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下午好!我是水澜色。今天拆解的片段来自这本书——山下英子的《断舍离》。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或经历呢?
1.事件:家里总是显得乱糟糟的,假期的某天终于决定要好好清洁整理房间了,结果刚收拾完没两天,脏、乱、差的局面一如既往的呈现?又或是你总是忍不住的买买买,家里充斥着很多未曾用过的物品?有时你很羡慕着别人家的整洁明亮,却又不愿意或不知道如何着手来创造属于自己的舒适空间?
2.提问:每当遇到这样的情境或困惑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呢?是否做过一些尝试或改变?那效果又如何?
3.影响:而当你一直面对居住环境的杂乱,不知不觉中我们的心情也会受其影响,甚至会觉得自己的人生也如一团乱麻,不满意自己的生活状态。
4.解决:那么断舍离这本书,将能帮助我们从混乱的生活局面中走出来,从整理身边的物品开始着手,让我们的家,甚至是整个人的心灵都变得更加轻松舒畅。
片段一:
一言以蔽之,断舍离就是——
通过收拾物品来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内心的混沌,让人生更舒适的行为技术。
换句话说,就是——
通过收拾家里的破烂儿,也整理内心中的破烂儿,让人生变得开心的方法。
总而言之,断舍离就是通过收拾自己居住的空间,让自己从看得见的世界走向看不见的世界。因此,要采取的行动是——
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儿。
通过不断重复断和舍,最后会到达这样的状态: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间。
断舍离和单纯的扫除、收拾不一样,并不是以“很可惜啊”、“还能用吗”、“不能用了吗”为考虑的重点,而是要自问“这个东西适合自己吗”。换句话说,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这是一种以’物品和自己的关系’为核心,取舍选择物品的技术。你要做到的思考方式并不是“这东西还能使,所以要留下来”,而是“我要用,所以它很必要”。主语永远都是自己,而时间轴永远都是现在。现在自己不需要的东西就必须放手,只选择必要的物品。通过这个过程,你可以从看得见的世界走向看不见的世界,最终实现对自己的深刻、彻底的了解,并接纳最真实的自己。如此一来,不仅是居住环境,就连整个人的心灵都能轻松舒畅了。
片段阅读完了,很显然这个片段作者高度概括了断舍离的概念及意义。那你认为片段中提到的断舍离的概念的关键词是什么?(断绝、舍弃当下我不需要的)
断舍离就是通过不断重复断(断绝将要进入自家的,对象是时时更新的)和舍(舍弃已在家里却没用的,对象是固定的)两个过程,最终达到离(脱离执念,达到轻松自在)的状态。通过行动带来心灵的变化。
那此刻请大家思考一下,片段中提到的断舍离的概念到底和我们平时理解的整理、清扫有什么不一样呢?
1.目的不一样。断舍离的目的是要通过收拾的过程来了解自己、放下过去的自己,喜欢上真正的自己,实现自我肯定感,并不强求非的把房间收拾的一尘不染,东西也能各得其所;而一般的收拾整理术更多的是着眼于如何保管物品,让物品能更好的安放。
2.方式和结果不一样。断舍离是通过断舍的方式,即判断物品与当下的自己的关系来进行取舍,结果是只有对当下的自己合适且必须,也确实在用的东西,才会留在自己的空间里;而平时的整理更多的只是漫不经心的收拾,在收拾的过程中很少去判断手中的物品与当下的我的关系,为此结果通常是家里的东西越来越多,收拾也只是把物品换个位置。
3.收拾的过程感受不一样。断舍离后,当你再要去收拾时,由于身边已没有任何多余的物品,会有一种神清气爽的舒适感,你要做的只是维持这种感觉不变,而你也很愿意去收拾。而平时的收拾我们可能一提起就感觉是一项不得已、不情愿的苦差事,很讨厌去做,是烦恼的根源。
