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提问的艺术》 所属活动: 提问的艺术—勍勍TF3-2 所在级别: TF3-2 学习主题: 提问的艺术—像苏格拉底一样思考 学习目标: 应用苏格拉底的方法,提出有启发的问题,引导对方思考

开场: 事件: 生活中,我们常常习惯性地命令或建议别人去做什么?怎么做?
比如,你的老公跟你说:“你看看,你今天不在家,小孩今天好调皮,饭不好吃,觉也不好好睡,怎么搞?”
你听到了,觉得他应该担当起父亲的责任,于是说:“你要耐心一点嘛,小孩子吃饭要哄着吃的”巴巴拉拉说了一通......
老公听了,有点不耐烦的说: “我哪里不耐心啦,今天喂饭喂了一个多小时,算了我搞不好,还是你来吧。”
影响:你听了就火了,夫妻大战可能上演。可能老公的本意确实是想请教你怎么带小孩,但是被你的评判和命令很反感,就不想做了。
解决:《提问的艺术》这本书告诉我们“答的好不如问的好”,在沟通中,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而是提出好的问题,好的问题能帮助我们了解对方的真实想法,好的问题能够帮助我们拨开重重迷雾,看清问题本质,让对方更有兴趣、更重视双方的谈话。《提问的艺术》这本书是两位咨询对他们商业与人生提问的总结,书中通过一个个有力的提问再现对话的场景,涉及商业领域、人际交往和自我对话,一共320个强有力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对方,深化人际关系,销售更多的产品和服务,或者鼓励自己,战胜自己。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提问的艺术》

像苏格拉底一样思考

苏格拉底生活在古希腊,他是一位杰出的、善于提具有影的问题的大师。他在教授学生时,并没有采取演讲的方式,而是传授给学生一系列发人深省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他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提升自己的思维。他总是能揭示出这些问题的本质。尽管只是慢慢地一点点渗透,但却总能直达事物的核心。

苏格拉底总是以“什么是美德”或“什么是美好”这些我们随时都在用的词语开始他的课程。我们真地清楚它们意味着什么吗?今天,世界上的许多大学都在他们的教学中采用了“苏格拉底法”,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哈佛大学商学院。

苏格拉底将这一方法总结得很透彻。他说:“人类最高级的智慧就是向自己或向别人提问。”

苏格拉底是一位针对雅典社会和政府畅所欲言的评论家。他最终因对统治阶级的抨击而被判了死刑。对此他没有丝毫反抗,而是饮下了一杯毒堇汁。尽管毒堇汁慢慢地浸入了他的心脏,让他离开了人世,但他却给世人留下了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的名声。

如今,你可以将苏格拉底的方法应用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如何才能像苏格拉底一样思考呢?首先,从提问开始,而不是去阐述、声明或命令。其次,问一些每个人都会想到的、最基本的问题,这可能会让上他们大吃一惊。

例如,在工作中,有人会说:“我们需要更多的创新。”这时你应该问:“你眼中的创新是什么样子?”当听到一个需要更多团队合作的提议时,你可以这样问:“当你提到‘团队’一词时、你的意思是什么?”

诸如此类的问题能够引导对话双方进入更深层次的探讨中,并让对方参与进来,引起他们的思考。你也会因此赢得智慧导师的声誉—引导别人步入正确的方向,而不是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A1】环节:量表自测

在开始拆书之前呢,我想大家先做一个小测试:

在发给大家的资料中,最下面有个测试表,请认真阅读,并在最符合自己情况的下面打勾,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

自测题:仔细阅读下面表格中的每句话,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自己打分(1表示很不符合,6表示很符合)

1、 当下属、孩子或弟弟妹妹等向我询问事情,我不会刻意表现专业,而是尊重他们,发自内心地想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

1    2    3      4    5     6

2、 当朋友向我倾诉她现在所面临的问题时,我不会马上给出建议,而是提问尽量让她自己找到解决方案。

1    2    3      4    5     6

3、 别人找我要产品、方案、信息等等,无论我是否能够提供,我都会提问一下对方想要这个的最终目的。

1    2    3      4    5     6

4、 面试前我不仅准备我要说什么,而且会花很多精力准备要问面试官什么。

1    2    3      4    5     6

5、 在参加一些开放性的学习活动,我会准备一些事先想好的问题,期待与讲师做深入的沟通。

1    2    3      4    5     6

测试表中一共有5道题,主要是测试大家是否有提问意识?

123问题是测试我们是否能够及时提问反馈

45问题是测试我们是否有刻意的准备提问

大家可以算一算自己的分数。20分以上的,说明自己的提问意识还是不错的,20分以下的,可能要注意了,你的提问意识需要加强咯。


【与学习者的简短互动】

好的,大家都阅读完了原文的片段后,能看到提问的几个关键词是什么呢?

1、提问,2、最基本的问题(或更多答案)

好的,大家说的都特别好。我总结苏格拉底式的提问就是三个不要和三个要:

不要这样做

你应该这样做

做评判或给命令:你这样不行的....你要.........做,

问想法:你是怎么想的呢? 对于你来说,什么才是重要的呢?

做阐述:哦,你在工作上花费太多时间了......我之前也是这样子,忙得不了两头

促理解:哦,你理解的“工作和家庭的平衡”是什么呢?

提建议:我提议......这样做比较好......

