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各位小伙伴们晚上好,我是唐波。我的三个标签分别是小学的大队辅导员,一个坚持每天像国王一样吃早餐的美食爱好者,学着做合格家长的两个孩子的妈妈。 “拆书”,就是强调把图书的知识拆页转化为学习者的能力,适用于以提升能力、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成人学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要把知识关联学习者的经验、规划具体的运用。拆书分为个人学习法和组织学习法:个人学习的应用就是RIA便签法,组织拆书法是由一位拆书家把一本书加工成一场现场的学习,引导和促进一群人拆为已用的方法。“拆书帮”是由一群拆书爱好者组成以拆书为工具推动成人学习的公益组织。拆书帮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线上线下拆书活动,推动更多成人成为学习爱好者、进一步成长为拆书家。
断舍离的两个思考轴:时间轴和自我轴。
筛选物品的标准是:把重点放在自我轴上,时间轴要放在现在。不断进行“断”与“舍”的练习,挑选出两个主轴相交处的物品,相交处就是适合现在的“我”的物品。
以自我轴为中心
比如说,便利店里的一次性筷子。如果问能不能用的话显然是能用。可如果要是问我用不用的话,那答案就会是我不用——我才不愿意用那种东西呢。尽管如此,这种一次性筷子还是不知不觉地就填满了你的整个抽屉,只是因为能用就难以丢掉,因为丢掉会很可惜。我们常常会出现这样的心理不是吗?
这就是让物品当了主角的状态。还是拿眼镜和筷子的例子来说,物品原本是因为“我用”才有价值。可多数人都说“眼镜可以用”、“筷子可以用”,拿物品当了主语。这是把主角的位子:拱手让给了物品,把焦点聚在物品上的状态。
时间轴要锁定在现在
“干脆就扔了算了!”虽然这么想,但有些东西就是觉很可惜,就是舍不得扔。比如说泡沫经济时期买的大垫肩的西装,当时可是足足花了10万块呢,太贵了,而且还没穿过几次。买的时候花了10万日元,这个事实总是一阵一阵地涌上心头,把自己完全逼回到过去。话虽这么说,但这件西装也确确实实不会再穿了。还有小时候家人买给自己的风筝、钢琴,现在根本没人玩了,可它们依然还是稳稳地盘踞在家里,相信很多家庭都有类似这种的玩意儿吧!以前骑过,如今早就锈迹斑斑的自行车之类的,也很常见。这些东西实际上已经变成垃圾了,必须得处理了,可还是因为太重、太麻烦,所以就懒得去扔。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把能量留给未来,让未来去处理了。可这些东西留了下来,反而会强化这些东西所包含的回忆和能量,给人造成混乱。说真的,我的感觉是,家里放着的东西,有八成都是时间轴错位到了过去或未来上的。
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当我们处在一个整洁的环境当中,例如你坐在一家很有格调的咖啡厅,布置整洁优美,我们会感觉很放松很惬意。而反观我们自己办公或家庭的环境,往往更倾向于“凌乱美”:堆满文件的办公桌、客厅随处可见的杂物、衣柜里收藏多年的衣服,经常让我们有一种莫名的烦躁感。如果你正面临这样的状态,那么,是时候来一次断舍离了。
要清理掉自己的物品,大家第一感觉肯定是舍不得或是无从下手。当然,一件杂物不扔掉没关系,但很多杂物累计起来就不太好解决了,大部分家庭过日子,东西总是越积越多,这个锅还能用,那件衣服还能穿,对于那些不需要的东西,我们往往选择不抛弃、不放弃。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大学住寝室时,因为我不爱扔,所以到处堆满了东西。而我同寝室的另一个女生,是一个很舍得扔的人,她的衣柜衣服一般不超过5件,桌面永远只放着一个笔筒。大四毕业她只用一个行李箱就把东西带回家了,而我往家里寄了四大袋杂物。
每次我说起室友,别人都会说:“哇,她好牛啊,我也想像她这样,可是,臣妾做不到啊!”到底怎样对我们的物品进行断舍离呢,哪些该扔哪些该留呢?我们可以用文中的两个思考轴来判断。
这是自我轴,是指能为我所用的物品,主体在我,“我需要用”,而不是 “它还能用”。例如一件衣服,衣服没坏还能穿,这里主语是衣服;而我喜欢穿这件衣服,穿了好看,主语是我,这才符合自我轴。判断物品去留,我们可以先问自己三句话:“这件东西我可以用吗?”“我需要用吗?”“我适合用吗?”来进行判断。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你可以考虑它新的去向了。
接着再从时间轴上考虑,我们要将物品的时间轴指向现在,过去的东西现在没用在用的,或者现在没用打算留着将来用的东西,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反正现在我不会用它,这就是不符合当下的时间轴,思考完时间轴之后,我们要问的就是:“我现在能用吗?”,如果不能,那么也需要对它断舍离了。当然那些当下季节不能穿的衣服还是要依据需求进行存放的。
也就是说,整理时,要先判断物品我能不能用,再思考是否现在能用,只有当下能为我所用的物品才是属于我们的物品。
这个方法不光对于整理物品,买东西时也可以通过这两个思考轴来考虑。
接下来说一说我过往的经验,2012年我在某商场一时冲动买了一双正在做活动黑色的长筒靴,因为鞋跟比较高,走路不太方便,买了之后一直没怎么穿,但也舍不得扔。每次打开鞋柜,我都能看到那黑色的长筒靴巨大的包装盒,非常显眼占地方,鞋盒仿佛像没有得到宠幸的宫女一下,用哀怨的眼神望着我,它让我有一种想戳瞎双眼的冲动,我一边吐槽自己品味低下,一边自责自己没穿它浪费了钱。但每次想扔的时候,总有个声音告诉我:“它还是新的呢,都没穿过几次,扔了多可惜,留着吧,冬天总会穿几次的。”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转眼5年过去了,这双鞋现在依然躺在鞋柜里,一打开鞋柜它就幽灵般折磨着我,让我感觉好愧疚。
接下来是我的规划的应用,这周末我会对自己的鞋柜进行一次大的清理,将每双鞋都摆在地上,拿起来看一看,穿一穿,判断这鞋是我想穿它,还是仅仅是它还能穿,能穿但不喜欢穿的不适合的,一律不要。再想想这些鞋上个年份我有没有穿,如果一两年没有穿过的鞋子,一律都清理出去。我希望鞋柜里摆满的都是自己喜欢的正在穿的鞋子,通过上轻松惬意的生活。也希望大家将这两种方法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重获新生。
我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