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Hello,大家好。我叫刘粤,大家也可以叫我光年。现在职业是培训和教练。今天我们来拆解的片段来源于《被赋能的高效对话》这本书。在开始之前,我们来分一下小组,从左手边开始,两个人一组,好吗?等一下方便讨论。
【3-1技能点——学习场景法介绍图书】
事件:你有没有遇到这种情况,总是会有些人的行为让你不舒服,你会给对方贴了个负面的标签,你在言语中总不自觉透露出评判、不满甚至讥讽?比如你看到同事沉迷于王者荣耀,你总会觉得对方不思上进,不屑于和对方说话。
提问:如果带这样的态度能够和别人良好的沟通吗?如果是你工作上的伙伴,那么你能和他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吗?如果是你的家人,又会怎么样呢?
影响:答案显而易见,对方能够感受到你言语背后的“评价”,轻则和你争锋相对,重则势不两立,相互攻击。
解决:《被赋能的高效对话》是一本关于教练技术运用的书籍,其中关于沟通的立场——教练的五项原则,可以让我们更客观中立地对待他人,避免给对方贴标签,引发冲突。
跟随我完成拆页一的现场学习后,大家可以遵循五项原则,使用“目标-检视-调整”三步法并在和他人沟通的过程中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消除自己的偏见和评判。【学习目标】
分发一下拆页,各位2分钟时间阅读,阅读完毕后示意我一下。在阅读的过程中,提取关键词。如果大家已经阅读完毕,请示意我一下。谢谢。
【3-1技能点:不含how的拆页】
表2.1 埃里克森的五项原则
原则一:人们本来的样子就很好(OK);
原则二:人们内在已经拥有实现目标所需的资源;
原则三:人们总会在当下做出最好的选择;
原则四:每个行为都有正面的动机;
原则五:改变不可避免。
【what】
这是教练的五点基本原则。
人们本来的样子就很好。
指的是在教练看来,每一个人都是ok的。没有对错,好坏,都是ok的。这是一种客观中立积极的观点。
人们内在已经拥有实现目标所需的资源;
教练相信任何一个人内在都拥有足够的资源去实现目标,不管对方是乞丐,还是残疾人,只要他们的意愿强烈,他们就可以拿到成果。
人们总会在当下做出最好的选择;
当人面临问题的时候,总会做出最符合自己利益的选择。比如有人后悔当年没有买房子,现在房价高到离谱买不起。而实际上,当时他做出不买房的选择,可能是为了保证有品质的生活,或者规避可能面临的风险,或者他有更急迫的问题需要解决。
每个行为都有正面的动机;
举个极端的例子,杀人犯杀人也有正面的动机吗?是的。对于他来说,杀人可能是他迫不得已为了保证自己利益的最大选择,像**辱母杀人案。【可能的异议】你可以能会问,那些杀人成瘾的连续杀人犯呢?是的,这些人可能享受这种变态的快感,对于他来说,是满足自己需求,对他来说是正面的动机。
当然,我们生活中,这种极端的例子很少。像朋友借钱不还,有人在背后说你坏话,都是有他自己的正面动机。
改变不可避免;
在教练看来,每一个人都会改变的,只是时机的问题。就算是拖延症重度患者,只要他承受不了拖延带来的重大代价的时候,他就会发生改变。比如总是没时间锻炼的人,一看到医疗诊断书,就可能让他马上开始运动了。
如果你带着这样的立场和任何人互动,对方会有什么感觉?【互动】
学习者:没有评判的,偏见的。
拆书家:是的,客观的,中立的,让对方感受到尊重,被肯定、被认可,如书名说写:被赋能。
【why】
如果你对一个人贴了负面的标签,那么你的言语中就可能不经意间带有评判、指责、讥讽,对方都是能够听出来的。除非你不想和这个人交朋友,不想和这个人合作,不然势必影响沟通合作,严重的话可能会有冲突对抗。
如果站在这五个原则的立场上,我们能够客观中立,不带任何评判地去和对方沟通。
【how】【行动建议】
那么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1、 清晰目标;
问问自己,我想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沟通氛围?
