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语言是上天赐予人类最好的礼物,但它却并不那么完美;使用得好会给我们的生活锦上添花,但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因为我们的语言里附带了暴力。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这本《非暴力沟通》它将帮助我们更好的与他人沟通,给我们的生活锦上添花
F:它的作者是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他致力于如何促进人和人之间和谐共处,并因此发展出了极具启发性和影响力的非暴力沟通的原则和方法。
A:非暴力沟通是一个由内而外的过程,解决实际需求的问题前一步先是解决人的内在感受。这本书在豆瓣上的评分高达8.5,被联合国誉为全球非暴力解决冲突的实践
B:有时候我们明明是为了对方好,但是对方在听了你的话之后反而对你不满甚至发火。有时候听了对方的话,你感到他是在针对你,觉得很不爽。这其实是因为我们的表达和倾听出了问题,非暴力沟通将帮你更好的表达自己,同时还教会我们更好的去倾听去理解他人的表达,将使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更亲密。
接下来我将有50分钟的时间来和大家分享。通过今天的学习将会帮助我们能以更平和的心态去向对方提出具体、正向的请求,从而在使我们的需要更易得到满足的同时,也能增进我们与他人的亲密关系。
学习目标:当想要指责对方时,学会把指责转变成自己尚未满足的需要,使我们把消极情绪转换为积极心态。
【WHAT】
这个片段选自于《非暴力沟通》中的第五章——感受的根源。这个片段通过生活当中,太太对于丈夫的抱怨,父母对于孩子的批评;工作中,我们对于同事的指责,农场主与工人的矛盾;更有国际问题上的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的冲突,告诉了我们这么一个信息:别人的行为可能会刺激到我们,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根源。那么感受的根源是什么呢?在这个拆页一开始其实就给到了我们一个答案——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
【适用边界】
所以当我们与别人发生矛盾冲突想要指责对方时,我们不妨试试从造成这种冲突的根源出发,想一想我们当下的感受是什么?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又是什么?
【WHY】不这么做的坏处
那么为什么我们要从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着手呢?原文中是这么说的: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那么可能只会使事情不断恶化,非但解决不了现在的问题,更可能使彼此之间的关系变得很糟糕。如果我们通过表达感受和需要,对方就较可能会做出积极的回应。
【HOW】那么具体怎么做呢?
根据原文我提炼出了下面三个步骤:(探索自我需要三步法)
1. 留意自己对他人的指责
2. 体会自己的感受(原文中提到“不顺心”)
3. 把指责转变为尚未满足的需要
【预防异议】
有的小伙伴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觉得这个方法有三个步骤好麻烦呀,我不能直接表达我的需要嘛?我的答案是,不建议这么做。第一,这三个步骤其实是一个使自己冷静下来思考的过程。其次,很多时候我们的需要其实是很模糊的,有时候甚至我们自己都不清楚自己的需要是什么。所以我们需要慢慢的去练习,从这三个步骤分析出自己的需要。相信通过不断的练习,我们会变得原来越熟练“探索自我需要三步法”。从而我们能以更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事情,避免冲突的发生。
