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逯晓风。本职是事业单位的文员。我参加拆书帮想要通过拆书去锻炼自己的阅读写作和演讲能力,成为一名拆书的专业人士。
成长究竟是怎么发生的?从微观层面看,人的大脑由各种各样的神经元组成,这些神经元的连接方式构成了我们储存和加工信息的能力。未知的挑战一方面让我们焦虑,另一方面也在不断训练我们的大脑。挑战越多,大脑就会变得越复杂,相应地,人的能力也在不断增长。
从宏观层面看,人的能力是通过与环境的互动成长起来的。我们与环境的互动越多,获得的反馈机会就越多,我们的能力成长就越快。这正像精益创业的思路:一个创业者需要快速形成一个产品的DEMO,通过市场检验,获得反馈,快速换代产品,产品才会越变越好。假如创业者也固守僵固型思维,害怕面对市场的批评,只愿意把产品停留在幻想中,他就会失去很多有益的反馈。
这种成长和进步的路径需要我们重新思考失败和错误的价值。曾有一个来访者问我:“总是为说错话、做错事懊恼不已,担心自己还会犯错误,影响工作和生活,该怎么办?”
对他来说,错误意味着失败和对自己的否定。他很少从反馈的角度理解错误。所以,当听到我建议他为自己制订一个“犯错误计划”时,他吃了一惊。
我说:“如果要克服对错误的恐惧,你就必须犯错误。你要争取每周犯五个错误,记录下这些错误,反思这些错误的后果是否如你所想的那么严重,并思考你从这些错误中学习到什么。多做多错,如果你没能在这一周之内犯足五个错误,可能证明你做得不够多。”
我希望他能通过这个作业了解错误作为反馈的另一面,我也希望这样的作业能降低他对犯错的焦虑。假如他真的犯错了,他至少可以跟自己说:“我这是在完成陈老师的作业。”
过了一段时间,我问他是否还为犯错焦虑。他说好了很多,但他现在又有了别的焦虑:他开始担心自己犯不够这么多错误了。
【FAB介绍图书】
大家好,我是逯晓风。本职是事业单位的文员。我参加拆书帮想要通过拆书去锻炼自己的阅读写作和演讲能力,成为一名拆书的专业人士。
F特征
我今天带来的书是《幸福课:不完美人生的解答书》,全书围绕着10个有关成长的经典心理学问题深度探讨。
A优势
豆瓣评分8.9.作者陈海贤,网名动机在杭州,是知乎心理学的头号答主,也是一名资深的心理咨询师。在刚刚结束的拆书帮第三届年会上,陈海贤也做了一次很赞的分享。
B利益
你是否患有拖延症?你是否控制不住地贬低自己?你是否因为自己的敏感内向而不安?你是否总觉得生活很空虚缺少意义?你是否觉得跟人交往麻烦,不跟人交往又感到孤独?
如果你有类似的困惑,那么这本书可以给你帮助。
而我今天带来的拆页,是让我收获很多的犯错计划。
【设定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大家可以将犯错误看做一个获得反馈的机会,并且通过为自己制定出犯错计划,减轻自己对于犯错误的焦虑。
【what + how】
我们都知道,犯错是成长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不摔跤就能学会走路的婴儿是外星婴儿。
但为什么会有俗话说: “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没错”呢?
为什么我们会对犯错误这件事如此的焦虑和恐惧呢?
先来看一下,成长的路径。
是通过不断和环境互动,得到反馈,从而推动能力的不断增长。
就如图所示
在人和环境的互动中,人进行一次未知的挑战,而环境会给出各种反馈,其中就包含了做的对,对的好的反馈,也包含了做错了,做的不好的反馈。
人对这些反馈进行总结和反思,然后继续进行新的挑战,开始了新一轮互动。
这样就能将你的能力不断提高。
好的反馈能够给人很大的动力开始新的挑战,比如孩子考试拿到一个好成绩,得到老师的夸奖,他会非常乐意开始进一步的学习。
但是轮到不好的反馈时,问题来了,既然错误也只是反馈的一种,为什么我们会害怕犯错呢?
因为当我们拿到不好的反馈后,我们总结和反思的时候,我们通常不会认为是我们的能力出了问题,而是认为我这个人不行。我太笨了,我太内向了等等。
这是拆页中提到的僵固性思维。它认为人的能力是固定的,不存在提高的可能性,相当于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固定的。
当你能力固定的时候,无论怎么挑战,你得到的反馈都是一样的,能力好就能做对,能力差就会犯错。所以要少干,免得犯错,因为犯错证明自己不行。
然而,大道理谁都懂,可是小情绪很难控制住。
怎样在情绪上不再害怕犯错呢?
