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我是新手拆书家安珂,现在我要挑战的是TF1-2.我用三个标签来介绍我自己。首先,我是一位辣妈,我家那位三岁多的小男孩有一位脾气火辣的妈妈;第二个标签,内训讲师,算是一位刚上道的培训师,目前正在学习和提升;第三,拆书家是我最新的标签,期待在这里和大家擦出更多火花。
【F】今天的拆书片段来自《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副标题:从逻辑思考到文案写作,出自前麦肯锡顾问高杉尚孝。
【A】本书是一本让你学会逻辑思考方法、提高写作能力的使用工具书,直击职场人士的四大关键能力目标:逻辑思考、流畅写作、解决问题以及超级说服力。
【B】选出并发给大家的这个片段,是如何用金字塔结构,合理自如地表达我们的思想。
《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P69-70
【拆页HOW】
在信息金字塔的构图中,把最想传达的信息放在最上层这则信息称为“主要信息"。例如,你正在制作的文案为提案书,那么最终的提案信息,就是你要放在最上层的主要信息。
主要信息之下,紧接着的是“关键信息"。假设文案是以章构成那么每一章的信息就是关键信息。如果是提案书,提案中的背景优点:风险、实施的体制等就是关键信息。
从关键信息再往下一层,则是“次要信息”。如果说关键信息等同于章,那么,次要信息就是构成章的分段信息(几个段落形成一个分段:每个分段都有标题)。
通常在金字塔结构中,只需推想到第三层的次要信息。只要不是太长的文案,这三层已经非常够用。当然,如果要针对次要信息进行说明;那么可能会出现“次次要信息”。“次”越多,范围就越广。理论上,金字塔结构可以一路扩展下去,但如果只是要设计简短的沟通,那么只需要“主要信息”和“关键信息”这两层便已足够。
想想我们生活中有很多需要清晰表达、让沟通对象高效接收我们信息的场景:
比如,同样进行工作汇报,有些同事就是讲得比你清晰有条理,赢得了领导的肯定,而你东一句西一句讲了很多,最后想起还有一点忘了讲,现场稀稀拉拉的掌声让你特别尴尬……
比如,有人向你询问一个新产品的功能使用,是想到什么就告诉他什么?还是理顺使用流程,列好1/2/3更好呢?
…………
以上这些对应的场景都可以通过原文片段中给到的步骤:主要信息-关键信息-次要信息,一层一层往下,即“先总后分”的结构化方式轻松化解,具体表现为:
1、第一层,先有一个概括性的思想,以此作为思维发散的中心。也就是原文片段中的主要信息
2、接下来在概括性思想的范围内,阐述具体思想,用来解释或者支持上一层的思想。对应着原文片段中的关键信息
3、如果还有的话,在关键信息下面再进一步阐释。对应着原文片段中的次要信息
【例子】比如拆书帮线下拆书活动前的自我介绍就是一次很好的“先总后分”的结构化表达方式:
我用三个标签来介绍自己(主要信息)
首先我是一位辣妈,blabla……
第二个标签,我是一名兼职培训师,blabla……
第三,拆书家是我最新的标签,blabla……
以上的一二三就是关键信息,每一条当中的blabla就属于次要信息了。
通过这种简单的结构化思维方式能帮我们理清思路,进行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的表达。
A1
我们读了这个片段,也对这个片段进行了解读,给出了具体的步骤,如何进行结构化思维来厘清思路,进行条理清晰的表达。
那么,请各位想一想过往与他人沟通的过程中,有没有类似的情境和经验,很好地运用了“先总后分”的结构化思维的正面例子,或是没有运用到这个结构的反面例子。请在小组内部进行分享!之后会邀请1-2组选出代表给大家分享。
这个环节的分享交流时间是5分钟,现在开始!
【伙伴分享】
学习者美江:月初进行一次课程宣传推广,我的文案是这么设计的:
主要信息:刻意练习才能改变
关键信息:如何刻意练习呢
次要信息:详细介绍我们的具体课程
A2
请大家结合今天的原文片段(R)以及理解部分(I),来规划如何将今天学到的结构化思维(即主要信息、关键信息、次要信息)的具体步骤运用到今后的实际工作生活当中。注意,你们的A2便签要有具体的行动步骤,谁、在哪里、何时开始、如何进行?要有可衡量结果的具体指标。
现在给到大家2分钟的时间书写自己的A2部分,如果时间还够的话,还将邀请到1-2位小伙伴分享自己的A2便签。
【伙伴分享】
学习者美林:下周部门要提交关于某产品线提成的2个方案。我会运用今天的片段,先讲主要信息,再讲关键信息和次要信息。
1.主要信息:我推荐方案二
2.关键信息:方案一是底薪高,提成比例低。方案二是底薪低,提成比例比较高。
3.次要信息:我们分别用员工月签单5万,10万,15万,20万做测算,发现只有20万的时候,方案二的成本是超过方案一的。而且方案二适用流动性大的销售团队,且激励性也大;方案一如果新进人员不开单,会造成前期成本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