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建议性提问(简称SOQ问题)
一种特殊的封闭式问题,是在提问的同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我们称之为SOQ问题。这类问题通常是以提问的形式将解决方案告诉给对方。作为教练,让辅导对象明白该如何解决问题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于是一些助人心切的教练往往会这样问:
●“你不能在采取行动前先征求上司的意见么?”
●“您不能和爱人一同进行长跑锻炼么?”
●“您不觉得和对方确认一下,效果会更好么?”
●“您能同她讲讲对此事慎重考虑的益处么?”
综上所见,如果您在询问对方时用到了诸如“您不能……么”、“为什么不……呢”或是“您应该……”这样的句型,那么您就犯了SOQ问题的错误。
解决办法:顺着好奇点问下去
在实际教练过程中,问出SOQ问题往往是出于教练对象的某句话引发了我们的好奇心,于是我们顺着这一点猜测背后的原因,进而想出解决办法,并直接建议给了对方。要避免出现这种误区,关键是要回到引发我们好奇心的点上,然后就此问出问题。这样就会启发对方思考,而不是局限于我们给出的方案。请看下面的例子:
●上面列出的第一个例子中(“您不能再采取行动前先征求上司的意见么?”),我们也许会猜测这家公司的沟通渠道情况,于是会很自然地问,“在您的公司中,办这样的事情需要听取哪些人的意见,经过哪些人批准呢?”(请注意,这样的问法会产生多种答案,而不局限于“征求上司意见”这一答案。)
●在第二个例子中(“您不能和爱人一同进行长跑锻炼么?”),我们会发现教练对象是一个热爱运动、较外向的人,但其参加的运动项目似乎都是一个人进行的。于是我们就可以这样问:“我发现您的运动项目几乎都是一个人完成的,如何才能让其他人也参与进来呢?”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或工作中,为什么要用提问的方式与对方进行沟通呢?是因为提问可以启发对方更多的思考与反思,同时也拓展了提问者的思路,得到更多的答案。
在提问中,如果以建议的方式发起提问,这种方式被称之为:封闭式提问。这并不是作为提问者该有的方式,也无法帮助到对方,甚至还可能引起对方的反感。
以被提问者自身问题的本质开始,能得到多元化回答并启发对方思考,而不是局限在提问者所建议的范围内,而这种方式被称为:开放式提问。
避免封闭式提问,多采用开放式提问,最好的方法就是:从被提问者自身问题的核心开始,顺着问题核心找到关键词并由此发问,因为是开放式,所以被提问者也不会觉得厌烦,更能给对方以极大的思考空间。
可能有人会问:如果对方就是想不到点子上,那我是否可以直接告诉他/她呢?或者什么样的情况可以不用提问而直接给答案呢?首先在对方充分思考之后,确实想不到那是可以直接给答案的,但提问依然让对方有了一定的思考,对他的帮助也是显而易见的;其次,有些可思考范围较小,或答案无实质意义的问题可以直接给答案。在此不作过多阐述,活动结束后有兴趣的可以再做探讨。
举个例子,因为公司需要举办一场大型会议,参会者级别较高,当我在给下属布置一个应用到本会议中Excel表格制作的任务,“你就不能把这个表格做的更大、更美观些吗?”这样的提问方式很明显带有一种对对方的质疑甚至是责怪,首先什么是人性化?对此的定义是什么?标准又是什么?因为每个人对美观的标准和定义都不同,其次在没有定位清楚概念和明确界定标准的前提下,直接以这种质疑的问话方式进行提问,很容易引起对方的无奈甚至是愤怒,这样的问话方式只能让对话暂停;但如果换一种提问方式:你觉得怎样做才会显得更美观呢?一下子就把原来对表格的质疑转换到由对方来思考美观的定义和标准上来了,这样也容易促使对方进行积极的思考和反思,由于是对方自己对美观有定义和标准,因此也不容易引起反感,反而会让他觉得是个让自己思考和反思的环节。这种以开放式的提问,既不带任何主观建议,也给予了被提问者足够的回答空间,自然也就不会有厌烦甚至是恼怒的情绪出现了。
到此可能会有人觉得提问是个好工具,但如何提问才能更好的启发对方,到达我们提问的目的呢?首先得找到问题的核心,就像上述案例中,该问题的核心在于:如何才能更美观?而不在于或大或小,美观的标准也不以提问者的标准为标准;转换到另一种方式后,把思考的空间留给了对方,由被提问者主动、积极思考,提问者再进行补充和总结,效果自然也就与众不同了。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2】催化应用(分步催化1)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我想问下大家,想象下在你们平常的工作或生活中,对方在以一种你认为是“笨办法”(比如在看书的过程中,有人喜欢拿笔逐字逐句的做标记)的方式处理事情或者是结果不能让你满意的场景?请大家用2分钟时间思考下,然后选1-2位小伙伴跟我们做下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小伙伴A 我来分享下,我们这有个设计人员,他在做文档的时候,放的非常杂乱,当时在交接的时候,我让他找一下并且归下类,那他自己都找不到。
【A2】催化应用(分步催化2)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思考之后,可以结合我们今天所讲的方法,设想下今后如何在相应的场景中进行应用的具体计划,并花1分钟用笔写下来。写完后,可以在小组内进行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小伙伴A 我可以问他: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你自己和交接的人能找到这些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