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哪有没时间这回事》 所属活动: 高效时间规划,麦肯锡沟通法,如何运用正念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如何规划最符合你身心舒适度的时间段,做一个高效的人? 学习目标: 通过拆页学习,学习者能够规划出最符合你身心舒适度的时间段

开场: 大家好,我是拆书家可可玛。三个标签可以帮助大家记住我:程序员、拆书家和时间管理践行者。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介绍拆书帮:(2分钟)——让没听过拆书的人理解什么是拆书和拆书帮


    今天,有一些小伙伴是第一次参加我们的活动,那有必要再向大家介绍一下拆书法和拆书帮。

    可能会有小伙伴有疑问,什么是拆书?

    拆,是拆解的意思,书,在这里主要指致用类图书,是能帮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书。拆书和起来就是将致用类书中的知识拆为己用。

    那么怎么做到拆为己用呢?拆书帮有一个独特的学习方法叫“RIA便签读书法”。

R,阅读,阅读书中你心动的片段或是能帮你解决问题的片段;

I,重述知识,指的是用自己的语言将片段中的知识重述出来,并总结出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A,激活与运用,A又分为A1和A2:

A1是激活经验,将I中的方式步骤关联我们过去发生的一个失败经历并进行反思。

A2是规划应用,运用I中的方法步骤去解决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并制定一个详细的行动计划去执行。

    这就是RIA便签读书法。与其他的读书法相比,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把知识转化为可执行的应用技能。

    一个人学习时,我们可以运用RIA便签读书法,实现高效学习。一群人共同学习时,就会有一位掌握了RIA便签读书法的拆书家现场引导促进,带领我们将知识拆为己用。这就是拆书帮正在做的事情。

    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是一个提供学习、提供成长的平台。在这里,你可以通过拆书家的讲解,学到经典图书中的知识点,并学以致用。你还可以学习拆书法,成为拆书家,成就更好的自己。

 

    接下来,我会拆解一个图书片段,大家可以体会一下拆书法的运用过程。


 

图书介绍:(1分钟)—— 引出主题

    今天我拆解的片段是从纪元的《哪有没时间这回事》这本书里选取的。这本书系统地讲述了碎片化时代,我们该怎样规划自己的时间?今天我拆解的片段是这本书比较基础却非常重要的,主题是:如何规划最符合自己身心舒适度的时间段,做一个高效的人?

 



【R】片段:(2分钟,要求how片段)

    指令:首先,请大家用2分钟时间,快速阅读片段,阅读完请举手示意我一下。


【R拆页内容】

 

一天中,每件事情都是一块碎片,就像一块块拼图组成了完整的一天。刚开始着手整理碎片时,你有必要先花点时间把每件事情”翻”过来看看,让她们“正面朝上”,一览无余地呈现在面前。之后在每天的“拼图”练习中不断地熟悉它们,做到烂熟于胸。当你对一天中的每块时间碎片都心中有数时,效率和掌控也就来了。

 

首先,请列出那些你每天都做的事情以及每周会做两三次的事情,除了已经在做的,还可以列一些你希望自己做到的,所有这些事情都是你每天相对固定的必须会做的事情。

 

不用担心以后的变动,写的时候你只需要思考未来三个月就足够了,不必期待列出来的事情可以管一辈子。推荐你按照一天的时间顺序来思考,但不需要写具体的时间点,只列事情即可。

 

当你把日常事务都列出来之后,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安排好它们。

 

在列”日常事务”时,我建议按照一天的时间顺序来思考,但不要写具体的时间点。因为在第一个步骤里,我们的任务是把所有的拼图碎片翻过来看一遍,而接下来的第二个步骤里,我们才正式开始拼,也就是把一天中的事情进行安排。我们已经知道,一旦开始思考时间点,我们就倾向于使用严苛的方式来安排一天,这不可取。所以在规划每天时,应该用“时间段”来划分。

 

时间段并不是随意划分的,而是详细审视“时间“、”地点”、“物品”、“环境”、“他人”和“自己的身心状态”后确定下来的。这6个要素决定了某一时间段内适合做哪些事情,不适合做哪些事情。

 

