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引导》 所属活动: 翰林分舵一级练武场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如何接受反馈 学习目标: 如何接受反馈

开场: 大家好,我叫管凤华,管是管理的管,凤是凤凰的凤,华是中华的华,管凤华。我给自己名字赋予的含义是,希望自己永远的风华正茂。
我的三个特色标签是:第一,热爱学习;第二,热爱分享;第三,项目管理领域资深人士。
很高兴今天有机会来这里与大家一起拆书学习。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主题】如何接受反馈

【图书】引导——团队群策群力的实践指南

【章节】第6章 化解团队冲突

【页码】P155

接受反馈的技巧

  在给予反馈和接受反馈的过程中,如果你处在接受反馈的角色,你能够体会到接受反馈的难度,怎样做才能够不以抵触、防卫的方式面对反馈,这也是要学习的技能,这会令给予反馈者能够更轻松的表达想法。接受反馈有以下技巧:

  积极聆听。与对方保持目光接触,通过提问确保自己理解了对方的意思。

  不陷入情绪化的状态。做一个深呼吸,身体向后靠,保持身体放松,降低自己的嗓门,讲话语速放慢。

  不进入自我防卫状态。不要把给予反馈当成人身攻击,相信不同的人看待同一事物会有不同角度,在陈述自己的观点解释之前,先去理解对方的角度。对于你不同意的观点,询问得再仔细些。

  接受对方反馈中的好点子。即使你不能完全同意对方的反馈,其中也可能有些好点子,那就收下这些好点子,也是给对方的尊重。

  聚焦在如何改进。把焦点不要放在和对方争执上,而是聚焦在如何改进上。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种体验,就是在面对别人给予我们改进建议的时候,我们很容易陷入一种自我防卫的状态,找各种理由去反驳别人的意见,努力证明自己的说法或做法才是正确的,这样做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双方的沟通将会陷入争论的僵局,你也无法从对方的反馈中吸收到任何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从而失去了沟通的意义。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以开放的心态面对对方的反馈呢?书中告诉了我们5个技巧:

第一、认真倾听,始终与对方保持目光接触,可以通过复述对方的话语或提问澄清的方式,确保真正理解了对方要表达的意思。

第二、调整自己的情绪到正常状态,通过身体后靠,深呼吸,放慢讲话速度这些动作就可以有效避免让自己进入消极情绪状态。

第三、保持开放心态,承认每个人的生活背景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对同一问题出现不同的看法是很正常的,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

第四、采纳对方的好建议,对方提出的某些建议如果对你有所触动,那就吸收过来为自己所用。

第五、聚焦在如何改进,焦点不要放在防卫上,而是思考可以采取哪些改进措施让结果变好。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

书中的这个片段让我想到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个真实经历。两周前,我需要为公司的某产品组织里程碑评审,按照公司要求,里程碑评审必须是会议形式,不能网上函审,于是我就直接邮件发出了评审会议通知。产品经理看到邮件后,直接冲到我的办公位,质问我为何不先与他沟通,就直接发送通知,为何不能网上函审而必须要开会巴拉巴拉说了半天,核心意思就是没与他商量就发会议通知,会议评审给他增加了额外工作量。听他说完后,我感到非常生气,也非常不服气,当场就与产品经理争论起来,向他强调公司规程就是这么要求的,我的做法没有任何问题,结果可想而知,我俩谁也没有办法说服谁,最后两人怒气冲冲的不欢而散。

学习完这个片段,我理解了自己的问题所在:首先情绪状态就不对,自己一直处在很激动的自我防卫状态;积极聆听更谈不上,对方还没说完,我就急着反驳;心态也不够开放,产品经理表达观点时,我心里的潜台词是他怎么会有这种错误的想法;在这种消极的情绪状态和心态下,内心里充满了对产品经理的不满,我当然也就不会去主动分析对方反馈中的合理建议,也不会思考自己后续如何改进了。

A2:

针对这个知识点,我的后续应用计划是这样的:科室的一位同事刚刚离职,我已经与她约好下周一会请她吃饭,吃饭期间我会顺便向她了解对我们团队管理方面的改进建议。这个同事是一个很直爽的人,估计会提出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了更好的接受她的反馈,避免自己陷入防卫状态,我想尝试如下方法:

1、沟通开始前我会先调整自己的情绪,有意识的深呼吸几次、紧握几下拳头,让身体放松下来,从而让情绪也平静下来。

2、倾听的时候保持专注,对方说话时,与她保持目光接触,对于不确定的地方会向她提问澄清,确保准确理解了她要表达的意思。

3、保持心态的open,当不同意对方表达的观点时,不是急着打断来表明自己的立场,而是提醒自己每个人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如果站在她的立场,持有这种想法合情合理。

4、仔细分析自己可以采纳对方反馈中的哪些建议,几乎可以断定,我不会完全同意对方的观点,但总会有些好的想法可以拿来为我所用。

5、思考改进措施,对于对方反馈的问题,努力思考接下来可以做些什么从而让结果变好,而不是消耗精力去找理由证明这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