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拆书家崔田甜。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是一个2岁孩子的妈妈,是一家绘本馆的馆长,是一个并不完美主义的天秤座,是一个喜欢看电影、写影评的写手,是一个喜欢玩各种推理、密室游戏的“伪侦探”。
今天我来给大家拆的这个片段是《为孩子立界限》这本书中的第一章的一个片段。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心理学家亨利.克劳德博士和约翰.汤森德博士,他们也是金章奖百万畅销书《过犹不及》的作者。
帮助孩子将界线化为已有:“内化”某些事物就是使它成为你的一部分,它不只是学习一件事情,也有别于看到一个事件真的发生,而是使那个事实成为实际的经验。我们可以从“理性和经验”这两种方法来“知道”某些事。例如你可以记住“爱情”的定义,在理智上“知道”是一回事,但是“谈恋爱”就是另一回事了,它乃是一个“经验性”的认知。
——选自《为孩子立界线》
对于孩子包括我们成人来说,界线很容易说出来,但很难真正的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内化一条界线需要的不是看很多书,或者是听很多道理,而是去做,just do it ,获取做完之后的实际经验。
说的更加通俗一点,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内心的秩序,建立秩序容易,维护秩序难。举个例子,我老公,他前几天给我打电话说很苦恼很苦恼,因为一个朋友向他借了好几次钱,从最开始的500,到这次要借10000。那这个时候问题出来了,我问老公说,你心理觉得借多少合适?或者说一直借钱合适么?我老公回答我,他觉得借钱很正常,但是借5000,并且说清楚多久还,他能接受。借一万,还说不清楚什么时候能还,他觉得心理不舒服。
所以,这个就是每个人心理的界线,我老公的界线是一万,说清楚还钱时间。
好了,那么现在的问题就是我们有界线,有规则,怎么来内化它?那就是明确告诉所有人我的界线是什么,维护它。
我老公后来的处理办法就是,告诉他的发小,有5000闲钱可以借给他,然后明确的问,什么时候能还。
可能这样做第一次的时候,会很不适应,会说不出口,会害怕朋友误会,但真的做了,并且体验过这些感觉了,才能真的把这个界线内化,维护自己内心的秩序。
很明显,首先我们得自己坚守我们自己的界线,比如:孩子晚上9点以前要上床;老公出差去外地,每天中午和晚上要打两个电话回来。这些都是界线,那如果只是靠说教,并不会起到太大的作用。
如果变成好朋友借钱1万块钱以内可以借,超过1万块钱得全家人举手表决;孩子晚上9点以前要上床,没有上床就没有故事听;老公出差去外地,每天中午和晚上要打两个电话回来,如果没有打电话必须在事后以不少于500字的书面材料进行解释……变成这样,并且严格执行,这些界线才真正的被“内化”了。
接下来,请大家两两一组,4分钟时间,每人2分钟来讲一个自己过去的经验,内容是最近一个星期内,你内心的某一个我很想遵守的界线受到了挑战,但我却妥协了。
学习者A:内化这个词让我觉得就是“知道就要把他做到”。今天一天我的计划行程都很满,刚好从上周开始,我就给我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接下来的这一周我计划的事情都要把它做到。为什么会定这个目标就是因为拆书帮,上周六的拆书帮活动我本来已经报名了,我非常想来参加,然后到跟前的时候因为参加的上一个活动结束迟了,我觉得我过来也是迟到,算了就不来了,于是自己就把计划给破坏了。然后我反思的时候就给自己定了个目标,这周我的计划制定了,就要去执行,所以这周拆书帮的活动我虽然迟到了,但我还是要来。
最后呢,请大家在我发给大家的便签纸上,写下来自己的a2
内容是具体的时间节点,你要怎么做?
学习者A:明天安排好下周的计划日程表,然后从周一开始严格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