把一天划分出时间段,其实也就帮你划出了界限。每个时间段时间彼此隔开,这个时间段的事情就在这个时间段解决,决不拖到下个时间段。这并不是减少了碎片,而是让一天的混乱变得有层次、有秩序,让我们专注于每个时间段内有限的、能hold住的碎片,这叫碎片化专注。这种专注需要清晰的界限。

 

要想做到这点,你就不能把一个时间段安排得太满,而是八分饱,这样才能做到轻松地把这一时间段的事情在这一时间段搞定,不然,就会陷入事情没做完导致的各种纠结里了。

 

一开始的时候,会感觉还是比较混乱,很多时候想不起来该做些什么,耗着耗着时间就过去了。那么,不妨尝试将要做的事情列出步骤,并且按顺序排好,然后按照清单上的步骤去做,碰到不合理的地方再调整。有了这张清单,再也不用费力思考接下来做什么,按部就班地执行即可。

 

总的来说,你的任务是建构一个属于你的时间段清单,并用它来安排你每天的事情:

1、 列出你每天要做的所有事和每周要做两三次的事情。

2、 把它们分门别类地放入你规划好的时间段中。

3、 列出每个时间段的动作清单。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3-4分钟)—— 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观点,清晰易懂

    好的,大家基本上都看完片段了,那我来说说我自己对这个片段的一个理解。

    现在人人都在说碎片化时间,那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时间就变得碎片化了呢?你是否还记得,上学时期,你的时间是由自己规划的吗?没错,上学时候我们的时间都是被规划好了的,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上课,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运动都是固定的,那时候觉得很充实,从来没有感觉到时间不够用的。工作以后就不同了,时间不再被规划,除了上下班时间,其余时候是想干嘛就干嘛,想吃什么吃什么,玩儿得更是五花八门。时间由自己做主了,但是却发现越来越不够用了。

 

    好在,《哪有没时间这回事》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些方法,能够帮助我们重新规划好自己的时间。

    那么如何划呢?如何建构一个属于自己的时间段清单,并用它来安排每天的事情?片段中给出了三个步骤:

  1. 列出每天要做的所有事和每周要做两三次的事情。

  2. 把它们分门别类地放入规划好的时间段中。

  3. 列出每个时间段的动作清单。

    需要明白的是,这三个步骤可以按顺序完成,也可以一次性完成,当然一开始运用的时候,按顺序会比较清晰。在规划时间段的时候,需要仔细考虑“时间“、”地点”、“物品”、“环境”、“他人”和“自己的身心状态”这六个要素。他们决定了某一时间段内适合做哪些事情,不适合做哪些事情。当然这六个要素并不需要每一个都考虑进去,可以只考虑一个要素,也可以是考虑两三个要素,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可以具体调整和运用。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2分钟)—— 一个自己的具体经历

      看到这个片段,不禁让我回想起曾经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事情。那是3月12日晚上,星期天,在看完几篇满满鸡汤文后,我决定给自己定下一个提升计划,我的计划是这样的:

 

每天下班后

19:00 -21:00 看书两小时

21:00 -23:30 写文章发公众号和简书

23:30以后 洗漱睡觉

 

       而实际情况是这样的:下班了,本来准备赶紧回家看书写文章,没想到临时要求加班,终于加完班,回家已是晚上十点多,朋友打电话过来,聊聊天,已经十一点多了,明天还要早起,算了,洗洗睡吧。一天下来没有看书也没有写文章。心里内疚无比,想着明天一定坚持。可总是会变成明天明天再明天,每天看书写文章的计划就这样死在了沙滩上……

 

      出现这样问题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我没有找到适合看书写作的时间段。



【A2】:(2分钟)——规划了对知识的具体运用,听起来够清晰、能执行

在看完这个片段之后,我写下了明天的日常时间段清单:

日常时段:(08:20之前),洗漱、化妆、早餐准备

杂事时段:(下班-晚上9点前),晚餐、拿快递、打电话、休闲、刷朋友圈等不费脑子的事

健身时段:(晚上9点后-睡觉前),keep训练半小时

成长时段:(晚上9点后-睡觉前),阅读《人生效率手册》

沟通时段:(睡前),与家人沟通,放松心情

健身、成长和沟通时段不分先后,保证成长时段不少于1小时。



结语:(1分钟)

      通过我的拆解练习,大家应该对拆书法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如果你还有疑惑或者建议,欢迎多与我们交流和探讨,那我今天的拆解就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A 学习者拆为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