【举例】
上周三我和同事几个人一块去沙县小吃里面吃午饭,过了几分钟,其他几位同事的东西都上了,大概又过了十分钟,吃得快的那个同事都吃完了,其他桌后来的人的东西都上了,我的还没来。当时我就有点生气了,本来就已经饿了,在心里想着就有点恼火了,我点的东西是给忘了嘛?这是要针对我还是咋的。不过我没有立马就愤怒的跑过去质问服务员或者收银员,受了非暴力沟通的影响我开始尝试去分析我的感受和需要是什么,首先我的第一感觉是服务员是在针对我,他们是没有素养的服务员(指责),我现在感到很生气(感受),生气是因为我感觉受到了不平等的待遇(我的需要是要能受到公平的待遇),当我把我的关注点放到我的这个需要上时我开始不再那么怒气冲冲,我开始发现人家为什么要针对我?远日无怨近日无仇的,所以我的这个指责是不客观的,我现在的需要是我很饿,希望能快点把我的东西端上来(请求)。于是我很平和的和一个服务员说出了我的请求“你好,我看到后来的人点的东西都上了,和我一道来的同事都吃完了,我现在好饿,能帮我看看我点的卤猪蹄为什么还没来吗?”然后服务员就说“不好意思,我们的卤猪蹄会比较慢点,因为做起来会比其他的东西麻烦一些,需要的时间也会久一点。你稍等下,我现在帮你去看看好了没?”然后过了一会东西就端上来了。
案例分析
事后我思考了下,幸好当时没有大吵大闹去找服务员理论,而是去表达了自己的需要与请求。如果采取大吵大脑的方式事情可能会得到解决,但是自己以及其他人的心情都会受到不好情绪的影响,而且会让别人觉得你是个性格暴躁素质低下的人。通过这个例子我就发现当我们把指责变成尚未满足需要时,我们的需要不仅更能得到一个比较美好的反馈,而且也能给其他人留一个更好的印象,从而使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更亲密。
A1 【显像提问】设计情景,激活经验
请回想一下,在过去的半个月里,你是否遇到过类似下面这样的一些给你带来负面情绪的情况:
(和朋友一起在电影院看电影,旁边的人讨论声音好大,影响到了你们)
(和家人强调过好几遍的事情,但是他们还是会犯)
(和同事讲过好几遍的问题,但他还是不停跑过来问你)
请用便签记录下几个要点:时间/地点/人物以及给你带来负面情绪的事件的简单经过,记录好了请在小组内讨论,时间 5分钟。
现场小伙伴的分享
案例一:
小伙伴A和店员沟通场地的相关事宜(以下故事采用第一人称)
因为我们的拆书活动每次都被安排在这个店的一个小角落里,感觉特别狭窄活动不开,参与者的体验不好。我就去和店员沟通,想让咱们的活动能不能换到中间。谁知道那个店员BalaBala说了一大通,说我们费用太低,说我们太吵会影响到其他顾客。我当时句觉得很不爽,就觉得我们也是作为你的顾客,而且我们是每周一都可以给你带来固定消费的人群,你怎么这么不尊重我,所以我当时就觉得特别不爽。
案例二:
小伙伴B和前老板的故事(以下故事采用第一人称)
我之前换过两个邮箱,最后一个邮箱更换时间已经是两年前的事情了。但是有一次我的前老板找我抱怨说:“你怎么这么多邮箱啊,我都不知道你用的是哪个邮箱了”。让我觉得很不爽,明明是他自己不会整理邮箱,却怪我邮箱多,我换这个邮箱都是两年前的事情了,让我感觉没有受到尊重。
【A1+】
如果再回到刚才你写在便签上的那个场景中,结合“探索自我需要三步法”,如何把指责转变成自己尚未满足的需要,并把需要及请求表达出来。时间 3分钟
案例一:
小伙伴A和店员沟通场地的相关事宜续(以下故事采用第一人称))
因为店员说我们费用低,我就想,我们费用低怎么了,反正你们也没几个人,我们至少还是固定周一收入的,你会不会做生意,这个是我的指责。我的感受就是我感到很郁闷,我尚未满足的需求就是我希望能把每一场活动都办好,能给活动参与这一个好的活动场地一个好的参与体验,然后能吸引更多的人来。
案例二:
现场小伙伴的分享