找办法:关于这个问题,有什么办法吗?或者我们一起想想,有什么解决办法吗?

 

【举例】:比如,当对方问你,他究竟该不该辞掉现在这份工作?

你要怎么回答呢?不要着急做评判,哦,你不想做这份工作啦?

问想法:你可以问,她的想法:“哦,你觉得现在的这份工作对你来说,意义在哪里呢?

对方答:工作的意义就是给了我生活的来源,但是太忙了,我完全没有时间陪伴小孩,我没办法做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促理解:哦,那你是怎么理解平衡的呢?你认为对你来说,现阶段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呢?

对方答:我现在的小孩还小,有爸妈在帮我带,现阶段对我最重要的是自我提升。

促理解:那你觉得现在这份工作能满足你的自我提升吗?

对方答:其实,现在这份工作还是可以的,它让我学到很多东西,但是我感觉我时候力不从心,感觉能力达不到。

找办法:哦,原来可能不一定是这份工作的问题,而是你觉得你能力达不到,所以让你感觉力不从心,那觉得有什么办法可以提高自身的能力呢?

那么接下来,你们就可以一起对于提升能力的话题做进一步的探讨。

 

当朋友向你倾诉时,通过这些基础的提问,你可以不妄加判断,而是真正的聆听对方的真实想法,提问、倾听,这样一来一回,加深了你们相互的深层次沟通和理解,甚至有可能她自己的问题迎刃而解,提问的魅力就在于此。

【适用边界】:这种启发式提问,比较适合时间氛围相对轻松的场合,双方有比较有时间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如果是时间紧张的商务谈判和上对下的简单任务传达,这种时候就不太适合怎么过于迂回的提问了。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好的,接下来,我想让大家分成小组,来做一个情景演练:

案例场景:

你是一位2岁孩子的妈妈,你一位关系很好的女性朋友小罗28岁刚刚新婚了,你恭喜她终于找到了幸福,她却一脸愁容,说自己刚刚换了一份很有挑战性的工作,但是他老公希望他们尽快要孩子,她一直纠结,到底要不要孩子?有了孩子后,会不会对她的工作带来不利。

 

具体要求:

1、两人组成一组,一个人扮演孩子妈,一个人扮演小罗

2、先根据场景讨论,扮演孩子妈的需要通过“问想法、促理解和找办法”的提问技巧,来帮助对方进行思考。三个步骤可以交替使用,对话不一定要有结论,到底要还是不要孩子,我们的目标是引导小罗自己思考,对于她来说什么是重要的。

35分钟讨论时间,5分钟后进行角色扮演

学习者案例记录:

【房明】:恭喜你呀,完成了人生的一件大事,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新悦】:别提了

【房明】:怎么啦?我感觉你好像不太开心,是遇到什么难事了吗?

【新悦】:我刚结婚,还没度蜜月呢?我老公就希望尽快要孩子,是他们希望,又不是我希望,你看我时间精力不足,都不敢要孩子,我不敢想以后了。

【房明】:看来你们之间有个问题,就是该不该要孩子上,你觉得要孩子和不要孩子,你的生活会发生什么改变吗?

【新悦】:你看我工作还在发展期,如果要孩子的话,老板就不会给我升职加薪了,在工作上就会缺乏成就感,会很不开心。另外我觉得我们经济上还没有这个准备,但是如果不要孩子,我老公也会说我,公公婆婆也不会给我好脸色,所以,我就在这之间纠结。

【房明】:看起来你纠结的点,还是倾向于不想要孩子,是吗?那你有想过你不想要孩子,你会遇到哪方面的障碍?有没有想过怎么去克服这些障碍?你有想过怎么说服你老公和家人

【新悦】:我现在想想,生孩子这个事情可以是在我工作相对比较稳定之后,比如一两年之后,我再来考虑,我可以把生孩子这件事情先列上日程,这样子他就不会是遥遥无期的等待。我想就就是找个心平气和的场合,大家坐下来沟通吧,我也表达我对孩子的喜爱,和他说如果做好了这份工作的意义何在,比方说我的收入提高啊,等等。

【房明】:你看你现在已经想到答案了。

【新悦】:好的,非常感谢你。

拆书家反馈点评:

非常棒,我们刚刚两位学习者演绎的这个场景中有非常好运用了今天的提问技巧,比如:

你觉得生孩子和不生孩子之间,你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吗?问想法

你会遇到哪方面的障碍?促理解

有没有想过怎么去克服这些障碍?找办法

通过这些提问,让处在迷局中的朋友自己找到问题的关键与解决的办法。

【布置任务】

好的,我们今天学习了苏格拉底提问的技巧,请想象一个自己可能给提建议的对象,场景,想一想,如果不给对方建议,你可以怎么提问,我们把我们今后可能运用的场景和方法写下来,填到这张纸上。

可能提建议的对象:

可能提建议的场景:

如果不提建议,可以怎么做:

好的,我今天的拆解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学习者A2

可能提建议的对象:朋友

可能提建议的场景:和朋友喝下午茶

如果不提建议,可以怎么做:提问朋友的疑问或困扰?

这个疑问或困扰的本质是什么?

不同的选择会有什么改变?如果跨越这些障碍?

【学习者A2

可能提建议的对象:同事

可能提建议的场景:和同事讨论工作问题

如果不提建议,可以怎么做:提问同事对这个工作的想法?

这个工作遇到了什么困难?

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些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