2、 提前检视;
在与他人沟通前,问问自己,对对方的看法,是否符合这五条原则。
3、 觉察调整;
如果在沟通中,你有不舒服、不满、对抗的情绪产生时,自我觉察自己有没有遵循这五条原则和对方沟通,进行对话调整。
【具体的例子】
我妈很喜欢唠叨,老人家在这个年纪大家都能理解。不过有时候一唠叨起来,还是让人很心烦。前几天我女儿病了,老妈刚喂完口服液,又怕孙女口渴,又喂了一瓶牛奶。没过多久又拿了一碗汤要我去喂。
我当时就不耐烦了,我说:喝这么多,她怎么受得了啊?
老妈一脸严肃看着我,说:你懂什么?她刚发完烧,要喝多点水!这汤可是大补啊!
我正打算进行反驳的时候,突然想起了教练的五项原则。所以,我开始使用“目标-检视-调整”三步法。
(目标)是的,我是想和老妈好好沟通,让她不要一次喂这么多东西,可以晚点再喂。
(检视)老妈是OK;
老妈做出她当下最好的选择,想尽办法照顾好小孩;
老妈喂孙女的动机是正面的,是出于她对孙女的疼爱;
老妈会听我说的,只要我客观中立就行了。
(调整)所以,我接下来就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语气也平和了:
妈,我知道你很疼孙女,看到孙女病了,你也着急了,想要孙女快点好起来。她刚和完口服液和牛奶,如果现在喝汤,不仅会太撑,还可能吸收不了这个汤的营养呢?要不,半个小时后再喝,我拿去微波炉叮一下就好了。
我妈后来就同意了。
【适用边界】
提醒一下大家,五个原则是以和对方达成更好的沟通这个目标为出发点的,比如说工作上的沟通、生活上的沟通。
其次不是要你一味的忍让,特别是在对方违反了社会的道德原则甚至是破坏了法律的情况下,不需要按照五个原则去接纳对方的行为。
比如对方抢劫了你,你觉得对方背后是有正面的动机的,然后你不去报警。这样的行为,会害了更多人。
【A2】【3-1技能点——编写剧本】
Ok,接下来我们编写一个剧本,让大家一起来做一个有趣的练习。
想象一下,你接下来的工作生活中,在哪些场景的沟通中,可能你对他人的评判、看法会影响沟通的结果,甚至引发冲突?比如在工作上和同事起了争执;或者你和家人因为某件小事起了冲突;或者你要“教育”一个“烂泥扶不上墙”的朋友等等。想想一下,哪个场景是你未来可能会遇到的?
每个小组在本子上编一个对话的剧本,要求:
1、有事件的主角人物,有冲突的背景,有起因经过结果中包含人物的对话;
2、解决问题的方法中使用了“目标-检视-调整”三步法,最后变成一个成功地解决了问题的对话。
3、请在A4纸上编一个小剧本,一百字左右的摘要即可,时间5分钟
5分钟后,我们请一位小伙伴来讲讲他的剧本,可以用这两个笔当两位主人公来展示剧本中的对话。我的指示足够清晰吗?
(写剧本期间提醒时间+重述要求)
好啦,5分钟时间到,谁愿意分享一下你的剧本?
【学习者分享】【记录案例】
【3-3技能点——回应或反馈】
这是个非常棒的剧本。把三步法进行了很好的运用,并且洞察到自己的情绪。
你此刻的感受如何?
学习者:我感觉内心会有所改变,相信对方是有能力改变,而不是一味批评他。
拆书家:很棒!记得回去要执行哦!
