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关键对话》 所属活动: 长沙橘洲分舵线下认证活动 所在级别: TF2-1 学习主题: 如何区分事实和想法 学习目标: 学会区分事实和想法

开场: 拆书帮的伙伴们,大家晚上好,我是余随意,很开心今天我们能够有缘分一起学习,我今天带拆的片段呢是选自《关键对话:如何高效能沟通》-寻找想法背后的事实。
那下面呢,我将用FAB法来介绍这本书。
F特征(Feature ):这本书在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榜居首位,而且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者史蒂芬柯维作序推荐!这本书用了“7个如何”,引出多个促进高效能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A优势(Advantage ):这本书详细剖析了人们在沟通上常见的盲点,有很多轻松幽默的小故事,让你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会感动枯燥。
B利益(Benefit):如果你在往常的沟通中,遇到了种种尖刻批评、冷言、或者是暴力语言。别灰心灰气,这本书将帮助你利用各种沟通技巧来解决遇到的各种难题。今天我们将要学到的是区分事实和想法。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通过关注行为把事实和想法区分开来。

区分这两者,我们必须分析感受的真正源头。你可以用一个很简单的标准来测试想法是否准确:我所说的事实有没有可以看到或听到的东西做依据?它不是确实出现过的行为?例如,在玛利亚的案例中,实际上路易完成95%演示,几回答了所有问题这是准确、客观和不容置疑,是每个与会者观察到的相同的事实。但,玛利亚所说的不信任我是一个判断,并非事实情况。这话只能说明的看法,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这样想。因此判断是充满主观性的,它不能代替客观事实


阅读原文片段(1min)

刚刚给到大家的卡片都有吗?接下来,大家花1分钟的时候阅读原文片段。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讲解引导(3min)


我们来看看,这个片段讲的是通过关注行为把事实和想法区分开来,就能帮助我们在沟通过程中分析清楚什么是事实和想法,从而解除不必要的误会,达到有效沟通。那么,什么是事实呢?什么是想法呢?

事实是不可更改的,它有听到或者看到的依据,是真实发生过的。

想法是可以更改的。更多的是表达自己主观臆断的看法。

举例

在一次项目投标前,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标书需要加盖公司公章才能邮寄给客户作为有效标书参与到项目竞标中。因当时公司正处于名称变更时期,公司的原公章已经销毁,而新公章还没有制作出来。于是,小刘需要在同事客户经理张姐处借用业务专用章进行签章。

当小刘去借公章用时,张姐以没有走文件会签流程为由,表示有风险,拒绝借章。

因为临近项目截标时间,为了不影响业务拓展,小刘直接找到总经理说明了项目的重要性,经过总经理的吩咐,张姐才将业务章拿出给小刘使用。

事后 小刘听到同事对他说,当小刘走后,办公室出现了这样一段对话:

张姐:李主任呀,你们营销部门总是搞这种事情,总部的公章使用来不及就随便的用我们的公章。万一出事了,你担得起责任吗?下次没走流程就坚决不给用,还去给总经理告状,用打小报告的方法来施压盖章,了不起哦!下次哪怕总经理出面也不给。别说我没有提前告诉你们哈!

小刘听了气不打一处来,心想这张姐真是个自私的人,到底是业务重要还是怕担责任重要呢,没有业务哪来的饭吃。如果我是老板,第一个就要干掉你。考虑到同事之间的协作,他没有去找张姐争论,而是渐渐疏远。从此以后两人的交集几乎为零了。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来看看,

事实是:

1当小刘去借公章用时,张姐以没有走文件会签流程为由,表示有风险,拒绝借章。

因为临近项目截标时间,为了不影响业务拓展,小刘直接找到总经理说明了项目的重要性,经过总经理的吩咐,张姐才将业务章拿出给小刘使用。有听到或者看到的证据,是确实出现过的行为

想法:张姐讲小刘去给总经理告状,用打小报告的方法来施压盖章。

适用边界:

今天学习的这个区分事实与想法,适合用于你想要把关系处理好或者想继续深交的人之间,区分清楚事实与想法,可以减少你俩之间的隔阂与猜测。对于陌生,你可以无视他的每件事,不管是事实还是想法你也可以不搭理人家、也可以和一下。

不那么做的坏处:

在书中,作者是倡导大家要把事实和想法进行区分,然后再针对性地去沟通交流,达到高效沟通。而我们平常的沟通过程中,往往没有区分事实和想法去沟通,结果就是在你话还没说完,然被劈头盖脸的对着你吼或立马反对你的观点也不会去论证自己听到的或者看到的是不是真的,一味地咬定自己想到、认为的就是结果,拒绝再沟通最后导致俩人的关系越来越差。甚至老死不相往来。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经验(显像提问6min):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你在工作或者生活中有没有过类似的情况出现,比如:在你话还没说完时,劈头盖脸的对着你吼或反对你的观点或者从同事或朋友那听到某件你曾经参与过的事情,在别人嘴里有另外一番理解和看法。

现在我想两个小组来进行讨论组长负责收集下组内讨论出的问题和回答,待会我会让大家分享一下。我们有3分钟左右的时间。

学习者案例记录(根据现场情况):

今天我来领峰山参加拆书帮的线下活动,坐在桌前,看到台牌上写有“NO SMOKING”,对于爱抽烟的我来说,我此刻的心情是特别愤怒的,我觉得这是对吸烟者的侮辱。


A1+反思加工(7min):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咱们刚才都分享了一个自己以前应对这样问题的一个场景,那咱们如果用今天学的技巧区分事实和想法。去应对刚才阳颂分享的那个场景的话,我们会觉得哪个是事实?个是想法呢?大家手中的小便签背后有一个模式的设计,大家可以对应刚刚学到的进行讨论和练习。然后再分享。我们有5分钟左右的时间。

学习者案例记录:

事实:今天我来领峰山参加拆书帮的线下活动,坐在桌前,看到台牌上写有“NO SMOKING”;

想法:心情是特别愤怒的,我觉得这是对吸烟者的侮辱。

总结(0.5min):

今天我们探讨了区分事实和想法。今后我们可以用这种方式去分析别人说的话或做的事,如果发现情况不对,要及时与对方沟通,避免不良情绪或小怨恨影响到你俩的良性沟通或关系。好的,今天我的拆解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