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关键对话》 所属活动: 翰林分舵第204次线下拆书活动 所在级别: TF1-2 学习主题: 别再为错误找借口 ——摆脱“受害者“心态 学习目标: 不为错误找借口,摆脱“受害者“心态

开场: 一、 自我介绍(1分钟)
大家晚上好!今天我很高兴能带大家一起拆书!我是拆书家冯敏,我的三个标签:一级观察家、产品经理、国际认证的项目经理。一级观察家,是指上个月我很荣幸地被咱们翰林分舵破格提拔为一级观察家;产品经理,是我的职业,现从事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产品经理;国际认证的项目经理,是指我已经获得PMP认证资质。
二、 图书介绍(1分钟)
今天我为大家拆解的主题是 “别再为错误找借口——摆脱“受害者“心态 ”,选自图书《关键对话》 “第6章节 控制想法“中的片段。《关键对话》,是一本沟通实用类书籍,这本书出版后就高居《纽约时报》、《商业周刊》、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榜首位。该书是由国外四位知名作者一起合著,这四位作者有在斯坦福大学从事组织行为方面的博士研究工作,也有著名的咨询顾问兼演讲师的。书中内容主要介绍各种沟通技巧。这本书实用性强,其中有一名为本书作序的公司CEO将这本书读了4遍,我也读了一遍,正在读第二遍。所以,我极力推荐大家有时间通读一下,没有时间,你也可以根据自己遇到的沟通难题,去书中找到找对应的解决办法。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三、【R】阅读原书拆页(1分钟)

      <*技能点:拆页内容未超过2页图书内页。【R】所选拆页包含有具体行动或做法。*>

      下面给大家发拆页、请大家阅读拆页正面的原文片段部分,大家阅读完毕后请抬头示意我一下。


      (1).   受害者想法——“这可不是我的错!”

       第一种小聪明是受害者想法。顾名思义,这种想法会把我们变成无辜的受害者。可以说,此类想法基本上都是这个模式:对方是邪恶的、错误的、愚蠢的;自己是善良的、正确的、聪明的。总之,别人总是做出错误或愚蠢的举动,结果让我们成为代罪羔羊。

       要说无辜的受害者,这种概念不是没有——走在大街上,突然有人拿枪指着你的脑门。如果发生这种情况,那就是悲惨的事实而不是虚构的想法,这时你才是受害者。

       可是,带有欺骗色彩的故事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在大多数关键对话中,当你提出受害者想法时,目的是要掩饰自己在问题中的责任。利用这种方式,你可以明智地避开自己的做法(或是不作为)造成的问题。

       把受害者变成参与者。如果发现你在对话中把自己描述成无辜的受害者,可以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

  • 我是否故意忽略自己在这个问题中的责任?

       这个问题可以帮助你面对事实,让你意识到或许自己也是造成问题出现的一部分原因。换句话说,你并不是事件的受害者,而是问题的参与者。当然,这么说并不表示你一定怀有险恶的行为动机,或许你的错误只是一种无心之失。但不管怎样说,你多少还是有责任的。

      例如,你的同事总是把难做和无聊的任务丢给你去做,你经常向亲友抱怨自己在工作中被人利用。但是,你没有提到的事实是,每次老板夸你勇于承担重任时,你都乐得合不拢嘴。你对同事什么都没提起过,最多只是暗示过几次。

      要想改变错误想法,第一步是在你的描述中添加重要的事实。通过分析自己的责任,你可以意识到你对问题的认识有多偏颇,意识到自己是如何忽略自身错误,夸大对方错误的。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我看大多数小伙伴都读完了,没读完的也没有关系,下面听我拆解就好。

       四、【I】拆书家讲解引导(3分钟)

         <*技能点:【I】简要复述或提炼拆页内容的行动建议,再讲一两个恰当的例子。可以讲原书的例子,也可以讲自己的例子。*>

       <*复述原文 *>

       大家生活中会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通常会有受害者想法。受害者想法的典型特征:认为自己很无辜,经常虚构事实,尤其是忽略自身错误,夸大对方错误的事实,爱说口头禅“这可不是我的错!“

       为了高效沟通、构建积极的人际关系,我们要摆脱“受害者”这种错误想法。如何摆脱?书中给了一个解决方法:要在你的描述中添加重要的事实。

       我将这个方法归纳为6个字“讲事实、担责任”。

       讲事实:明确自己在问题中的角色是参与者,不是受害者。然后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是否故意忽略自己在这个问题中的责任?“引导自己进一步发现事实、面对事实。