为此,断舍离也被称为不收拾的收拾法,想必大家此刻内心已经蠢蠢欲动,想要赶紧实践一下了吧。
片段二:
让家成为最棒的放松地
假如回到家里,看见到处都是乱糟糟的,那我们恐怕会无意识地叹口气说“累死了”。可如果家里是一尘不染,那就很有可能在推开门的一瞬间说句“果然还是回到家最放松啊”这类积极的话了。这些话以及我们无意识的举止、表情、行为,其实对我们都有很大的影响。如果经常唉声叹气,那一起住的人也会跟着郁闷不已。即便是一个人独居,你的态度也会影响到你自己。可见,语言与动作也属于自己能改变的环境之一。
断舍离认为,如果家里能成为好好招待自己的空间,那是再好不过了。去高级饭店吃饭,如果盘子缺个口,你一定会不高兴吧?可是,在家里的时候,说不定你就是这样对待自己的。再比如说,在高级美容院花了几万日元享受了绝妙的护理后,回到家里却要面对脏乱的房间……我很理解大家想要逃离现实,好好地放松一下,可这种反差太过强烈,结果只会让自己更别扭。既然如此,那就让自己家也与美容院一样,成为最棒的空间吧!断舍离也可以说是一种极力消除反差的环境整理术。
不过大家先不用着急,我们一起来做个测试题,通过测试来了解一下自己在物品收拾整理方面的现状吧。
大家的测试结果如何呢?(10分—60分),分数越高代表大家在断舍离方面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分数越低恭喜你已经一定程度的具备了断舍离的意识和能力。
分数高于30分的小伙伴,可以再查看一下前三题,哪一题的分数高,前三题分别是三种扔不掉东西的人的描述,第一题是逃避现实型,第二题是执着过去型,第三题是担忧未来型。知道自己是哪种类型,可以帮助你清楚的认识到你具有的执念,将可以更好的运用断舍离的方法来改变现状。
片段二的内容就回到了我们今天拆书的重点也是目的,要把能凭我们一己之力能够改变的居住环境打造成能够款待自己最棒的放松地。
有了目标我们就要开始行动了,那我们从什么地方开始来实施断舍离呢?
最有效的实践方法就是聚焦某一个场所。大家觉得聚焦什么场所比较好呢?换句话说场所的选择从哪些方面去考虑呢?
场所的选择,一个是要考虑我们断舍离的目的,另一个就是你当下可以花在断舍离上的时间。根据以往的经验,大家觉得要收拾需要花多长时间?
大部分的人都觉得需要留出大块时间才行,可断舍离的观点恰恰相反。是根据你能给出的时间来选择场所,那么就算再忙也能从今天就开始实施断舍离,但很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选择在能挤出来的这段时间内可以收拾完的场所。从能用多少时间出发,找出最初的场所,干劲就会随之而来,而这个场所可以是一个抽屉,甚至只是一个小钱包都无所谓,当这个场所得到了第一次突破,之后断舍离的速度就会明显加快了。
另外还有一个小提示就是对于不擅长分类整理、收纳的人来说,最好是从不需要分类的场所开始,例如只能放食物的冰箱,只能放鞋子的鞋柜入手。
为此断舍离的第一步就是:根据时间、个人目的从不需分类整理的场所开始。例如:我有一小时时间,我重视生鲜食物的安全和使用便利,于是我选择冰箱的冷藏室作为我断舍离的场所。
在决定好“从哪开始扔”以后,根据之前我们提到的断舍离中舍的概念来看,我们要如何扔呢?比如有一副眼镜,我拿给你用,你会用吗?不一定。可如果我问你这副眼镜是不是能用的眼镜?答案显然是能用。同样是能用的物品,对他的判定却因人而异。换句话说就是能用的东西和我用的东西是不一样的。这就是概念中提到的以物品和自己的关系为核心来取舍物品。
再比如说拿便利店获得的一次性筷子为例,如果问能不能用,是肯定的,可如果问我用不用,答案是我才不会用那种东西呢。尽管如此,在我们的家里的某些角落还是填满了,只是因为能用就难以丢掉,会觉得很可惜。而这就是物品成了主角。因此大家一定要记住物品是因为我用才有价值。
接下来还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比如之前的眼镜,是你曾经近视300度的时候戴的,而现在你的近视度数已经涨到了500度,请问你还需要用吗?对了这也是在取舍物品时一定要有的思考方式,选择对当下的来说最必要的物品。