【细化行动步骤】
那就需要犯错误计划
步骤如下:
(1)制定目标。
根据你的情况,确定合适的错误目标。
比如,对于拆书这件事,我定一个“一个月犯错五次”的目标是比较合适的。
这会在你犯错的时候,带给你一种“我在完成计划”的感觉,就不会让因为否定自己而焦虑了。
以前你犯了错误,会想“哎呀,又错了!我真笨!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能错!”
制定犯错计划之后,你会想“嗯,我犯错了,我在完成我的犯错计划。”
这里要说明,这些错误一定不能是故意犯错。比如你明明知道这道题应该选C,但是为了完成犯错计划,专门写成B。
(2)评估情绪。
对比你对这些错误事前预测和真实的严重程度,你可以为它们打分,1到5分,1是最轻微,5是最严重。犯错之前,你认为它可以打几分?真实发生之后,可以打几分?
(3)分析错误。
有一些错误只是一时的疏忽。而有的错误需要认真分析它的来源。思考这些错误给出了什么样的反馈,对我有什么样的帮助。如果没有完成犯错计划,还要考虑为什么没有完成的原因。
比如在我拆书的过程中,有些错误可能是,拆页印刷得不好,这属于一时疏忽。
还有的错误是比如说,我的讲解没有讲好,这可能是因为我对拆页本身理解有问题,或者是我的逻辑能力有缺陷。
比如我一个月的错误没有达到5次,有可能是我只拆了一次,也有可能是我在自己的舒适区,应该多角度尝试。
就拿我来举例,我每次准备拆书的时候都很焦虑,怕自己对原文理解有偏差,怕我讲不清楚,在现场会犯各种错误。经常焦虑到犯拖延症,拖到最后一天才开始写预备表。
如果让我为“在拆书中犯错”这件事的严重程度打分的话,我至少会打4.5分。
这个拆页是我第三次现场拆书了,准备的预备表也是4.0版本了。
不论是拆书现场的许多学习者给我写的洋葱,还是我在准备预备表的时候,我的师父和同门师姐妹都会给我指出许多的错误。
但当“在拆书中犯错”这件事真实发生之后,它的严重程度,我只会打1分。
对于我自己来说,我犯错的时候,并没有像之前想的那样窘迫。
对于别人指出我的错误来说,我也没有预想中的不舒服。反而会很感动,因为他们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在我的身上,帮我指出不足。
在进行第三步的时候,随着我对错误进行不断地反思分析,我对原文片段的理解不断加深。
就比如这张能力成长流程图就是在第一次拆书之后进行复盘的时候,画出来的。画出来的时候,我感到非常有成就感。
自此,我对拆书犯错的焦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A3现场演练】
刚刚我们学习如何制定犯错误计划,缓解自己对犯错误的焦虑。现在一起做一个类似于心理实验的演练。让大家真实体会一下,制定犯错计划,是怎样缓解焦虑的。
如果你的上司特别喜欢挑你毛病,那么你在向他汇报工作的时候,会不会感到很焦虑呢?
演练的场景是这样的:小李是一个大学刚毕业刚进公司的新员工,但是他的上司王经理要求很严格,不仅要求小李每周都要向他汇报各项工作的进展,还会当面指出小李的各项错误。在周一,每周例会的时候,小李又要向王经理汇报上周工作进展了。
现在我们两个人一组,进行演练。一人扮演小李,他要向王经理进行一周的工作汇报。另一人扮演王经理,负责给小李挑错误。
我们演练的步骤分为四步:
Step1:请扮演小李的小伙伴,在拆页上写下你的犯错目标有多少个
Step2:进行小李VS.王经理的场景演练。
Step3:请小李评估自己认为被王经理挑错这件事的严重程度:
事前预测多少分,真实情况多少分。(1分最轻微,5分最严重)。
Step4:请小李判断自己能否从被指出的错误中得到有用的反馈。
给大家10分钟的时间进行演练。十分钟之后,我会采访一位小李,请他来讲讲自己的犯错计划。
【记录学习者案例】
拆书家:请问你的犯错计划是多少个呢?
Carol:我当时写了2个。
拆书家:那么你的上司挑了几个错误呢?
Carol:实际我的老师只挑了1个。
拆书家:请问你的事前预测打了多少分,真实的情况又打了多少分呢?
Carol:我事前感到高度紧张,高度焦虑,所以我打了5分。真实情况感到还好,因为我定了两个错误,结果我的老板挑出了1个错误,所以我打4分。
拆书家:那么她指出你的错误,你有没有什么收获呢?
Carol:有。就是对于供货商,我老板指出我总是消极等待。她要求我积极跟进,去催供货商。所以我决定从每周只打两个电话,变成每天打1个电话,甚至约供货商见面来跟进。
拆书家:谢谢小伙伴,已经总结出了自己的下一步计划。也希望犯错误计划能让大家在面对错误的时候不再焦虑,而是从中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