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学拆书的成长鲍, 我之所以叫做学拆书的成长鲍,是因为我非常欣赏一句话叫做“人一生只有一个职业——学生”,我愿意做一个终身的学习者,所以叫学拆书的成长鲍。今天我带拆的片段摘自古典老师的另外一本书《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
这本《可能》是古典老师的良心之作,上过古典老师生涯教育线下课程的学员会发现,线下课的很多内容在这一本书中都能找到,古典老师把很多年生涯教育的经验和心血都汇集到了这本书中,这本书可以极大的丰富和充实你的生涯知识,指引你的生活,如毕淑敏老师推荐语所述,“它引导你探索内心的结构,剖析你成长的困惑,帮助你设计独特的人生蓝图”。
等下带拆的片段,相信对大家肯定会有帮助的。好,下面请大家用1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下原文片段,看完的请抬头用眼神示意我一下。
我们常说的高手,到底高在哪里?他们如何修炼能力?如果说每个人都有天赋,为什么有些人在方方面面都强?
拆分开来,任何的能力都能分成:
知识:我们知道和理解的东西,广度和深度是评价标准。
技能:我们能操作和完成的技术,熟练程度是评价标准。
才干:我们无意识使用的技能、品质和特质。有强烈的个人特色,无评价标准。
我们把能力的三个核心要素,叫做“能力三核”。
任何一项工作的完成,都离不开能力三核,比如你现在看到的文字,这需要这样的能力三核。
知识:生涯理论基础、多年积累的案例、大量的阅读
技能:写作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概念化能力、数据收集、(和插图作者)沟通能力
才干:好奇心、幽默感、求真
这些能力的差距也各自不同:任何人努力拿个认证,掌握这些生涯理论基础知识,搭配合理的案例都不会太难,你去职涯网就能看到很多人写的诸如此类的文章。
但纵观这些文字,不同的人其风格千差万别:如果你写作能力强,你的文章阅读快感就强一点;如果你逻辑能力强,你的文章就精炼一点;如果你数据收集能力强,你的文章就会有一堆好例子;如果你优势在于沟通能力,插图作者能彻底领悟你的意图,插图就会好看一点。这些技能每个人都在认真练习,也都能学得差不多。但是才干层面则完全不同,王鹏的实用主义、赵昂的洞察力、老马的犀利,春雨的文艺、我的嬉皮笑脸,这些风格我们谁也置换不了,因为我们从小就开始练习啦。
有知识能干到40分,有技能就有60分,熟练能有80分,琢磨能有90分。而90~100分这段,就到了拼才干天赋的地步。
和专业棋手聊起来,他们的职业道路也大抵如此:一开始是比谁记得棋谱多,这是知识累积过程。慢慢地就要不断地下棋提升棋力,能和专业几段的选手下几个小时,算出接下来多少步,这是技能的进阶。但是高段位的棋手并不依靠棋力取胜,最后出奇制胜的一着,完全源自有浓厚个人特质的灵感——这就是才干。
能力三核:知识、技能和才干在任何职业中,缺一不可。
……
当一门技能被反复地操练,就会进一步内化,成为才干。正如你现在打字不需要看键盘,正如你说话张嘴就来不用考虑发音,正如你骑单车不用想着保持平衡一样,这些技能都因为反复修炼,成为你不知不觉的才干。
……
让技能升级为才干,我们就完成了最牛的一项能力修炼:才干是自动自发的能力。无须过脑子就能够直接使用这项技能,他似乎成为你的天生属性之一。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把这个能力的升级过程归功于大脑中的“髓鞘质”并且认为:“所有的动作都是神经纤维间沟通的结果。……技能线路锻炼得越多,使用得越自如,大脑就能够创造出一种非常有说服力的幻觉:一旦掌握一项技能,就会感到收放自如,仿佛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这就是知识—技能—才干的形成。明星有“明星感”,老师有“个人魅力”,商业决策者有“精准的直觉”,一流的运动员有特殊的“节奏”,好的员工有天生的“责任心”,都不一定是“天赋”,而是经过大量技能练习后,才干与天赋交融的体现。人家是练出来的。才干如此的“自动自发,习焉不察”,以至于很多人从来不知道自己的才干——这真的是一种巨大的浪费。
生涯规划师常用“成就故事”分析,英雄之旅等方式帮助人们发现自己的才干。
如原文所述,这段内容讲述了在任何职业中都能套用的能力三核,知识、技能和才干。
