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家桢。家庭的家、木字旁一个贞洁的贞。
我先来做个自我介绍,用三个标签的形式。
第一个标签,我是一个文科毕业的人,大学里学习的是语言,是日语。
第二个标签,我目前的工作也是一门跟语言有关的工作,不过是计算机语言,所以是一名程序猿。
第三个标签,我是一个喜欢阅读的人,我称这个标签名为“阅读控”。
我是在今年三四月份的时候接触拆书帮的,结果发现了一个全新的读书方法,特别有趣。
所以在两个月前,我正式通过投名状的方式加入,并且今天开始第一次我的拆书之旅。
那拆书帮是什么,拆书又是怎么回事呢?我为什么会如此感兴趣?
那是因为,我以前的读书方法都是陶渊明的方法,叫“好读书、不求甚解”。
那拆书则是一种完全不一样的读书方式,它的步骤被称为RIA。
所谓R,就是reading,阅读原文。通常我们看书就只有这一步。
而之后是I,就是interpretation,就是用自己的话来把原文说清楚。
再往后的A,是appropriation,是指连接自己过往的经验,来指导今后的工作与生活。
【R】
那我今天介绍的片段来自于《专注力》这本书。
这本书有一个副标题,很好地概括了这本书讲的内容,叫:
化繁为简的惊人力量。
那接下来大家可以看一下,我给大家的片段。
【I】
我不知道大家看下来是什么样的感受。
那我当初看完,简直是太感同身受了。
因为我从小就生活在父母、老师和长辈这样的教育之下。
他们告诉我,要看到自己身上的不足,努力改正,然后才能获得进步。
我相信自己绝不是个例,这样的教育模式,存在在大部分人的身上。
然而作者的观点认为并不是这样,他认为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积极的事物上,
才会更有可能、更有效率的帮助自己成长。
为此作者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方法:
比如,早晨醒来的时候,想一想积极的事物以及今天所期待的事物。
记录当天的积极事件,去关注和赞美别人做的积极的事情。
同时,作者也并没有否认应该查漏补缺,总结经验教训,
只是这个工作应该放在一天的最后。
【A1】
那我想到一个过去的教训。
有一次呢,我需要接待一名日本客户,带他去工厂看样品。
结果我在去机场等待客户抵达的时候,发现少带了一个文件。
然后呢,我就开始焦虑不安了,生怕这个文件会产生什么影响。
但结果是这个文件一整天都没有被用到,是虚惊一场。
最后一天的工作结束,客户跟我交谈,说我今天似乎有些异常。
我表示有一个文件没有带,客户大笑表示其实这并不影响进程。
不过可以看到,被客户注意到异常,其实也是一种影响。
事后回想,因为惦记着这个失误,导致今天的工作畏首畏尾,
如果一开始就不去care这件事情,应该会有更好的发挥。
【A2】
那经由作者的启发呢,我决定将我惯有的、对消极事物的注意力放到积极的事物上。
比如呢,我可以每天都记录一点自己觉得做得还不错的小事情,
这样可以让自己愉悦起来,可以更好地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活力。
在上班的时候呢,就看看同事们认真工作,在沟通工作的时候呢,多感谢对方的付出。
假设今后再遇到诸如不重要的文件没有带的情况,
我会先专注于已经准备好的文件,保证它们在被用到的时候万无一失。
而至于我工作遗漏这件事情,就放到睡前再去总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