断和选择。2、能克服大多数人在做决策时都会犯的错误倾向,例如,今天将学习的易得性偏差。3、根据书中高效决策的12条建议,能有效帮助我们更好的做出决定,理性掌握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作者希望通过本书提高读者的决策能力,而不是帮他们做决定。
【I】
这个片段引出了一个概念易得性偏差。什么是易得性偏差?易,就是容易,得,就是得到。就是人们往往根据自己知道的或容易得到的信息做出决定,忽视对其他信息的关注,去深入研究,得出自己的判断。
【坏处】这么做的坏处或者不良后果有哪些?
易得性偏差会误导我们对信息的正确判断,从而做出错误决定,白白浪费我们的时间和金钱。
【举反面例子】
最常见的就是跟风炒股,看见身边的朋友股票做的好,就问:老板有什么好的股票推荐,一起发财。然后别人说了一个股票,就信以为真,自己也不做认真的分析研究,公司营业状况怎么样,倾囊而出跟着别人买进。最后深套赔了很多钱,又不好意思去责备朋友,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这就是习得性偏差的做出的糟糕决定。
【举正面例子】
面对如今各式各样的理财产品,如:信托、基金、黄金衍生品等,不轻信工作人员的推销,而是通过全面了解、比较分析,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安全稳健型产品,既保护我们的资产又能增值。
为什么我们会有易得性偏差呢?因为人类的大脑是很懒的,不愿意多去思考,容易受到过去记忆和外界信息的影响,再加上自己知识的局限性,做决定时,用有限的知识做全盘的考虑,结果肯定不会理想。
既然我们会有这个错误倾向,那如何规避,合理做出决定呢?作者告诉我们三条意见,首先,收集资料。做决策前要充分收集相关资料,充分了解,再分门别类进行整理。其次,质疑信息。对这个掌握的信息,我们要反思问一下自己:这个就一定是对的吗?我有没有过多的受他影响?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未经省察的人生是没有价值。最后,扩展见识。充足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能帮助我们全面了解事物,增加做决定的正确率。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专业书籍、上网查资料、或向专家请教等方式来获得。
举个自己的例子来说明:
女孩子爱美喜欢分享购物经验,推荐好用的产品,我就受不住同事的诱惑买了她推荐的一款眼霜,用下来发现效果根本不好,本来想淡化黑眼圈的现在但没有淡化反而还长了脂肪粒,本来是想美容的现在差点毁容了。这就是易得性偏差,做出的糟糕决定。后来看了书,我觉得自己之前太欠考虑,太过依赖别人的信息,要是让我回到过去,根据书中的方法,我一定会这么做:首先,我会收集资料。了解掌握尽可能多的可以淡化黑眼圈的产品,国内国外的都收集。其次,我会质疑信息。同事推荐的那款眼霜好,真的好吗?如果好,那是方面好呢?最后,我学习扩展见识。学习眼霜的有效成分是什么?哪些成分对去黑眼圈最有效?自己是什么肤质?最后选择出一款最适合自己的化妆品。
【A1显像提问】
提问设计:
请大家回想一下:面对外界的影响和受自身局限性,小伙伴们做过什么糟糕的决定。比如,双十一刚过,大家有没有跟风买买买啊?买的时候很过瘾,可送到家却发现一点也不好,小电器只用了一次,衣服连吊牌都没剪就被打入冷宫。
学习者案例记录:
刚去美国的时候,自己感觉美国本土品牌东西都会超级便宜,就一下买了很多东西。等到回国后一比较,其实和国内的价格也差不多,便宜不了多少,非常后悔之前在美国买了这么多,现在用也用不完。
【A1+】
提问设计:
好,刚才大家都分享了非常棒的案例,接下来我们坐上时光机回到当初。
我们用今天学到的这一学习技巧,如果再遇到这样情况,将会怎么做?试着用刚才给出的三个步骤。下面我们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一下~
学习者案例记录:
我之前因为刻板印象觉得前任上司很难沟通,然后就离开了。如果让我回到过去,我会先收集信息,全面了解这个上司是什么类型的人,他工作作风是什么。然后质疑信息。不去听同事们的一家之言,也不全凭借自己的主观想象。对于小道消息,要学会质疑。最后,扩展见识。通过自己多次和上司的交流沟通,真正去的去了解他这个人,而非根据自己之前的主观判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