小伙伴B和前老板的故事续(以下故事采用第一人称)
我的指责是我觉得老板他自己懒,体会感受就是我觉得委屈,没有被尊重,尚未满足的需求就是他没有尊重我。可是我不太知道我要怎么把我要受到尊重这个需要反馈给他。
【回应-组织讨论】
现场的小伙伴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能帮到这位小伙伴B。
小伙伴C,我刚才其实有想到一个方法,就是小伙伴B把自己和他老板说过邮箱这件事尽量有一个书面记录,如果他老板下一次再拿邮箱这件事来说他,他就可以跟老板说,老板你看我之前告诉过你的,态度上当然还是要好一些。
小伙伴B,其实当时我是回了一封邮件给他,并且抄送给了他的秘书,之后他就再也没有找我说过这件事。
但是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我通过表达了我尚未满足的需要而达到了我解决问题的目的。
【反馈】
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有很多种,我们今天讲的只是解答这个问题的方法中的一种。就是通过“探索自我需要三步法”来把我们对他人消极的指责转变成比较积极的尚未满足的需求。
刚才这个片段是关于自我尚未满足需要的探索,当我们找到我们的尚未满足的需要之后,我们是不是就要把我们的需要表达出来。接下来这个片段将教会我们如何去提出一个好的请求。
学习目标:当我们需要向对方提出请求时,学会提出具体、正向的请求,代替模糊、否定的请求,使我们的请求更可能得到积极的回应。
【WHAT】
这个片段给我们讲了一个关于作者如何帮助高中生向校长提出请求的案例,给了我们这么一个信息,我们提出的请求是正向(希望对方做什么,而不是不做什么)且越具体越容易得以实现。
【WHY】不这么做的坏处
为什么要是正向的呢?在原文中给到的答案是,如果我们请求他人不做什么,对方也许会感到困惑,不知道我们到底想要什么。而且,这样的请求还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请求一提出来就让对方感到反感,那结果可想而知不会太好。所以如何提出好的请求也是又小技巧的。
【HOW】那么具体怎么做呢?
基于你的感受和需要,你需要对方做些什么?
根据原文我提炼出了下面三个步骤:(提出请求三步法)
1.列出所有请求(基于你的感受和需要)
2.选择“我要”(选出与你的尚未满足的需要相关联的具体需要对方做的事项)
3.表达请求(而非命令)
【预防异议】
有的小伙伴可能会想,我这样做了,就一定能使对方按照我们的请求去做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作者在书中有讲到过,如果我们只是想改变他人,以便他们的行动符合我们的利益,那么非暴力沟通并不是适当的工具。
也许学习非暴力沟通的最终目标是解决问题,但这都是基于爱与联接。一旦人们相信我们看中彼此的感情,并能兼顾双方的感受,那么,他们也就会更愿意接受我们的请求。
【举例】
上个礼拜我身上发生了这么一件事(其实几乎每周都会发生),我妈又在电话里面各种正面侧面催婚。就说家里面那个谁谁谁比你小的,现在孩子都好几岁了,你们现在都什么打算呐?以前我基本上就是比较敷衍的说,哦哦,我知道了。老妈你不要老是催我嘛(不正面的请求),这种事情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急也没用。我发现我的请求其实是一个很不具体而且不正面的一个请求。我只是要求我妈不要催我。所以我妈妈基本上不会买账,所以基本上每次的谈话气氛都会有点沉重的感觉。