知识是我们知道和理解的东西,这是最容易习得的,技能是指我们能操作和成的事情,拼得是熟练程度,都是不断地练习渐渐熟练,达不到完美也能达到80分;若要把事情做到极致且带有个人特色,就得结合自身的才干和天赋。
原文说才干是我们无意识使用的技能、品质和特质,用人话讲,就是熟练到无意识的可以被高效利用的能力。如果我们知道自己的才干,也就是说知道自己的优势领域,再结合知识和技能加以发挥,那这样学起来将会事半功倍。原文引用了《一万小时天才理论》,把这个能力的升级过程归功于大脑中的“髓鞘质”,并且认为:“所有的动作都是神经纤维间沟通的结果。……技能线路锻炼得越多,使用得越自如,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感到收放自如,仿佛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这时候才干就形成了。所以李笑来在得到专栏里也多次提到过,没有比学习更实在的东西了,每做一次练习,你的大脑就在创造连结,生成髓鞘质。
总之,受先天遗传和后天习得两方面的影响,大脑会形成的独一无二的连结和神经网络,儿这些独一无二的神经网络就决定了你与众不同的才干。
好,我们认识了才干是什么以及才干是如何形成的,接着一起来探索下自己拥有哪些才干吧。
专业的才干探索要通过一个测试,叫做“盖洛普优势测试”,可以帮助你发现做事时候运用的才干的先后排名,这个我们有机会再探讨。
原文说通过成就故事分析和英雄之旅可以发现才干,这是我们现场可操作的,这两个方法差不多,我们今天着重做“成就故事”分析的探索。
所谓成就故事,就是那些自己做过的、自认为比较成功或是感觉很不错的事情。
其中有四个要素,我们叫他STAR原则,他们分别是——
当时的情况(Situation)
面临的任务/目标(Task/Target)
采取的行动/态度(Action/Attitude)
取得的结果(Results)
【A1】激活经验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请大家回想一下过去的经历当中,有没有这样一个事情,你每一次回想起来,都很喜欢做这件事时体验到的感受并且为完成它所带来的结果感到自豪;
如果有,当时的情况(Situation)是什么,面临的任务/目标(Task/Target)是什么,你采取的行动/态度(Action/Attitude)是什么,最后又取得了怎样的结果(Results)?
请按照以上STAR原则梳理自己的成就事件,在组内轮流分享,总共6分钟。
【分享指令】
好,我们讨论的差不多了,在座有没有小伙伴愿意跟大家分享下自己的成就故事和发现的才干的,请举手示意我。
【学习者案例分享记录】
一位小伙伴分享了自己大学最有成就的故事就是策划了一场学生会的招新活动,当时是iphone 4流行的时候,他用Iphone 4的造型做了一个学生会的招生手册,把学校校历放进去,同时把该学生会部门的优势结合手机APP的造型,以一个APP一个优势成现在手机主屏幕,做成了最新款的Iphone ,分发给校园里的男生,宣传的时候不忘喊一句,“这是最新款的iphone ”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针对女生,他协调部门伙伴设计出了一份情书,针对女生进行宣传,在很短时间内就分发光了,没分到的女生还会追着该部门小伙伴问,“我怎么没有发到情书?”最终招到的新人比往届的新人多一倍还多。
【A2】催化应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好,大家通过回顾成就事件多多少少提炼和发现了自己的才干特点,如果要把才干结合知识技能从而发展成自己的优势的话,就得通过练习和管理和运用自己的才干,
请大家思考下,你计划下一步做些什么,能让你的才干得到更大的释放?
这个下一步计划,一定要具体可执行,目标结果可衡量,不能只是表决心,还要有明确的时间底限。
【写便签指令】
你的下一步运用计划是什么呢?让你的才干得到更大的释放可以做哪些事情?请把它写在便签纸上,给大家1分钟时间思考并记录下来。
【学习者案例记录】
活动结束搜集了一位小伙伴的便签纸,了解到这位小伙伴通过成就故事发现了自己身上有热情、负责、积极主动的才干特质,他希望继续发挥自己的才干特质,在今年8月份的时候组织一场超过30人的高中同学会;在工作方面,他觉得自己很有可能胜任要求具备责任心、积极主动、有组织协调能力的采购员的工作,刚好处在转型期的他,决定拆书结束第二天就去一家公司面试采购员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