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今天我带拆的片段来自《如何说 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 孩子才能说》这本书,作者是阿黛尔和伊莱恩。
在开始拆解之前,我想先请大家回忆一下,在你和孩子是否经常会发生这样类似的场景。比如,某一天,你下班回到家里,正在看手机,你的孩子从房里出来,拿着一张试卷满心高兴地跑到你的面前,对你说:“妈妈,你看,今天我考试得了第一名。”你瞟了一眼试卷的分数,说“嗯,真不错,下次继续加油!”然后继续看你的手机。孩子站在一旁,满心期待你能再多说点什么,结果听到你没有了然后,于是一脸的茫然,悻悻地跑开了。(事件场景)
在你们的家庭中是否有过这种类似的场景?你是否考虑过当时孩子的感受?(提问)
我们很多父母,经常会说自己的孩子不听话,不愿意跟我们的家长合作。殊不知,这些都是因为我们父母自己的一些不恰当的行为所造成的。我们父母通常习惯于关注孩子行为的结果,而不去关注孩子行为的细节。孩子为了取悦大人,更多关注的是他人的评价。如果一个孩子的行为长期依赖于他人的评价,他将无法学会自立、自信。(影响)
这本书中讲到了鼓励孩子的很多技巧,学会了这些技巧,你就能轻松自如地与孩子进行沟通,并且鼓励孩子自立、自信。(解决)
我必须承认,开始的时候,我对这种赞赏方式表示怀疑。即使已经见过一次效,我还是对它有些想法,为什么不用“太好了!……你真棒!太了不起了!”这种最自然的赞赏方式,而非要用另外的方法来描述我们内心的惊喜呢?
但是不管怎么说,我还是努力去尝试,起先我很严格的去做,结果不久之后,我注意到孩子真的开始赞赏他们自己。
例如:
我(没有说:“吉利,你真了不起!”)你算出来打折的玉米罐头是一美元三个,比不打折的一捆玉米罐头实际上要贵很多。我真高兴。
吉利:(咧嘴一笑),我很聪明啊!
我:(没有说“安迪,你真棒!”)你把韦克尼太太这么复杂的电话留言都记下来了,写的也很清楚。我明白为什么明天的会议顺延了,我需要找谁,该告诉他们什么。
安迪:是啊,我是个很靠得住的孩子。
毫无疑问,孩子们越来越了解和认可他们的能力了,这给了我继续努力的动力。而且这的确是需要努力。真正看到孩子好的行为,去体验并且详细描述出来,总是比只说一句“你真棒!”要困难得多。
【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拆解后,大家能够掌握“有效鼓励”的三步骤,并且能够在现场进行演练。
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词”,是“看到”。什么叫“看到”?
看到,首先要求我们要“用心”。什么是“用心”,用心就是你需要在当下花时间去专注地观察。比方说,当孩子拿试卷给我看时,我会立马停下自己手头的工作,花20分钟时间去检查孩子的试卷。我发现孩子的钢笔字比以前写得更工整了,老师没有扣卷面分了;解题步骤也写得比以前要清晰,计算更加准确了。在这里,首先我放下自己要做的事情,花了20分钟时间,专注地检查孩子的试卷,发现了孩子的好的行为。这就是“看到”。你一边看手机,一边利用余光“瞟”孩子的试卷上的分数,这是不是“看到”? 很显然,这不是“看到”,因为你没有用心,没有专注。
其次,我们要描述我们的“看到”。描述我们所看到的具体的事实(注意事实是无法改变的),而不是表达我们的观点(注意观点是可以改变的)。比方说,孩子每天自己按时起床,你会对孩子说“宝贝,你真听话”。这是不是“事实”?不是,因为“真听话”是你的观点,它是你的个人判断,换一个人也许就不会认么认为。表达观点的时候,通常可以用到这样的词“我认为……”。我认为孩子很听话,我认为孩子表现很好,我认为今天小青穿得很漂亮,等等。而我们所描述的“看到”,是描述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我说“小青今天穿了一件职业装”,我说“今天参加活动的小伙伴来了十五位”,这里描述的就是我们的“看到”,因为它是一个具体的事实,事实是无法改变的。
如何更加有效地鼓励孩子,从而让我们的孩子能够更加自信,我们说要采用以下三步骤:
1、看到
2、描述你所看到的
