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爱的五种能力》 所属活动: 掌握述情及请求的表达 所在级别: TF2-4 学习主题: 掌握基于实时肯感受的述表达及基于感受和需要的请求表达法 学习目标: 让学习者在现场运用“事实+感受”及“感受+需要”表达自己

开场: Hello,大家好!我叫罗小青,我喜欢大家叫我小青。今天我带拆第一个片段主题为:掌握基于事实+感受的述情表达法,片段出自《爱的五种能力》第128页。
【F】:本书属于致用类图书,全书循序渐进的引出了爱的五种能力,分别是:情绪管理、述情、共情、允许、影响。各种能力的培养都是基于非暴力沟通的四个基本要素,与第二个片段关联紧密。
【A】:本书结构简单易懂、内容简洁,本书在当当网“两性关系”的图书畅销榜中排名第11,在豆瓣网的评分为9.1分。本书丰富的实例与练习结合,让读者更容易吸收书本知识。
【B】:通过阅读本书,可以掌握爱的五种能力,从而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今天我带拆的就是第二种能力-述情。
下面请欣赏原文片段,首先,我需要一位小伙伴替我朗读原文片段。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学习目标】让学习者在现场运用“事实+感受”的述情方式表达自我。

实际生活中,爱人如果做了一件事情或说了一句话,自己感觉到很不舒服,人们通常有两种做法,都是容易伤害到关系的:

一些人是忍者,把不舒服的感觉压抑到内心深处,委曲求全。比如:

爱人吃了有异味的食物,还来吻你!你承受不了那气味,很不舒服,但你选择了忍者。

看起来你是个能忍的人,但这样做对方可能就不知道你对这些味道是接受不了的,下一次他可能还会这样做,所以,你也许会很多次地承受这种很难闻的气味。

等有一天你实在无法承受,你可能对他大发雷霆,这时他就蒙了,他会想不明白,为什么以前你都能接受,而这次你就接受不了呢?他甚至会联想到你是不是外边有人了,不再喜欢他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对你们的关系影响就大了。

还有一些人常用的方法就是发飙,指责或抱怨对方,甚至攻击对方,这样的人可能会这样说:“滚!臭嘴,熏死我了,别碰我!”

这样说完内心是很爽的,但可能会伤害到对方,让对方感觉你不接纳他,对你们的关系可能会有伤害。

因此,这两种方法都是不可取得,最好的方法就是告诉对方你的感受,使用述情的两个基本功:事实+感受。

事实:你吃了大蒜后来吻我!

感受:有一股大蒜味,很难闻!

(附件1:原文片段)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行动步骤】实际生活中,假如我们因某些人遇到不舒服的事,我们一般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附件4)

blob.png

 

 忍久了无法再忍时便会爆发,发飙时自己爽了却伤了他人,摧毁和谐关系。那么我们该用什么方法呢,根据原文片段,我们可以找到一种述情的方法来充分表达自己又不伤害他人。具体做法是(附件4):

1.观察事实

观察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一要素,要注意区分评论,它提倡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中进行观察,并清楚地描述观察结果,而这个结果就是我们这要说的事实。例如,今晚到场的有12人,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事实。

2.体会感受

感受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二要素,要注意区分想法,大家可以看到附件3(感受、想法词),当不舒服时,去感受词中找到自己不舒服时的感受。

3.述情表达

基于观察到的事实和体会到的感受,用“我看到……,我的心情是……的句式充分表达不舒服时的自己。

相关案例】举个例子,每次我一洗完澡,老公立马进入到卫生间时,他就会说我没把水拖干净,事实我有拖地只是拖得不是特别干,以前我会跟他辩论,最后总是不欢而散。后来我观察事实,我看到“有五次我一洗完澡,老公你立马去用卫生间后,第一句话就是说我没有拖地”;我体会感受,自己当时有“不高兴、不满”,趁他说我的时候,我用述情方式对他说了“我看到有五次我一洗完澡,你立马进卫生间,你五次的第一反应都是我没有拖地,每次你一说完我就会情不自禁的不高兴和不满”,奇迹般的他再也没有跟我辩论,还似乎听进了我的真实感受,并再也不因这个事情说我了。

不那么做的坏处】:如果不那么做,我们很有可能会无意之间指责对方,把对事的意见变成针对人了,一不小心把简单事情说得很复杂,把简单沟通变成暴力沟通。

反面案例】记得有一次我的上司在交给我一项工作后的第二天就催我交作业,我二话不说心里嘀咕说天天就知道催催催,这人真讨厌,结果越来越讨厌我的她。

正面案例】当时我用了拆书页所讲的方法了,领导提前一天交给了我这项工作,到今天已经过了10小时了我还没有完成,在这期间我做一个重要的PPT用了6小时(观察事实),工作没做完我感到着急和焦虑(体会感受),对上司说“我知道过去了10小时您交办的事情我还没有做完,现在我自己感到着急和焦虑,我还需要三个小时完成,请您再给我三个小时。”(述情表达),这样一述情完,我自己心里也舒坦了,更加关注事实和感受而非埋怨上司。

