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熊妈。一听熊妈就一定有熊孩子,我家有一只六岁的小熊宝宝。而我正是借由育儿我开启了自我成长之路。目前我大部分的关注点都在家庭关系及亲子教育方面,这个领域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爱。
【学习者场景法介绍】
作为一个正面管教的讲师,我常常会听家长们分享孩子带来的挑战。
【场景】比如说你下班回家,看到孩子正在看电视,一问作业还没写。眼看着晚上八点了,再不写作业又要熬到晚上十点。
【提问】这时候你会怎么做?是直接关电视,命令他赶紧去写,还是摆事实讲道理,说服他去写作业?
【影响】无论是雷厉风行的关电视还是义正词严的讲道理,让我们想一想,孩子当时会有怎样的感受呢?他是会感激妈妈关心他的身体担心他休息不足呢,还是会觉得你故意跟他作对老是看他不顺眼?一次两次或许影响不大,但……作业可是天天要写的,难怪有妈妈总结说,不写作业的时候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
【解决】作为一种“不骄纵不惩罚”的管教方式,《正面管教》认为,一切的管教,都必须首先让孩子感受到你爱他、在一种无条件接纳和归属的氛围中才会起到作用。
如果说写作业还不是个太大的事儿,到了青春期,我
要确保把爱的信息传递给孩子
史密斯太太是个单亲妈妈,和女儿玛丽亚之间出了一个问题,打电话向我求助。史密斯太太担心玛丽亚也许吸食了毒品。她在玛丽亚的衣橱底下发现了一盒六罐装的啤酒。她拎着那六罐啤酒走到玛丽亚面前,问:“这是什么?”
史密斯太太的声调清楚的表明,她不是真的对自己问题的答案感兴趣。这只是一个为了诱使女儿招供并羞辱女儿而提出的圈套问题。这种问题立即造成了疏远和敌意。
玛丽亚语带讽刺地回答:“我觉得那看起来像是六罐装啤酒,妈妈。”
战斗升级了。史密斯太太说:“被跟我耍花招,小节。告诉我这是怎么回事儿。”
玛丽亚很无辜的说:“妈妈,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史密斯太太觉得该是收套的时候了:“我在你的衣橱里发现了这六罐啤酒,小节,你最好解释清楚。”
玛丽亚飞快的想了一下,说:“噢,我都忘了这回事儿了。我帮我一个朋友藏的。”
史密斯太太讽刺的说:“噢,是啊!你以为我会相信吗?”
玛丽亚气愤的回答道:“我才不在乎你信不信呢!”然后,跑回到了她自己的房间,并摔上了门。
我想帮助史密斯太太理解“爱的信息”这个关键,问她:“为什么发现那些啤酒会让你生气?”
我能听出来她一定认为这个问题很愚蠢,因为她愤怒的回答道:“因为我不希望她惹上麻烦。”
“为什么你不希望她惹上麻烦?”我又问。
我可以感觉到史密斯太太已经后悔打电话给我了,因为她完全愤怒了:“因为我不想她回了自己!”
由于她还是没有发觉她的关键信息,我再次追问:“你为什么不想让她毁了自己?”
她终于醒悟了,大喊道:“因为我爱她!”
最后一个问题就问得缓和了:“你觉得她得到这一讯息了吗?”
当史密斯太太认识到自己完全没有把爱的信息传递给玛丽亚时,她感到了悔恨。
【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参与者能够分辨“表达爱”的有效和无效方式,遇到跟家人发生冲突时,能有意识的首先使用肢体行动(触觉)、肯定的言辞(听觉)和陪伴(综合各种感觉)的方式“传递爱”。
这个片段展示了一个妈妈处理和女儿的冲突的过程。我相信这个场景大家都不陌生,虽然不一定是私藏啤酒,但无论是我们自己的成长经历,还是现在我们对待孩子的不良行为,都曾有过类似的冲突。
处理冲突大家应该都经历过,是非曲直总有个判断,讲清楚道理基本上问题不大了。可老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为啥冲突一到了家里就这么难处理呢?有人会说,家不是讲理的地方,而是讲爱的地方。这话听起来真温暖,那咱们看看我们通常是怎么“讲爱”的呢?
我老公是做国际销售的,下了班也经常要处理邮件,平时又爱抱着手机,叫他吃饭的时候经常喊三遍还没人影。一到这时候我就有点恼火:光顾看电脑看手机,到底吃不吃饭了?身体要不要啦?老公会有什么反应?脑补一下也知道,即便来了情绪也不会太好,而我自己可能也会委屈郁闷——明明是关心他,怎么还关心出错来了?要不是因为爱你,我至于跟你急吗?