3、说出你的感受
如何看到?这需要你用心去观察,去发现孩子当下的行为。看到了,你还要描述,也就是说你要详细地将你所看到的说出来,并且要及时地说出来。最后,你需要表达你的感受。看到孩子的变化,你是不是觉得很开心、很欣慰、很幸福?那么,你需要将你的感受在孩子面前表达出来。
【举例】
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这是我们家发生的一个故事。我们幸福分舵周六下午在图书馆组织了一场拆书沙龙,五点钟我回到家,我看到了我家孩子还在房里写作业,我花了15分钟认真地检查了他的作业情况。我注意到他用思维导图梳理了当天的作业计划,还给导图取了个很有意思的名字,叫做“开心迎考”,并且他在导图上对已经完成的作业任务后面画了“√”,我看到了他的作业任务已经完成了一大半了。(看到)
接下来我对他说:“宝贝,我看到你今天画了一幅导图,导图上还画了一幅你最喜欢的自画像,并且标注了“开心迎考”,从这幅图里,妈妈感觉得到你很快乐,也很轻松。看得出来,你已经调整好了迎考的心态。还有,从你画的“√”中可以看出来,你今天已经按照自己的节奏完成了大部分作业,而且我还看到你把乒乓拍拿出来啦,你利用做作业的间隔还练了球,妈妈没有在家陪你,你一个人依然过得很快乐。”(描述你所看到的)
“你能够自己独立规划自己的时间,而且能够感觉轻松、快乐,这样妈妈就可以放心地去做自己的事情,而不用象以前一样要经常担心你。看到你的进步,妈妈真的很开心。”(说出你的感受)
听到我这样说,孩子也很开心,他说 “妈妈,没有关系,你以后放心地去组织你们的活动吧,我一个人可以照顾好自己。”
听到孩子这样说,我当时真的很感动。
【边界】鼓励孩子的三步骤不仅可以应用在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中,它同样适应于我们与同事、朋友、亲密关系中。经常采用这种方法鼓励他人,会增长他人的自信。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刚才大家学习了关于鼓励的三个步骤:
1、看到
2、描述你所看到的
3、说出你的感受
大家也听了我分享的关于我与孩子之间的故事。
大家可以思考一下,我们的家人,可以是我们的孩子,也可以是我们的配偶,还可以是我们的爸爸妈妈等,在未来的某一天,他们做出了一个让我们觉得很不错的行为时,我们会怎样去看到,去描述,去表达我们的感受呢?
我想请大家就你和家人之间以后可能会发生的类似这样的情景来编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中需要设计出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故事中需要有你和家人之间的对话。其中部分对话需要使用到今天我们所说到的关于有效鼓励的三个步骤。时间4分钟。4分钟后我们请一个小组站起来讲讲他们的故事。
学习者案例记录:
张鹛(妈妈):当女儿语文模拟考试得了很高的分数拿着试卷给我看时,我会很认真地检查她的试卷。因为我最关注的是她的阅读和作文,所以我会很认真地检查她的作文的分数,看看扣了多少分。我还会详细地检查她的作文的开头和结尾,看看她是否用到了平常阅读中学到的好词好句。当我看到她作文写得很好时,我说:“哇,宝贝,你的作文写得真不错哦,开头写得很好,直接点题了,而且文章中还用到了你这几天阅读中学到的好句子,妈妈看到了你的进步。”
胡欢(孩子):是的,妈妈,我这次考试的分数跟班上的龙佳瑜一样高。
张鹛(妈妈):你真不错,你都赶上你们班成绩最好的孩子啦,妈妈真为你高兴,希望你下次继续加油哦。
张鹛(妈妈)和胡欢(孩子)两个人都很开心!
总结:
今天我们大家学习了关于鼓励的三个步骤:
1、看到
2、描述你所看到的
3、说出你的感受
接下来我也分享了关于我与孩子之间的一个故事。最后我们大家也对如何按照这三个步骤来对他人进行有效鼓励进行了现场演绎。
相信大家对有效鼓励的三步骤有了一定的认识与了解。“学而时习之”,我们学到了就要用,而且要不断地用。希望我们大家能够在以后刻意地练习这种方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