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改变提问,改变人生(原书第2版)》 所属活动: 宁波虚度筹备分舵公众活动-总第47期 所在级别: TF3-1 学习主题: 人活着就是在推销,每个人无时不在推销着世界上最伟大的产品—— 学习目标: 学习者能将陈述句,转化成提问,助力对方实现自己的目标

开场:
修改后的学习目标:
通过本次现场学习,学习者可以通过将原本要说的陈述句,转化成提问,助力对方明确自己的目标,或成功的说服对方。


三标签自我介绍

图书介绍:
【事件场景】生活中你肯定遇到过一筹莫展,满腹牢骚的朋友,热心的你也肯定尝试过帮他分析原因和局势,提供你认为最好的解决方案。但是这位朋友可能对你所说的无动于衷或一票否定。
【提问】为什么你基于理性分析的建议,朋友很难接受呢?为什么一片好心没有带来理想的结果呢?你在和朋友沟通的时候是问的较多,还是讲的较多?你是否思考过,提问和陈述给对方带来的不同感受?
【影响】你给他人提供帮助和建议的方法,不仅关系着你是否能真正的帮到他们,也影响着你的受欢迎程度,甚至是你的个人品牌和成就感。
【解决】这本《改变提问,改变人生》中介绍的提问式思维,主张“非凡的结果始于伟大的问题”,不仅能够帮你学会通过增加提问来更好给亲人朋友建议,提升受欢迎程度,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帮你逐步建立起提问式思维,更好的思考和解决生活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我很愿意去参加亚历克莎的会,“我告诉约瑟夫,“她的会议总是很让人兴奋。我开完我一般会有新的有待实施的想法,我很想一个箭步冲进自己的办公室,开始行动起来。不过,我一直都不太明白,她是怎么激发起那种兴奋度的。”

我说出这些话是,突然有了一个想法。“亚历克莎提问。”我说,“他的会议里充满了提问,但又不失那种审判式的提问。她确实能激发每个人的好奇心。她的问题会激励我们,有时甚至令我们有所感悟。”

约瑟夫靠着椅背坐了一会儿,然后满怀激情地向前探身,说到:“亚历克莎的那些问题令你离开会议后,想着要尽你的全力做出贡献。她鼓励大家丢弃评判者,以学习者的态度做事。她喜欢说:‘学习者招来学习者,而评判者会招来评判者。‘你甚至可以把亚历克莎称作学习型领导。“约瑟夫停了一会儿,又说:”你觉得她提的问题和你提的问题有何不同?“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这是书中的主人公本,与他的探寻教练约瑟夫之间的一段对话。他们在讨论为什么人们喜欢参加亚利克莎的会议。因为她在会上经常的提问,激发每个人的潜能和热情。片段的结尾,约瑟夫也在以提问的形式引发本去思考“自己的会议与亚丽克沙的有什么不同。自己的提问与亚丽克沙的有什么不同。而不是以旁观者清的角度直接告诉他答案。而多年来一直以”答人“自诩的本在一次次这种提问式的谈话后,确实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并且在努力做出改变。这是不是说明了,工作生活中多提问,可以提高我们的沟通质量,更好的解决问题呢?片段中还提到了,亚历克莎的提问不是审判式的提问,而是学习式的提问。所以在练习多提问之前,我们先来弄清楚亚历克莎的学习式的提问究竟是什么。

【混淆概念】出于人类自我保护的本性,在刚开始练习提问的时候,我们会容易问出审判式或评判式的问题。这类问题是出于一种责备,挑衅,失望或争论等态度,大多数是指向过去

【混淆概念的举例】比如我们和朋友或家人对某件事有了不同意见,争执不下时会问“你为什么总是这么固执呢?你能不能好好听我讲话?你不知道我是为你好吗?为什么你总是不能持之以恒?”这类问题可能比陈述句更会引起逆反。

【概念的正确理解】亚历克莎的学习式的提问是基于好奇心和周全的思考,质疑隐含的假设,探寻更多的可能性,目的是双赢的解决问题。回到刚才意见不同的例子中,学习式的提问会是这样的:你最终是想实现怎么样的目标?你觉得哪些因素会阻碍你?你打算如何克服?你考虑过其他的方法或途径吗?这样问会引发对方对自己现状的思考,并且愿意和你进一步探讨,最后的效果很可能是他会自发的向你询问你原本想告诉他的内容,或者他自己会说出你原本想一语道破的原因或解决方案。

以上就是对片段中学习式提问的正确理解。

【行动步骤】我们如何来增加沟通中学习式提问的数量呢?