    【适用边界为了自己的沟通更加畅通、高效,该方法适用于工作和生活的多数场所,特别是与家人和比较亲近的朋友间的沟通中,但对有危险的场所就要慎重的使用此方法。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经验(显像提问)

听完我的讲解,相信大家对述情的表达已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我们分成A、B两组来进行一次体验,每组自己选定一位小组长。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请大家回忆近期沟通中,是否出现过你说了半天对方还不明白你所说的情况,你当时有什么样的感受,请回忆当时的场景并在小组内进行分享讨论。时长为3min,讨论完后我将邀请一位伙伴进行分享。

请问我的指令清晰吗?(稍作停顿)现在开始。(做好计时

下面请A组一位伙伴来做一下分享。谢谢!

学习者案例记录:

王方圆:上周跟男朋友沟通中,因为男朋友手机打不开网页,自己就把家里WIFI重启了,她说了三遍让他试一下打开网页,但男朋友始终没有尝试打开网页,这让自己感到很烦躁,如果男朋友在面前,自己会打他。

【A1+】(反思加工)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请大家想想今后遇到类似的场景,我们可以如何利用今天所学的三步骤,观察事实、体会感受、述情表达,利用“我看到……,我的心情是……”的句式准确表达自己,试想一下对方听到你的话语时他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并在小组内进行分享。时长为3min,我将邀请一位伙伴进行分享。

请问我的指令清晰吗?(稍作停顿)现在开始。(做好计时

学习者案例记录:

王方圆:如果今后再遇到这类事情,我会告诉他“在重启WIFI之后,我说了三次让你尝试打开网页试试,你都没有去试、只截了一个连接4G网络的图给我,这让我感到很厌烦,我只希望你去操作一下、试试可否打开网页。”这样说完,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自己没有再打他的想法了。

【小结】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基于事实和感受的述情表达法到这就结束了。希望大家在今后的沟通中,多去观察事实、体会感受和述情表达,让自己的沟通更加畅通、高效,让自己的关系更加亲密。谢谢!当我们陈述自己的时候可以用述情表达,但当我们需要表达自己需求的时候,这还不够,接下来请看第二片段。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学习目标】让学习者在现场运用“感受+需要”表达自己的请求。

我们无法给别人我们自己都没有的东西。有时,我们会发现自己没有心情去关心别人。一般来说,这反应了我们也需要得到关心。如果告诉他人我们正处于痛苦中,我们无法顾及他们的感受和需要,别人很可能就会伸出援手。

然而,在许多的时候,我们需要自己的体贴。联合国前秘书长汉马斯克德曾经说道:“你越是留意自己内心的声音,就越能够听到别人的声音。”一旦我们能够敏锐的察觉并照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我们就有能力迅速调整好状态,来倾听他人。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我们还有另外两种选择。

其中一种选择是大声地提出请求。有一次,我应邀去协调两个帮派之间的矛盾。在冲突中,双方都有人死亡。最严重的一个月,一方死了两人,另外一方死了一人。为了帮助他们倾听彼此的意见并找到解决冲突的办法,我紧张地工作了三天。在开车回家的路上,我感到筋疲力尽,我和自己说,我再也不想去协调任何冲突。

可是,一到家,我就看到我的两个孩子在吵架。我没有力气去了解他们的情况,于是,我就大声地提出了我的请求:“我很痛苦!我现在真的不想过问你们的事情!我需要安静!”我年仅九岁的大儿子停了下来,问道:“你愿意和我们说说嘛?”我相信,如果我们能够直接地表达我们的痛苦,那么,即使对方也处于痛苦之中,有时他也能够意识到我们的需要。当然,我并不想冲着孩子大声地喊:“你们怎么回事?你们就不会乖一点吗?我在外面忙了一整天,还不够累吗?”我也不想说别的来指责孩子。我大声地提出请求,是为了提醒他们注意我此时此刻的痛苦和需要。(附件2:原文片段)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行动步骤】当大家感觉烦躁时,还有一个人在你耳边不停地说,你会有什么反应?


 blob.png


 原文片段告诉我们,当我们有负面情绪时,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三步:一是体会感受,参照附件3(感受、想法词)体会自己的感受,可以套用“我的心情是…….”的句式来识别自己的感受。二是识别需要(需要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三个要求)基于感受,去寻找自己有这种感受后当下的需要,可以套用“我需要……”的句式来识别自己的需要。三是表达请求(请求是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求)基于感受和当下需求,为了让别人更加清楚的了解我们需要什么,我们需要将自己的需要变成请求准确的表达出来,可以套用“我的感受是……,我需要……”。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发生在我身上的案例。

