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各位小伙伴,对每个人来说,在座的认识不认识的应该都有,接下来我要进行强行分组了,如果有幸分到你认识的小伙伴,那么恭喜你,讨论起来会很顺畅;如果更有幸,分到你不认识的小伙伴,恭喜你,又多了一次扩大朋友圈的机会……
大家好,我是泡泡爸爸,我简单地介绍一下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这本书《德鲁克的十七堂管理课》。德鲁克号称现代管理学之父,赫赫有名,层担任过众多顶级公司,比如通用汽车的管理顾问。这本书的作者威廉是德鲁克的学生,这本书介绍了作者师从德鲁克期间所受到的一些教诲,记录了德鲁克的大师风采。这本书在豆瓣的评价数很少,当当销售量也不是很大,但这本书从学生的视角记录了德鲁克在大学授课中迸发的光彩,视角特别,也记录了很多在德鲁克自己的专著和作品中没有提到过的思想。
假设是大家对某一对象所持的信念、观点、直觉或想法。假设非常重要,因为我们经常运用假设来指导行动或决策。有时候,情况很复杂,因为假设往往是隐含的,因此是不明确的。如果不做分析就全盘接受假设,会导致灾难性的决策。 在前面的例子中,如果接受假设,那么强生公司就会放弃泰诺,销售额也会因此受到重创。此外,可能还需要很多资金来开发和营销替代产品。 那么,我们如何来分析假设呢?请看下列步骤。 分析假设来源的可靠性。分析假设时,先要考察其来源的可靠性(信度) 。 可靠性是指多次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很多年前,我参加过新飞机设计方案的挑选工作,从两家公司所提出的方案中进行选择。这两家公司是波音和麦道。了解飞机制造行业的人一定知道,后来,波音收购了麦道,但这与我们的故事没有关系。这两家公司都建议对已投入生产和使用的标准飞机设计方案进行改进。我们定期分别会见了两家公司的设计团队,评估每家公司建议方案的进展情况。我们会和提出最终接受方案的公司签订价值数亿美元的合同。 有一次,我们一起讨论降低飞机成本的办法。麦道公司的经理说:“如果允许将逃生舱门尺寸缩小两英寸,每架飞机的生产成本可节省1000万美元。但设计方案的尺寸是我们 DC-9型飞机逃生舱门的标准设计尺寸,通过了所有FAA测试,没有任何间题。”既然可以省下一大笔钱,我答应研究一下他的提议。 找出最终来源。在该案例中,最初的来源是工程师,他们将标准要求列入我们发给两家飞机制造公司的设计规格说明书中。但通常还需要“剥洋葱”,因为并不是找到最初来源就可以了。我们所要探寻的东西往往隐藏在层层包围的中心位置,可能需要剥离多层才能找到最终来源。 我以最快的速度与负责编制规格说明书的工程师取得了联系,告诉他,麦道公司想修改飞机规格。“我们不能这样做。”他立即告诉我,“这是飞机规格设计手册中明确要求的,所有新型运输机的设计都必须严格遵守。”这意味着还有更深层次的来源,这就是飞机设计手册。根据设计手册研制的飞机,其结果是可预测的,也是可重复的,因此是可靠的。而且“每个人都知道”其尺寸对逃生舱来说是准确的,大家都需要按其要求设计。 我们来设想一下, 强生公司如何调查预言泰诺必死无疑的信息来源。显然,信息来源于广告和企业界的专家。他们的工作是为商业期刊撰写文章。他们对广告和拙劣的公关如何毁掉产品声誉方面的建议,通常会物有所值。因此,根据以往的历史经验,他们是可靠的信息来源。 确定来源是否准确有效。 效度 (有效性) 和信度都是测试方面的概念。测试的信度是指测试结果的准确度, 其判断依据是从测试结果得出的推理是否适当。 但在这里我们不需要分析测试结果, 我们要分析的是假设。 飞机设计手册所确定的特定规格要求的来源依据是什么?知道来源有助于我进行决策:这一特性规格对我们要研制的飞机是否有效? 因此,我又开始“剥洋葱”了。我知道飞机设计手册中每一规格有参考来源和依据。我请工程师进行了必要的研究, 找出这一设计基于什么测试结果。 令人吃惊的是,这一规格的依据居然是大约30年前螺旋桨飞机的测试结果。那种飞机的飞行时速是120英里, 而要生产的飞机时速约500英里。 显然,在这种情形下,设计规格已不再可信。于是,我们向航空师请教。他建议我们放弃众所周知的东西,即飞机设计手册上的规格要求;他认为,这两英寸对在设计速度下的紧急救援没有影响。我们采纳了他的建议。 |