你看,我这样的“讲爱”效果怎么样?这算不算咱们标题的要求“传递”了爱呢?
【讲解概念】细看一下“传递”这个词,你会发现它包含两个动作:“传”是“给出”,“递”则意味着要给到对方手上,也就是对方得收到。
【举例对比】我记得有段时间快递公司被投诉的很多,因为好多快递员都是直接把邮件往门卫一放,好点的么还发个短信告诉你一声,也有的啥都不说就算工作完成了,有些快递就这么丢了。为啥我们对这种行为不满?因为我付的是快递费,而“递”本身得意思就包含——你得给到我手上,让我看见啊。
因此,“传递”意味着你不仅要给,而且还得给的精确、给的到位!尤其是在意见不一致的时候:一旦方法不对,对方接收起来就会模棱两可,缺斤短两,甚至产生歧义南辕北辙——这样你还想解决问题?不火上浇油就不错了!
说到这大家一定看出来了,当你跟家人意见不一致,想让他心悦诚服的改变,就一定得讲究方式方法,第一步就是“精确的传递爱”!那这个方式方法究竟是啥呢?通常孩子们都深谙此道,下面让我们来听一下他们总结的几种有效方式:
儿歌《爱我你就抱抱我》
现在让我们来详细看看这几种方法:
1、亲亲我,抱抱我——触觉到位。其实不光是拥抱和亲吻,在沟通不同意见之前先走到家人身边,哪怕只是把手放在他肩上,说出来的话是不是都温柔多了?
2、夸夸我——听觉到位。即使你认为对方的行为真的不对,也一定能找到他良好的初衷和动机,毕竟都是自家人,他总不至于故意跟你对着干,多半是执行偏差罢了。如果你愿意先把那个“美好愿望”说出来,再提意见,就会发现对方好接受很多。
3、陪陪我——这就是个综合指征了:我们都说,陪伴是最常情的告白,为啥呀?因为陪伴中集合了眼神的接触、语言的交流,分享内心的感受,以及亲密的肢体动作——视觉、听觉、触觉全息作用,保证了“爱”这个虚无缥缈却又无比重要的“感觉”精准的传递到位!
回到我再喊老公吃饭的这个案例,好歹咱学过了是吧,再遇到喊他吃饭,我就会走过去,弯腰在脸上亲一口,然后说:先吃完饭再忙吧,要不一会儿饿了不舒服。即便老公当时真有事儿,也会特别积极的应一句,马上!
你看,同样是不认同对方的行动、同样是“表达关心”,这两种效果是不是很不同?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编剧本】
现在请大家当一回编剧,设计一个发生在你和家人之间的情境:假设对方做了件你不太认可的事情,你希望他能调整一下。还记得刚才咱们说了三种“传递爱”的方式吧?请至少用上其中的一种,让这次“家庭冲突”有一个进展顺利的happy ending。5分钟后,请小伙伴来分享一下。
学习者案例记录:
Crystal:凌晨起来去卫生间,发现孩子还在客厅里抱着电脑看《权利的游戏》,很上瘾,他可以重复的一次次去看。我问:你不是看过了吗?他说:好看呀!我以前就会火冒三丈直接把电脑收走。今天我会趁他不注意,从后面大大的抱住他,“请注意一下你的健康,把电脑关了好吗?”他可能会吓一跳:你今天吃了啥?但估计会和平时不一样。
张芸:孩子三四年级了,从这学期开始有了自己独立的坊间,独立的电脑和独立的ipad,我很明显感觉他在防备我,不想让我看到她在干嘛。而我总是不放心,老想借送水果之类的事情去偷看一下他是不是偷偷玩。我想该用怎样的方式,不让她感觉到我在刺探隐私?我想可以跟她好好沟通一下,向他表达我的信任,再给她适度的自由。
尝试使用以后,大家可能会发现,和家人意见不一致需要沟通时,触觉到位——肢体接触和听觉到位——肯定对方,这两条比较容易操作,而“陪伴”这个全息感觉的大招……好像不太现实。
让我们想想看,处理冲突时,我们首先“传递爱”更容易让对方接受我们的“不同意见”——这算是“危机公关”;要是家庭生活诸事顺遂,压根不出现需要公关的危机,是不是一种更和谐美好的情况?
所以,如果只把今天咱们学的这几个方法当作“救火神器”——那就太浪费了!如果你愿意定期安排和家人的陪伴时光,抓住一切机会用亲密的肢体接触和肯定的语言来表达对他们的爱,就能够实现中医所说“治未病”的效果——会救火是本事,做好防范保证不着火,那更是最大的本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