意译原文

记得上个月,老公因为应酬多特别忙碌,有一个星期连着4天都在凌晨1点以后回到家。有一天晚上,他凌晨两点多回来,我体会感受,我很清楚的感受到我非常担心也非常生气。我识别需要,在那一刻我希望他早点休息,我自己也需要睡眠。最后我表达请求,我现在有点疲惫也很担心你,我没精力去关注你,我需要一个安静的睡觉环境。没想这一次之后,老公每次回来都静悄悄,不再把我吵醒,且他有机会就会回来得很早,我无形中又感受到了非暴力沟通的魅力。

    【预想质疑】:也许大家觉得这样有点太费时间,完全没有必要去思考这么多。实际上不那么去做,需要、请求只留在我们内心,他人不明白,最后我们反过来还会责备他人,造成很多的不必要的误解。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促动参与

听完我的讲解,相信大家对表达请求已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我们还是按刚才的A、B两组来进行一次讨论。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请大家认真听一下要讨论的场景:小明(男)和小丽(女)一对恋人,再过两天就是小丽的生日了,小丽特别重视仪式感,每个生日都要有礼物、有烛光晚餐,而小明近期忙于工作,完全不记得小丽生日的事情,结果到了生日那天小丽没有再次提醒,小明依然不记得,最后两人吵架了、分手了。

请大家讨论一下生日当天发生了什么,是什么导致了最后就分手了。再引用今天所学的表达请求的三步骤,想想小丽和小明分别可以怎样表达自己的请求,避免恶果发生,请提出一个可行的方案。并在小组内进行分享讨论。讨论时间为6分钟,讨论完后我会邀请一位伙伴进行分享。

请问我的指令清晰吗?(稍作停顿)现在开始。(做好计时

下面请二组两位小伙伴来做一下分享。谢谢!

学习者案例记录:

小丽(熊亦娴):亲爱的,我的生日为什么忘了?

小明(陈裕真):我知道亲爱的比较重视仪式感,本想好好给亲爱的过个有仪式感的生日,但最近工作真是太忙了。

小丽(熊亦娴):我前天不是提醒过你吗?

小明(陈裕真):前天正想去给你买礼物,结果突然接到老板电话,要去完成报告,就一直在忙报告,结果给忘记了,没有及时买礼物给你,我自己感到很抱歉、很难过(体会感受)。我希望下次生日可以多提醒一次,我一定给你过一个具有仪式感的生日(识别需要)。希望这次你原谅我,我希望接下来陪你过每一个生日,并都充满仪式感,可以吗?(表达请求)

小丽(熊亦娴):可以,同意。

    熊亦娴总结分享:通过体会感受、识别需要,最后小丽在听完小明表达完请求之后,自己感到特别感动,责备他的那种想法慢慢淡化了,而转向原谅他,自己内心的愤怒也少了很多,这种感觉很棒。

【A2】催化应用(分步催化1)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请大家想想自己在工作、生活或学习中,会在什么情况下发出需要他人支持的请求,想象那样的一个场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讨论时长为3min,稍后我将邀请一位小伙伴进行分享。

请问我的指令清晰吗?(稍作停顿)现在开始。(做好计时

下面请一组一位伙伴来做一下分享。谢谢!

学习者案例记录:

Lily:我本月20日就要考试了,考试科目有5科,在未来几天内要去询问杏梅姐关于快速阅读的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自己接下来的备课中,希望杏梅能支持到自己。

【A2】催化应用(分步催化2)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请运用今天所学的表达请求的三个步骤:体会感受、识别需要、表达请求,说出自己的请求并获得他人的支持。先在各组内进行分享,讨论分享时长为5min,稍后我将邀请一位小伙伴进行分享。

请问我的指令清晰吗?(稍作停顿)现在开始。(做好计时

学习者案例记录:

Lily:杏梅姐,我这个月20号有个考试,要考5科目,时间比较紧,我自己比较着急了(体会感受),我希望本次备考中能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识别需要),你能教教我快速阅读的方法,好吗?(表达请求)

李小军(杏梅):好啊,我推荐使用思维导图备考,在如何使用思维导图方法我们可以在线下进行进一步沟通。

我问李小军:你听完Lily的话语之后,能听出她的确很需要这个东西吗?

李小军:我能听出,她说了本月20日就考试,且要考5科目,时间比较紧,她比较着急,我很理解也很愿意帮助她。

【小结】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基于感受和需要的表达请求法到这就结束了。希望大家在今后的沟通中,有需求有请求时,能想到表达请求三个步骤“体会感受、识别需要、表达请求”,让我们的自己的感受越来越好,让他人也更加清楚我们的需要。谢谢大家!

【结语】我们今天学习了两个片段,首先是基于事实和感受的述情表达法,接着学习了基于感受和需要的请求表达法。我也相信,通过这种述情和请求表达的方式,我们可以更好的与自己和他人相处。我的带拆到此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