学习者:恩,今晚回去就执行。
【逻辑引发第二个拆页】
我们刚才学习了教练的五个原则,会在沟通过程中让对方会感受到被肯定和被认可,也就是被赋能。那么在沟通的过程中,使用什么样的对话方式会更匹配这五个原则?《被赋能的高效对话》作者认为,用提问的方式比给建议的方式更好。
【学习目标2】
跟随我完成拆页二的现场学习后,学习者可以了解提问的重要性,并清晰区别“给建议”和“提问”两个概念,能够在沟通时有意识把提建议换成提问题。
【3-2技能点——量表自测】请你仔细阅读表格中的选项,回想自己过往的经历,给每个选项打分,1表示完全不符合,6表示非常符合,最后合计一下分数。总共有5道题,大概一分钟。
请问大家的合计分数是多少呢?哪些伙伴的得分是在20分以上的呢?有没有15分以下的呢?
学习者A:22分;
学习者B:18分;
学习者C:21分;
总分是30分,如果20分以上代表你在遇到对方咨询时,更习惯于给方法或者建议,如果15分以下代表你更容易引导对方思考问题。当然,这个只是一个精简的小测试,仅供大家参考,分数高低并不代表沟通能力高低。那我们来看下一个拆页是怎么区分“给建议”和“提问”的。
分发一下拆页,各位3分钟时间阅读,阅读完毕后示意我一下。在阅读的过程中,提取几个关键词。如果大家已经阅读完毕,请示意我一下。谢谢。
每次给出建议,你就在假设这个人没有资源去成功地追寻他们自己最好的选择。注意,建议的信息中嵌入的假设是:这个人无法靠自己找到最佳答案。因此,有意无意地,你假设的是自己比对方懂得更多。
任何巧妙或直接的告知、建议、忠告都会支配对话之中思想的流动,而且很可能会阻碍人们去聆听自己内在的指引,也可能会刺激客户,激起他们的防卫心,引发辩论和解释。把你自己放在一个需要别人告诉你做什么的位置上,你会如何反应呢?在收到他人的建议时,我们会通常会有以下两种反应之一:找到方法来拒绝,或者遵从这个建议。
带着欣赏和好奇提问有力的问题,其目的在于让人们真正听到自己大声说出口的话语,以及内在的话语和论断:“我是有能力的,完全能够自己想出来。''目的是要帮助人们建立强有力的内在提问系统,直到提问变成他们自然的内在与外在的领导力的习惯。
作为教练,如果我们放任自己去给建议,往往会得到这样的结果:
如果人们在心里拒绝,或者反对你所说的,他们同时也丢弃了你的建议中任何有价值的部分;
如果人们在心里同意你,并按照你说的采取了行动,那么他们会把自己的成功(信任你)或者不成功(责怪你)的责任推到你身上。
如果人们照你的建议去做了,但没有起作用。那么他们很可能会指责你,而不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例如,“乔安教练根本不知道她自己说什么,我(客户)压根不应该照她说的做!"如果有效果了,他们仍然会指着你,归功于你,说:“乔安太棒了,要是没有她的建议,我真不知道怎么办好了。"
与此相反,当你提有力量的、导向自我发现的问题时,会帮助人们提取自己内在的资源。他们就会开始完全相信自己能够找到最好的选择。这样,他们就会为自己的生活负起全责。
【3-2技能点——I时与学习者提问互动】
大家看完之后,都提取了哪些关键词?我们找一位小伙伴上来分享。
学习者A:建议、拒绝、遵从;
学习者B:负责任、欣赏和好奇;
拆书家:很好,大家提取的都是很关键的词。
片段提到,你给建议嵌入的假设是对方无法靠自己找到最佳答案,有意无意地假设自己比对方懂得更多。这点是不是就和教练的五个原则有冲突?片段说到,如果我们给对方提供建议,可能会出现以下的风险:
1、 对方抵触你的建议;
2、 你的建议很有效,对方习惯依赖你,有事就来找你,让你很烦;
3、 你的建议没有效,即便对方没有说什么,他也会责怪你。
所以使用提问的方式会帮助人们提取自己内在资源,相信自己能够找到最好的选择,为自己的生活负起全责。
【具体的例子】
我之前有个下属就是这样的。遇到问题就来找我要建议,结果事情没有处理好。
在例会上,当领导问到这个事情的时候,下属就说已经按照我给的方法去做了,但是效果不好。
但是我就感觉心里拔凉拔凉的。
后来有下属再来找我咨询建议的时候,我都会使用提问的方式。
比如前两天下属问一个公告的信息怎么编写才好?
