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叫吴思思,用三个标签提升自己那就是初级拆书家,初级拉丁舞者,初级培训师。初级意味着才刚开始,初级意味着对未来的美好希望,初级意味着还有好长地路要走。今天作1-1的拆书,想让大家记住并反馈我的表现,作为成长的起点,相互见证每一次的突破。谢谢大家。看书,读书,还有现在流行的听书都是学习知识的方式,效果一般停留在知识层面。“拆书”的效果提升到能力层面。拆书不是把书拆掉,而是把书中的知识拆为己用,把知识拆成为应对问题的方法。那它是怎么做到的呢?相比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拆书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体现在它需要把知识关联学习者的过往经验,它需要规划学习者的未来运用。拆书形式可以个人拆也可以组织拆。个人拆应用便签法,让人读一本书就能达到参加同主题培训的效果;我们现在这种属于组织拆,是拆书家拿一本书加工出一场现场学习,引导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己用。一位拆书家创造的价值不亚于一位培训师。理解完“拆书”,就比较好理解“拆书帮”了。“拆书帮”是拆书家和拆书爱好者的社群,表现为各地的拆书帮分舵。它们是公益性组织,使命是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
摘自《结构思考力》29页。结构思考力强调的是先总后分。结论先行正是“先总后分”的体现,先框架后细节,先总结后具体,先结论后原因,先重要后次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在表达问题的时候,就可以让听众迅速抓住我们要表达的主旨,帮助听众沿着我们的思路去理解内容,提高表达的效果和效率。
结论是一段话中最能体现主旨意思的句子,是其他句子经推论得出的句子。如果是描述事情,它可以是事情发展的结果,如果是论证观点,它就是那个论点。结论先行就是先说结果再说事情发展的经过,先说论点再说论据。
为什么要结论先行?原因由两方面。一,因为它是信息传递效率最高的方式。怎么说呢?比如,你跟你对象说三亚的天很蓝,云很白,风很清爽,人也不多,说了这么多,对方不能确定你想要表达的意思,但是你如果直接就说我们周末去三亚玩吧,再说那边的天气环境来支持你的想法,那对方一开始就非常快速知道你想要表达的意思。二,先说结论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利用对方的思考和推理增强你的说服力。因为先听到结论,人们会很自然地将后续的依据和前面的结论做一个连接,并更容易认可你的结论。相反,如果一开始就表达很多细节,对方运用自己的思考尝试总结出他的结论,如果他总结的观点和你要表达的不一致,那要说服他的难度就大多了。需要补充的是,如果信息接收者开始就拥有与我们想要表达的观点相冲突的观点,这个方法就不太适用了,比如我认为拆书帮是非常好的学习社群,而你认为是一群人在一起显摆学习,那你一说这个观点,我就会和你产生对抗情绪,后续你想说的任何话我都会听不进去。
所以高效表达可以这样做,首先判断我们的结论对方容易接受,无正面冲突。然后结论先行,先说结果或观点。
A1:今年8月份,去见一个在国际高中任职的朋友,了解她们学校,看看有没有可能让她们学校和我公司合作,使用我们的性格测评工具。在边参观边聊的过程中,碰到了她们教导主任,相互介绍了下。教导主任知道我们是做个性测评后表示比较有必要(情绪不冲突)。我们走进电梯,我就介绍了测评的一些特点,才说了测评的样本和来源,电梯就到了1楼,教导主任就有事和我们道别了。重点还没有说出来,就已经错过了机会,很遗憾又很自责。这次经历让我对自己的表达能力产生怀疑。经过今天片段地拆解,发现自己没有做到结论先行,特别是在这种机会难得,时间有限地场景里,而且对方不排斥测评方式的前提也成立。可以在最开始就亮出吸引教导主任的观点从而提高合作的可能。比如:我们有专门针对国际中学因材施教的方案,可以提高贵校教学满意度,扩大教学影响力。
A2:本周五我要进行拉丁舞二阶段考核,舞蹈部分结束之后会有每人约1分钟的感悟表达也会计入分数。所以我要高效表达。首先我确定表达个人感悟是不会引起评委的对抗,没有抱怨,有的是对自己成长的肯定。然后运用结论先行的方法,最开始就表达结论:两个半月的学习让我看到了更美的自己。然后分别从体重(减轻5斤),体型(背拉直了,人挺拔了),柔韧度(竖叉偶尔能下去了),身体协调(舞蹈动作越来越有感觉)4个方面来分述更美的表现。做一个高效全面又细致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