相信大家都已经看完了这个拆页了,我来带着大家一起分析一下: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可避免回去做很多决定。很多决定都是建立在各种各样的假设之下的,而其实很多假设看似是众所周知的,言辞凿凿的,其实却未必是正确的,比如大家知道“父母在,不远游。”这句话么?很多人奉为真理,觉得要留在父母身边,以尽孝道,但是它还有后半句:游必有方。比如当年朱自清发表《荷塘月色》的时候,写了夜晚的荷塘有蝉鸣之声,被人指出蝉晚上是不会叫的,朱自清甚至还相信了这样的假设,怀疑当时自己听错了,再版的时候删掉了相关的文字,而经过科学考证,夜里蝉鸣也是很正常的现象。 如果轻易相信这样的假设,而没有去分析这些假设,往往会导致我们的决定产生巨大的偏差。 那么如何去进行假设分析呢?我们可以分成以下三步: 1、 在你下一个决定之前,首先想想,我默认了什么假设?我的决定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我默认了谁给我的什么信息? 2、 判断信度:找到假设的最终来源,判断是否可靠?比如来源是百度百科,就比来源是我大姨妈要可靠很多,这个就是假设的可信性(信度)。 3、 考察效度:如果可靠,从来源分析假设本身的存在边界,判断是否对现在的情况有效?比如四年前,别的城市,别的环境下得出的假设,还是否适合当下的你。(效度) 为了帮助大家理解,我举个发生在我身上的例子。 前几天,有一个朋友来找我,想要辞职创业,而且做的是培训行业,因此想听下我的意见,而我正好在写今天的拆页,所以觉得正好可以试用下这个拆页所学习到的技能。 首先,我要知道他做了什么样的决定,默认了什么假设:他做的是幼儿英语培训的加盟店,前期投入约100万,他们购买软件,负责实体店运营,总部提供课程和师资培训,预计两年回本。这里他做这个决定有一个最大的假设:两年回本,因此这个事情是可以做的。 其次,判断这个假设的信度,于是我们需要一步一步去追问这个假设的最初来源。我问他,你这个两年回本的假设是怎么得来的?他说他问了一些对行业有所了解的人,也挖掘到了一些案例。包括谈话期间,他也问了我,几年回本,我思考了一下大约也是两年到三年。但是这都不是最初来源。这个假设的最初来源是什么?我们后来发现,是他参加的加盟会上听到的一个结论,宣讲师还拿出了一份报告,报告很详细,近乎透明地列举了该机构在中国各一线二线城市分店的营业数据,并且承诺所有数据真实有效,同时提供了这些分店的电话及地址,声称可以随时接受各位加盟商的电话考察或实地考察。在我们没有办法找到更多数据的前提下,这个我们可以认为是最初来源了,那么这些数据如果真的是真实有效的,那么我们认为是有信度的。 最后,我们需要考察一下这个假设的效度,所有我们看到的这些可以被调查的数据都是该培训机构提供的,目前在营业的分校,对于这些分校,确实满足假设,那么很简单的一个问题,那些不满足假设的,也就是说没有办法在两年内回本的,是不是已经关门了,更有甚者,是不是没有撑到两年就已经关门了?所以这个假设的边界已经其实是有问题的。另外,我也给他分析,现在市面上做得比较成功的培训机构最多的就是两大类,一类是从金融或者房地产等公司转行来投资教育行业,做规模化的,会聘请有相关专业经验的人士来做运营,另一类是有相关运营经验的老师或者教务人员自主创业,从小规模开始做起的。后一类是做加盟的主力军,所以他们更有概率成功。而我这个朋友,显然是不符合这个范围的。因此我们判定,这个假设是无效的。 |
拆书家提问设计: 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最近这几个月来,你有没有在工作或者生活中做过什么重要的决定?在决定之前是不是有意或无意地默认了很多假设?回忆一下当时的你有没有去考察过这些被默认了的假设的信度和效度?我们来小组讨论一下,四分钟时间。请小组内选一个小伙伴记录所做的决定和默认的假设。 (4分钟时间讨论) 拆书家引导:好,有没有小伙伴愿意主动分享一下他自己的案例? (1分钟时间分享) 我们其他小伙伴可以一起帮他分析下按照我们今天学习的方法,怎么做会更好?如果有好的建议,可以私下交流 |
学习者案例记录:
1、我之前在银行工作,现在考虑转型,一个是转型客户经理,一个是投身教育行业。假设是这三年内如果我所学的东西可以深究下去,并且对金融行业有信心,所以会继续去做客户经理。
2、给互联网公司做找我们公司做培训,希望有高科技的系统的东西给到他们,我们相信这个项目是没有问题,也请了台湾的著名讲师来做培训,我们默认了这些假设是一定可以带给我们成功的,结果却失败了。
拆书家提问设计: 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如何分析假设。分三步:1、我默认了什么假设?2、这个假设信度如何?3、这个假设的效度如何? 现在请大家花1分钟时间,在便签上写出你最近想要做的一个决定,并且写出你讲如何按照我们这三个步骤去分析假设?也许你的计划和决定里面有很多假设,选择你觉得最重要一个去尝试的即可。 |
学习者案例记录: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