为此,第二步就是带着“我现在需不需要”或“我现在舒服不舒服”这样的感性去审视我的空间来取舍物品。
那断舍离实施到这一步,大家可能都有点困惑,收拾出来的物品确认是自己当下不需要或用起来不舒服的物品,就只能直接扔垃圾桶了吗?那有些物品还很好,扔掉实在是太可惜了!没错,断舍离讲求的也是物尽其用。
第三步,就是垃圾分类处理。把怎么看都是垃圾的物品可以直接丢掉,剩下来的,可以回收或送人、捐赠等。曾经很爱惜使用的物品在作为垃圾扔的时候,请说谢谢!而对没完全用到头的东西,就要说对不起。这样自己的心情多少会变得好一些。
第四步,用大中小三分法将物品进行分类。为什么要分类呢?大家试想一下,在你家的碗柜里放着调味品,或在食品柜里放着各种杯具,这样合适吗?这样会对我们物品的取用造成麻烦。
为此分类的方法举例说明:例如,厨房里的物品可以分哪三大类?大分类是:餐具、烹饪器具和食材。中分类烹饪器材可分为电器、水槽周边的器具和炉子周边的器具。小分类就是将水槽周边的器具继续分为盆、刀具、洗涤用品。具体的分类方法可以自己根据家里的情况定。分类是为了将所有相关的物品按照功能出现在他们应该出现的地方。
第五步是用七、五、一的总量限制原则来摆放物品。看不见的空间放七成满,看得见的空间放五成满,装饰性专门给别人看的空间放一成满。
接下来大家一起回顾一下这五个步骤,觉得这五个步骤中,哪一步最难实践或做起来最容易出问题呢?第二步取舍物品。
那接下来,我们就试着来实践一下第二个步骤,用5分钟的时间来收拾一下我们的小钱包或背包!把收拾完觉得可以舍弃的放在桌面展示。
记住第二步的关键是带着“我现在需不需要”或“我现在用起来觉得舒不舒服”去审视和取舍我们包里的每一样东西。
收拾完毕后请大家来分组讨论5分钟,每人说出一条问题,选取小组中共性的一个问题来进行讨论,并将你们的共性问题、问题的原因,可能的解决方案列在白纸上,稍后请每组派一个代表来阐述你们小组的讨论成果。
学习者案例记录:组1.问题:有难舍的东西(纪念意义的物品、新的,以前喜欢的);原因:舍不得;解决方案:狠一点(后面小组有补充:纪念意义的物品做成电子版储存)。组2.问题:也许还有用;原因:害怕将来可能需要用;解决方案:设一个时间段。组3.问题:有纪念意义的物品;原因:担心未来,沉迷过去;解决方案:断绝物品入口,定期清理。组4.问题:内心舍不的丢掉;原因:有意义;解决方案:将纪念意义的物品整理成册,让纪念意义升级。
接下来我想让大家用5分钟时间来编故事,为自己今天回去后能立即实施断舍离做一个规划。要求设计除一个包含人物角色、起因、经过、结果,有对话的故事。比如,下周末就是我老公的生日了,今年的生日我要送一个特别的礼物:运用断舍离的收拾法,在客厅沙发周围整理出一处五星级的放松角。在这个角落里,有按摩靠枕、有鲜花、有小茶具、小音箱。为了能给老公一个惊喜,我将在周上老公起床前利用1个小时的时间完成。等到老公一走出卧室就能看到布置得温馨的一幕,并请他到放松角坐下来,呈上家人写的生日贺卡祝福。。。。让他一整天都能元气满满。并告诉他以后每天下班回到家第一件事情就是可以来到放松角坐下来休息。
最后我要布置一个作业,请大家回去后,用今天拆解的5个步骤来选择一处场所进行断舍离,目标是使断舍离后的场所成为自己感觉最清爽、放松的空间。
要求1.整理前后对这个空间进行拍照发到群内。2.分享你断舍离实施过程的感受、遇到的困惑、思考,以及最终的结果。
学习者案例记录:故事:半年后的一天,车上摆满了断舍离鞋子做成的盆景花去卖,结果被一抢而空。
断舍离就是,从住所、职场等近距离的环境开始入手,让自己变得快活,让自己置身于快活的空间里。
今天的拆解是断舍离概念的一个抛砖引玉,希望大家可以通过这个练习能体验断舍离带来的小小成就感和快乐,并有意愿在我们生活中能持续不断的实践断舍离,最终让我们的住所、生活、人生达到离的一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