       担责任:分析自己在这个问题中的责任,并主动承担自己的责任。

       <*讲自己的例子 *>

       上个月的一个周末,我和我老公一起去森林公园走步,赶上了森林公园的菊花展,我老公喜欢摄影,为了满足他拍照的愿望,我同意陪他去观菊花展。可是,观展结束后悲剧发生了,菊花展在北门附近,我们回家的路在南门附近,而从北门去南门的路只有一个出口,天已经黑了,那个出口又不好找,我们处在迷路中,我向老公抱怨说:“迷路可不是我的错,都是因为你就光顾着照相了,害得我们走了这么多冤枉路“。说完这句话,我感受到我有了受害者想法,受害者想法导致我自己很生气,产生了坏情绪。幸亏在这之前我读过《关键对话》这本书,使用了摆脱受害者想法的技巧:1、讲事实,我是迷路事件的参与者,我内心中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是否故意忽略自己在迷路事件中的责任?“,这促使我意识到,现在的事实是我们现在迷路了,老公正在积极通过手机导航找路,而我在抱怨。2、担责任,我做为迷路事件的参与者,我有责任积极参与寻找回家的路线,我开始留意路牌和公园地图。最后,我们很快地找到了出口,高兴地回了家。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五、分组(1分钟)

       <*技能点:分组,要很明确告诉学习者是怎么分组的。在【R】和【I】环节后,【A】环节之前,拆书家根据分舵活动现场人数,均分为若干组,每组人数不超过6人,相互的位置方便围圈讨论。要很明确告诉学习者是怎么分组的。*>

       现在,根据今天现场人员进行分组。<*分组指令*>

       根据现场人数自行安排分组,遵循6人以上的人数要进行分组,3-6人为一组,共分了三组。<*分组具体安排*>

      六、【A1】激活经验(6分钟)

        <*技能点:【A1】指令清晰。学习者在小组内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并有一位代表分享了本组的一个经验。*>

       拆书家提问设计:

      <*A1指令开始*>

       请大家准备组内分享,大家想一下自己的过往经历中是否也有被“受害者“想法折磨的事件,当时是什么时候的事?当时情景怎样?时间为3分钟。<*限定讨论时间*>3分钟后,我会邀请一个小伙伴给大家做分享。

       <*A1指令结束*>

       <*学习者在小组内分享了自己的经验。 *>

       哪位小伙伴来分享一下?<*邀请1个学习者当众表达自己的案例*>

        学习者案例记录(1个学习者案例):

        <*技能点:补充现场的A1案例(1~2个案例)*>

       学习者讲述:“我刚入职进公司培训部门的时候,整个部门就我一个人,当时有一个会议要开,而当时自己关于一些操作也不太会,准备的特别烂。所以等会议结束之后,我就把自己的责任撇的很干净,产生的想法是——这不怪我啊,没有人帮我,我自己还加班很晚。现在看来,我当时很不理智、产生了受害者想法,没有讲事实、担责任,我做的很不好。我应该有很多方法解决的。我可以提前向我的主管提出要求请求同事帮助我,会议后及时做复盘,等下次开会时我先把自己能做的提前安排好,做不好的地方可以提出我的建议和要求并寻求帮助,这样下次开会就能成功了。所以这本书很适合我,我以后要讲事实、担责任。

        这位学习者能够根据我所讲的摆脱受害者想法的技巧快速想到自己以前的失败案例,并能用今天讲事实、担责任的技巧进行了反思,特别好。

     七、【A2】催化应用(2分钟)

       <*技能点:【A2】指令清晰。每个学习者都写下了一个包含具体做法,有明确时限和可衡量或者可观测预期结果的便签。*>

      拆书家提问设计:

       <*【A2】指令开始*>

       运用今天所学的摆脱“受害者”想法的技巧,请大家用桌子上的便签纸写下针对你目前所遇到问题,你近期想要进行一次交谈对话的计划。<*让学习者写下A2便签。*>

       计划要具体、可执行,可以参考拆页背面我给出的“学习应用参考格式“及”学习应用参考案例“。

       <*【A2】指令结束*>

       学习者案例记录(2个学习者案例):

       <*技能点:补充现场的A2案例(1~2个案例)*>

       学习者1的便签(与同事的谈话计划):

       目标:约同事见面,化解误会,重建良好关系。

       时间:周四下午 16:00-16:30

       地点:办公室

       参与人:我和同事

       具体行动:

       1、提前预约;

       2、见面后寒暄,切入主题,回顾上一次的的过程,计划用讲事实、担责任的技巧

       讲事实:当时为什么会出现了误解,主要是性格有点毛躁。

       担责任:应该认真思考之后再处理,希望同事原谅。


        学习者2的便签(与爸爸的谈话计划):

        我就是常常有受害者心理,尤其是在与我家爸爸的相处中,我要改进,今晚就进行一次讲事实、担责任的对话。


        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找大家分享了,大家把写好的便签纸一会提交给我。

       简单总结一下,我们今天主要学习了摆脱受害者想法的小技巧,期望大家谨记6个关键字“讲事实、担责任”,并能在以后工作生活中真正用起来,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我今天拆解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总时长:10-15分钟

        <*技能点:总时长没有少于10分钟,没有超过15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