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叫肖智英,“肖邦”的“肖”,“智慧”的“智”,“英明”的“英”。连起来记就是“肖邦,他很智慧也很英明。”目前我个人有三个标签:我的第一个标签:我是一名中医内科主治医生;我的第二个标签:我是一名旅行爱好者和践行者;我的第三个标签,我是一名目前正在升级打怪的拆书帮会员。那拆书是什么了?拆书的“拆”不是“拆散”,而是转化和内化。简单的来说,它是一种具有“一个核心,两个方式”的读书方法论。“一个核心”是指以RIA便签读书法为核心。R,指的是阅读原书的拆页,I指的用自己的语言重述知识,A这里包括A1和A2便签指的是联系自己的相关经验和规划自己的运用。“两个方式”是指的“自我学习”的方式和“引导学习”的方式;“自我学习”的方式就是学习者自己使用RIA便签法读书的一种学习方式;“引导学习”的方式就是一位拆书家拿一本书加工出一场现场学习,引导和促进一群人把知识拆导和促进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己用的学习方式。所以我觉得拆书就是一种“1+2”的读书方法论,可它产生的效果可远远大于3!而“拆书帮”就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它在全国各地都有分舵,也是能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的组织。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第143页
哈佛法学院的教授罗杰。费舍和威廉。尤利在二人曾合作出版的«走向共识»一书中建议在谈判中坚持“原则”,而不是立场。虽然他们并没有使用“双赢”一词,但是倡导的精神和本书不谋而合。
他们认为原则性谈判的关键是要将人同问题分开来,要注重利益而不是立场,要创造出能够让双方都获利的方法,但不违背双方认同的一些原则或标准。
我建议不同的人和机构采用以下四个步骤完成双赢的过程:
首先,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真正理解对方的想法、需要和顾虑,有时甚至比对方理解得更透彻。
其次,认清主要问题和顾虑(而非立场)。
再次,确定大家都能接受的结果。
最后,寻找实现这种结果的各种可能途径。
有效沟通是现代社会人必学的一项技能,它可用于工作和生活等多个领域,而我们沟通能达到的最佳结果就是双赢。那什么是双赢了?«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解释就是指双方都得益。双赢不是什么技巧,而是人际交往的哲学,它可用于一切相互依赖环境下的合作关系中。
那为什么我们说双赢才是最佳结果?而不是独赢了?这里双赢指的利人利己的模式,而独赢指的是独善其身的模式。那有人就会问在一段人际交往或合作关系中,一方只要得益了,不需要考虑另一方的感受,没那么累,不是更好吗?
下面我就给大家举个例子:我的一个朋友小刘,工作能力非常突出,几年下来帮她所在的创业公司赢得了很多优质客户,可同时让她也纳闷的是,她的工资却一直没涨过,因为这个原因她也反复找过他的老板谈希望加薪,可每次找老板谈,老板总是面露难色的跟她说:“小刘啊!你体谅一下公司啊!现在创业也不容易,公司各项开销又比较大,你的付出公司都看到了,以后有机会。。。”,在第N次交流无果后,小刘终于离开了公司,因为她觉得她在跟公司的这段合作关系中,公司是相对的得益方,而她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也就是说她的公司就是我们所说的“独赢”方,本来故事到这里也就结束了,可就在她进入新公司不久,之前公司的老板又辗转找了许多人,希望她能回原公司上班,因为她走后,很多客户因不满意其他人员的后续服务,也不跟他们公司合作了,公司业绩大步下滑。
这就是我们前文所说的,在相互依赖的环境中合作,双赢才是我们唯一最有效的合作模式。
那怎样才能达到双赢的目标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告诉了我们四个有效行动步骤:
第一步 换位思考。拿上面例子为例,如果当时小刘原公司的老板在小刘反复提出加薪时,首先换位思考,想到小刘多次提出同样的要求,说明她觉得这是她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她当时主要的需要是想在经济上提高待遇。
第二步 分析问题和顾虑。接下来分析一下当时主要问题是公司处于创业期,资金流还不够充裕和小刘作为优秀员工希望加薪之间的矛盾。
第三步 确定结果,达成共识。小刘工作能力突出,给公司带来了好的回报,公司肯定希望小刘留下,而小刘在公司工作这么长时间,也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优质客户资源,她也希望能继续在公司发展。所以双方先达成共识,确定继续合作。
第四步 寻找可行性方案。最后寻找实现共同合作的可行性方案,公司可以先给小刘加薪5%,以后再根据总业绩逐年递增达到她期望的薪酬。那如果通过以上四个行动步骤,是不是我们就已经达到了双赢的目的了啊!
A1:今年8月我们单位在做重新调整人员岗位的方案,新方案中我们部门,副主任这个岗位会被取消,而我们部门之前的副主任是个老员工,资历比较老,从我调到这部门担任主任一职以后,,她就对我有各种的不满,平时安排工作不是敷衍了事,就是消极抱怨。
所以我当时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内心是比较高兴的,觉得这样一来,我以后的工作就好开展多了。所以前几天当领导征求我意见的时候,我高兴的回复她说:“我支持取消副主任岗位,且建议把她调去临床护理岗位”,然后我们领导想了想,没直接回复,只问我:“你考虑清楚没有?她现在手头上的工作别人接的下来吗?这样的调动对你科室工作开展是否有利?你考虑清楚,再拿个最佳方案出来”于是我只能带着不解的心情离开了她办公室。
现在想想,我当时确实是只考虑了自己的感受,觉得只要符合我的利益了,独赢了,我就觉得这个事情已经解决了,回头想想,这确实不是最佳解决方案。合作关系中,能达到双赢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A2:
我计划在9月中下旬,运用双赢过程的四个步骤,找我门部门这个副主任再谈谈,并确定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且能达到双赢目标的人员调整方案。
第一步:首先我会换位思考,站在她的角度看问题、思考问题。
我会站在她的角度,综合思考,她的年龄偏大,在我部门工作时间也长,以及调动后薪资会减低,她应该不会愿意的调动岗位,而她目前主要的需求是提高个人的经济收入。
第二步:我会分析我们双方的主要问题和顾虑点。
我们现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双方的工作配合程度不高,我们担心她不配合不利于工作开展,她担心调换后新工作不能适应。
第三步:我会跟她商量确定一个大家可接受的结果。
我会跟她商量一个大家可接受的结果,她工作不调动岗位,但是她必须要配合我的工作。
第四步:我会根据我们商量的这个结果,跟她继续沟通可行性方案。
我会根据我们商量的这个结果,跟她继续商定个可行性方案,她原来的绩效改为我评分占比50%,如果出现不配合的情况,经查实的,扣相应绩效工资,连续三月有投诉的,自第四个月开始调换岗位”
相信通过这样的四步沟通,我们能达成共识,确定一个双赢的人员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