上周,我尝试通过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去沟通了一下。我先从我妈的感受及需要出发,我就问她,你看到家里比我小的人都结婚了,是不是特别急呀,是担心我们拖着不结婚把年龄拖大了balabala,然后就跟她确认一些具体的需要是什么?最后就发现其实我妈最担心的其实是怕我们没有规划。所以我就把她的需要讲出来。我就询问她,您是担心我们没有规划是吗?近期我们会对我们的近三年做一个规划的,您就放心吧。由于我说出了她的需要,而且正视了这个问题,后面聊天也显得轻松了很多。而且我说出了我的一些比较具体的请求,让我妈妈中午要午睡,晚上要跟着其他阿姨一起去跳广场舞。
那具体我是怎么去做的呢?可以看看我按照“提出请求三步法”做的便签:
A3
【场景演练】设计应用场景/运用行动步骤角色扮演
下面我们一起来玩个角色扮演的小游戏,首先我来介绍一下背景,然后会分配两个角色分别给到大家,请大家做一回我的临时演员。
故事背景如下:
赵铁柱和王大牛是一对室友,两个人生活作息不太一样。赵铁柱喜欢炒完菜不洗锅,吃完饭不洗碗,换出来的脏衣服随便乱扔。王大牛是一个比较注重生活质量的人,他很爱干净整洁。这天王大牛下班回家发现赵铁柱又把换出来的脏衣服随便乱扔了,于是……
还是刚才那个分组,下面请一人扮演赵铁柱,一人扮演王大牛,现在王大牛需要运用今天学到的“提出请求三步法”去找赵铁柱表达自己的请求,请各位把你们内心的独白以及对话用语言的形式表演出来,暂时没想到要怎么说的小伙伴可以先在便签上根据“提出请求三步法”去整理一下思路,好了之后再在小组内进行演练,时间 7 分钟
小伙伴分享:
(运用前)
王大牛:哎呀,上次跟你讲过的,脏衣服不要乱扔,你怎么又乱扔了。还有你炒了菜的锅怎么又没洗。
赵铁柱:好的,我知道啦。你咋这么唠叨。
(运用后)
王大牛:(内心)我现在感到很不受尊重,我的尚未满足的需要是我注重整洁卫生。我的请求是,1、请你把脏衣服扔进洗衣篓 2、把你炒过菜的锅刷干净。(列出所有请求、选择“我要”)
王大牛:铁柱啊,跟你说两件事呗。我看到你的脏衣服扔在沙发上了,麻烦你把脏衣服扔进洗衣篓。你炒完菜的锅好像忘记洗了,麻烦洗一下哦。(表达请求)
赵铁柱:好的。我待会就收拾。我还在忙着呢
王大牛:好吧,那这次我帮你洗了,下次你注意啊。
赵铁柱:那太感谢你了。下次请你吃饭啊。
【反馈】
我们可以看到,有的时候我们表达了我们的请求,但是对方可能并不一定能及时给予我们想要的反馈。但是通过这三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去表达自己的请求。能给到对方一个更具体、正向的请求,使我们的请求更可能得到积极的回应。
A2
【分步催化】
1、 激活应用场景
在未来的一周内,你可能会遇到的让你感到糟心的事情,比如说下面这几种场景:
(之前跟这个同事讲过好几遍的东西,他又跑过来问你了)
(去电影院看新上映的电影,旁边的人讨论声音好大影响到了你)
(下周末,上了一周的班,好不容易可以睡个懒觉了,这时候隔壁传来了咚咚咚的装修的声音)
大家用便签记录下以下几个要素:未来的某一天。地点。人物。以及可能给你带来了负面情绪的事件的简单经过,时间2分钟
小伙伴分享
小伙伴A,我有个室友,他经常玩游戏玩到很晚才睡。未来一周内我可能还会遇到这种情况,晚上十一点半,我已经洗漱好躺进被窝准备睡觉了,这时候隔壁传来了“bibibib”狂点鼠标的声音。然后我又陷入了郁闷的心情。
2、规划行动步骤
结合刚才你联想到的那个场景,以及今天晚上我们学到的“表达请求的三步法”你要怎么把这三步法运用到你写在便签上的场景中去。好了在小组内讨论一下,时间 5 分钟
小伙伴分享
列出所有请求
1、不要十一点半了还玩游戏
2、换一个无声鼠标
选择“我要”
换一个无声鼠标
表达请求
B啊,我十一点半要睡觉了,我想保持一个好的睡眠,你现在的鼠标声音有点大,我想麻烦你换一个无声鼠标。
【反馈】
好的,谢谢小伙伴的分享。希望通过这三步法能在解决你和室友作息习惯不一致带来的困扰之外,也能给你的生活中其他方面带来更多美好的事情。
结语
今天给大家带了两个拆页分别是关于“探索自我需要三步法”以及“表达请求的三步法”,希望通过今天的分享能给大家的生活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