  1. 沟通过程中,当你想以陈述句的形式下结论或提建议时,请停一下,先不要说。

  2. 试着把这个陈述句转化成几个疑问句。

  3. 以问答的形式,逐步说出这几个疑问句。

  4. 当对方主动提问时,我们再用陈述句补充。

【难点和关键点】这里最难是第2步。这里并不是简单的变化句型,而是改变策略。原本想直接灌输给对方的想法或建议,通过问题引导对方自己说出来,或者诱导他主动来问你。于是也更容易接受和执行。比如我的陈述句是 “如果要减肥,你需要少吃多运动。“这里的”少吃多运动”这条信息就是希望对方自己说出来或主动来问我的信息。那围绕这条信息,我可以问: 你如何管理和控制饮食?你如何选择食物?你如何运动?你选择什么样的运动?

【举例】接下来我抛砖引玉,展示一下我是如何应用这4个步骤的。

情景:多次减肥失败的朋友向我诉苦。

  1. 减肥几十年的经验告诉我,任何减肥理论都是“管住嘴,迈开腿”的变形

  2. 这样说话,逼格虽高,但容易把天聊死,于是我把它转化成以下几个问题:

    1. 你想实现什么样的状态呢?

    2. 你平时会刻意的计划和控制饮食吗?

    3. 你会关注每天摄入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吗?

    4. 你了解食物的升糖指数吗?

    5. 你会尽量选择低升糖指数的食物吗?

    6. 你会有规律的运动吗?

    7. 你都怎样运动?

    8. 你知道各种运动的减脂效率吗?


    结合3,4,原本我一厢情愿的说教会变成如下的对话:

     

    A: 你平时会刻意的计划和控制饮食吗?

    B: 会啊,从来不敢吃饱,最多7分饱,基本很少吃晚饭。

    A: 你会关注每天摄入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吗?

    B:这个倒没有,不过为了减肥,我都尽量吃素的。为什么要关注这个比例呢?

    A: 哦,是这样的(此处省略若干字)

    B:原来这么重要,那要怎么看这个比例?

    A: 很简单的,只是需要耐心,你想知道我可以教你怎么看(此处省略若干字)

     

    时间原因,今天我就不把所有的问题都列一遍了。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修改后的指令想象未来某一天,你可能和朋友,家人或同事在聊天或开会,你很想以一系列陈述句的形式提建议或说服对方,或者是其他你未来可能会遇到的场景,请先描述一下这个场景,然后按照我刚才介绍的4个步骤,设计一个你们谈话过程的剧本。




原理都讲清楚了,接下来轮到大家了,请大家现场用一下今天学习的方法。

原来的指令:假设明天有朋友或同事来找你,你很想针对他说得某一件事情给予建议,然后按照我刚才介绍的4个步骤,设计一个你们谈话过程的剧本。

并按照如下的格式写在纸上

具体格式要求:

时间

地点

人物

背景:(事件过程,含角色行为的顺序,及具体的表情动作描述)

对白:(事件中对话的具体内容)

旁白:(可选)用来介绍背景,人物关系,人物的内心想法等)



学习者陈红芳:

时间:某天下半后

地点:微信聊天

人物: 红方和闺蜜

背景:闺蜜怀孕了,这次又来找我吐槽婆婆做饭不合自己的胃口。我通常都会劝她多和婆婆沟通,让婆婆了解自己的需求。

对白

闺蜜:真是受不了我婆婆做的饭

我:她知道她现在做饭经常不和你胃口吗?

闺蜜:我也不知道,但是她总是一次性买很多菜,然后未来一星期就吃那几种菜。

我:她为什么一次性买很多菜?买菜不太方便吗?

闺蜜:菜场离家大概一公里。(或者其他的原因)

我: 她知道你喜欢吃那几种菜吗?她一般都买什么菜?

闺蜜:我也不知道她知不知道,但我有些菜做了我都很少吃的,她难道看不出来吗?

我:嗯,这对她应该是一条线索。那你有直接告诉她自己喜欢吃什么吗?

旁白:就这样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她和婆婆就胃口问题直接沟通。

 

 

学习者杜俊林:

时间:某一天午饭时间

地点:餐厅里

人物:我和师弟

背景:师弟一直单身,相亲都总不成功,我觉得主要原因是他不修边幅,想建议他注意改善自己的形象。

对白

我:你平时都怎样搭配衣服?

师弟:也没有特意搭配。

我:那会不会经常逛逛街挑挑适合自己的衣服啊?

师弟:很少逛街,缺少什么衣服就什么时候路过衣服店时买一下。

我:那你相亲的时候,都如何来评价对方是否适合交往?

师弟:长相呀,穿着打扮之类的。

我: 嗯嗯,男生应该大多数都这样,会不会女孩子也这样呢?

师弟:很有可能,我是不是该改善一下自己的形象?

我:(接下来可以逐步给出我的建议)

 

 

学习者崔琳:

时间:晚饭时间

地点:餐厅

人物:我和大学同学

背景:她向我抱怨上司太苛刻,想辞职,我想建议她忍忍,不要辞职

对白

我:她是只对你苛刻,还是对所有人苛刻?

大学同学:对所有人

我:那还有其他人也考虑辞职了吗?

大学同学:好像没有。

我:那你新工作找好了吗?

大学同学:没有

我:那如何保证你的新领导不苛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