我问:你这个信息公告的目的是什么?
下属:目的是让大家能够清晰具体的上课时间和内容。
我问:那内容如何才能突出重点?
下属:把时间和内容简介放在前面。
我问:很好,那后面放什么内容合适?
下属:后面就写清楚地址和联系方式。
我问:这样的话,你觉得效果如何?
下属:应该可以。我其实是想问,导师的内容要不要加上?
我问:加上的话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下属:可能会比较冗长。恩,这样我先去编一段给你看看。
【3-1技能点——对比概念与案例】
那么,只要提出问题就ok了吗?我们来看看下面几个例子,是提问还是建议?
1、 你知道你这样做是错的吗?(建议对方要换个方法)
2、 你的良心不会痛吗?(质疑对方,笑,也是一种调侃)
3、 你是怎么看待这个事情的?(提问)
4、 你难道还不清楚问题在哪吗?(质疑对方)
5、 你觉得怎么做才合适呢?(提问)
6、 除了这两种方式,还有其他的选择吗?(提问)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提出的问题如果带有提问者的标准和评判的时候,就会变成了建议(告知或者忠告)。如果我们能够带着好奇、欣赏的态度去探寻对方的想法时,才是真正的“提问”。各位现在清晰“提问”和“给建议”的区别吗?
学习者:清晰。
【适用边界】
在我们希望激发对方思考,期待对方成长,让对方承担起责任来时,我们可以使用提问。
同时在有些情况下,直接给建议会更有效。
比如技能类的问题——这个机器怎么操作?
或者是制度流程类的问题——如何报销?
或者是对方发生了非常紧急的事情需要支持。
这些情况下直接给建议,既能快速解决,也不会引发对方反感。
【可能的异议】
1、有些小伙伴会觉得提问太麻烦了,浪费时间,直接给建议会更快。是的,提问确实需要一定的耐心,然而却能引发对方思考,并真正承担起责任来。如果。
2、有些小伙伴会觉得很难运用在生活中。其实,我刚开始的时候也觉得很难,在不断地刻意练习之后才渐渐有了感觉。掌握任何一项技能,都是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的。
【A1激活经验】
我想问问大家有没有类似这样的情况?有人来咨询你意见的时候,你给了对方建议。
如果你的建议很好,对方会很依赖你,有啥问题都来找你,你又不好拒绝,搞到自己很烦躁?
如果你的建议导致了不好的结果,对方又会把责任推给你,让你很窝火,觉得好心没好报。
接下来请在你的小组里进行分享,过往你是否也有同样的情况?时间3分钟;
有谁愿意分享一下自己的经历。
学习者A:我的同事来咨询我的建议,我讲了很多建议给他,结果后来他说你这么清晰,要不你就帮忙出个方案吧,我也很无奈,最后也就好吧,帮他做了。还有一次,是给了建议之后,对方做完没达到要求,回来责怪我。
【A3】【3-3技能点——微行动学习】
很好,看起来大家都感同深受。我们都希望能够帮助别人,同时,可以避免被抵触、被依赖,被责怪的情况出现,对吗?
学习者:是的。
各组选取一个刚刚分享的案例,结合两个拆页的内容,我们来设计一个解决此类问题的具体步骤,好吗?
学习者:好。
第一步,我们先讨论一下各组提出的案例本质是什么?
A组的问题是:在和上级讨论的时候,搞很久,最后都是上级直接拍板给出意见,搞到经常加班很累很伤神。
B组的问题是:同事经常来咨询我的意见,甚至有时候变成我替同事出方案解决问题,为了同事间关系和谐,我就忍了。
C组的问题是:新员工都来找我咨询,次数多了,就会觉得很烦。
在案例里,案主是更倾向于给建议还是提问题?责任是否发生了转移?
产生这样的结果,根本原因是什么?
大家可以在纸上写出来讨论的结果。3分钟时间。
请小组分享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
学习者A:下级和上级咨询,因为下级的经验都不足,没有方法,也没有资源。最后没办法上司给出了建议。本质都是大家比较懒惰的。
拆书家:很好,这组的结论是人性是懒惰的,都想直接获取答案。其他小组认同吗?有补充吗?
学习者B:大家获得的资源不一样,去咨询是为了获取更多的资源去解决问题,但要有个度。
拆书家:好的,很好!这组强调的是问题的本质是合理的价值交换,是吗?也就是说,你愿意付出,同时你也希望对方感谢你,并且有机会要支持你,但是不是无止境的索取,是吗?
学习者B:是的。
学习者C:本质就是不想承担太多责任。
拆书家:你们小组觉得问题的本质,人性喜欢舒适,不喜欢承担额外的责任,是吗?
学习者C:是的。
好的,我们来进行第二步,鉴于问题的本质,大家期待达成什么样的目标呢?
也就是说如果再发生同样的事情,什么样的结果是你满意的?继续讨论,2分钟时间。
请小组分享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
学习者A:能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不加班;
学习者B:同事不要依赖我,而是能够快速学习成长起来;
学习者C: 期待别人能更好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那么第三步,我们要怎么做,才能将给建议改成提问,重新构建对话,达成目标?
看看大家会讨论出来什么样的可行性方案,请给出具体的行动步骤。请记录在纸上。5分钟时间。
请小组分享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
【3-3技能点——回应或反馈】
这个行动步骤能够实现你们刚才制定的目标吗?
是否符合两个拆页的知识点?
学习者A:1、及时提出问题,了解上级的目标;2、主动反馈,提出解决方案;3、利用工具;4、收集问题消化掉。
拆书家:你们这三个步骤,有结合了两个拆页的知识点吗?
学习者A:有。
拆书家:好,我们来听听其他组的有什么不同?
学习者B:1、明确目标;2、检视对方;3、肯定对方;4、调整做法(不再给建议);5、设计问题并且提问。
拆书家:非常好!把之前的三步法融入进去了。
学习者C:1、明确自己的目标;2、检视自己沟通的方式(界定标准:快速解决就给答案,引发对方思考就提问);3、反馈调整(根据对方的答案,再适当地反馈,调整自己的方式去支持对方);
拆书家:不仅有步骤,还做了适用边界的区分,非常棒的步骤。
以上是我们三个小组讨论出来的how,具体步骤。大家可以相互借鉴参考。掌声鼓励一下。
【A2布置任务】【3-2技能点——布置任务之事后复盘】
好的。接下来我布置一个任务给大家。
即使你在理智上认同了应该“把提建议换成提问题”,也记住了这句话,但是由于这不是你的习惯,你还是会忍不住给建议,而不是提问题。
所以,事后复盘的方法可以帮助你更有效地把这个拆页拆为己用。
接下来的一周里,请你可以刻意地留心自己给别人建议的场景,把你们的对话记录下来,然后试着把当时的建议改成提问。
一周后在拆书群里分享你的案例。
【总结】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个拆页。
第一个是教练的五点原则:
原则一:人们本来的样子就很好(OK);
原则二:人们内在已经拥有实现目标所需的资源;
原则三:人们总会在当下做出最好的选择;
原则四:每个行为都有正面的动机;
原则五:改变不可避免。
如何利用教练的五点原则来进行沟通,我给出的三步行动建议,
1、 清晰目标;
2、 提前检视;
3、 觉察调整。
第二个内容习惯给建议的三个风险:抵触、依赖和怪罪。
我们也通过了微行动学习,让各组针对各组的案例,找出了应对的行动步骤。
大家都清晰了在沟通中目标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自我检视和调整,以实现沟通的目标。
好的,我们的拆书就到这里。
最后请大家用便签写下想对我说的话,谢谢大家今天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