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F:这本《爱的五种语言》是著名婚姻家庭专家盖瑞·查普曼博士(Dr.Gary Chapman)所写的。他发现人们基本上有五种爱的语言,而两性间许多误解、隔阂、争吵都是由于不了解或者忽略了对方的主要爱语造成的。当夫妻双方主动选择使用对方的主要爱语时,就能够很好地发展彼此的亲密关系,并积极地处理婚姻中的冲突和失败。
A:它持续50周出现在《出版者周刊》的畅销书排行榜上,被译成20种文字在全球发行。可以说是红极一时。
B:只要你不是隐士,就应该读这本书。如果你和你的另一半、你的家人朋友之间存在误解、隔阂、争吵,如果你想和他们变得更亲密,你就应该读这本书。了解他们爱的语言,用他们喜欢的语言与他们交流。
幸好有无数的书籍和文章告诉人们如何发展倾听的艺术,我就不再赘述,而只提以下这些简短、实际的建议: 一、当配偶说话的时候,保持眼光的接触。这样可以防止你心不在焉,而且传达你对对方全部的注意力。 二、不要一边听配偶的话,一边做别的事。记住,精心的时刻,是给予某人你全部的注意力。如果你正在做一些事情,无法立即放手,请告诉他(她)实情。一种正面的方式可以是:“我知道你要跟我说话,我有兴趣要听,而且我要给你我全部的注意力。但现在我没法子,如果你给我10分钟完成这件事,我可以坐下来听你说话。”多数的配偶会尊重这样的请求。 三、注意听感觉。问你自己:“我的配偶正体验什么样的情绪?”当你认为你有了答案,要和你的配偶确认一下。例如:“听起来好像你觉得失望,因为我忘记了……”这不仅给了他机会说明他的感觉,也传达了你在专心地听他说话。 四、观察肢体语言。紧握的拳头、颤抖的双手、眼泪、皱眉头和眼睛的转动,可以给你一些有关对方感觉的线索。有时候言词表示了某种信息,但在肢体语言上却诉说着另一种信息。可以请求对方说明,以确定你知道对方真正在想什么、感觉到什么。 五、不要打断对方。最近的一个研究指出,一般人听人说话,只过了17秒钟,就会插嘴、发表自己的意见。当配偶讲话的时候,如果要给对方全部的注意力,就要避免为自己辩护、口出恶言责难对方、或者武断地表示自己的立场。你的目标是发掘配偶的思想和感觉,不是保护自己或者矫正对方,而是了解他(她)。
|
WHAT:这个片段给我们介绍了5个简单易行的倾听技巧,虽然书中的内容主要说的是和配偶的交流,但我觉得我们日常在和亲近的家人朋友交流的时候也可以使用。 WHY: 我们总是听到类似于“倾听很重要”之类的话,为什么呢?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在和别人交流的时候,你有没有过和我同样的经历。 [举例子] 比如说吧,有的时候我在那兀自滔滔不绝,对方却只是有回没回的回应我两句,手头的事情忙个不停,有时候连看都不看我一眼; 有的时候我情绪不好,只是想找亲朋好友抱怨几句,求求安慰,对方却总是一味地给出给出理性至极的建议; 有时候我话只说了半句,对方就抢走了话头,剩下的半句话我只能默默吞回肚子里…… [IF NOT] 如果你有和我相同的经历,你会不会觉得这样聊天没劲,觉得憋得慌,或者说委屈没处发……这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方没能做个完美的倾听者。 那么我们换位想一想,在交流中,你的倾听方式让对方感到舒服了吗,你会不会也会让对方产生一些小情绪? ……
HOW: 针对这种倾听无能的情况,书中提出了五种技巧,总结起来就是EAFBI E=EYE,也就是说要有目光的接触 A=Attention也就是说我们要停下手头的事,给对方全部的注意力 F=Feeling关注感觉 B= body关注肢体语言 I=Interuption 不要打断对方,而是要发觉她的思想和感觉
边界: 当然啦,这样倾听比较耗费心力,也并不是说我们每一次倾听都要做到这5点。但如果你和你爱的人准备度过一段精心的时刻,就必须打起100%的精神。
|
提问设计:请回忆一下,你和你亲近的人最近一次在一起,或是坐在餐桌前、或是坐在咖啡厅、或是坐在沙发上,一起聊天时候的情景,你是怎么倾听的?你有没有边听边工作或是看看电视刷刷手机?你有没有注意到她言语背后传达给你的心情、感受?你有没有关注她的表情和她的肢体语言? 请想一想,每个人用1-2分钟的时间,在小组内进行分享,可以参考第二张纸上的模板:
场景: 对象: 我的行为: 结果:
|
案例记录:小米
场景:咖啡厅聊天
对象:鲍鲍
我的行为:突然见到一个那么好的人,表达欲望特别强,一直是自己在说,没有关注对方说了什么,更不用说感觉、肢体语言等。
结果:聊天结束时完全不记得对方说了什么。
提问设计:针对你在刚刚的环节所描述的倾听的经历,想一想如果下次你再与他进行这样的沟通,你可以做一些怎么样的改善,预期能达到怎么样的倾听效果。 还是每个人1-2分钟,在小组内分享。 模板: 我的行为: 我期盼的结果:
|
案例记录:丸子
以前的行为:倾听到一半就会忍不住走神、不停动脑想解决问题。比如某次某朋友讲与母亲的矛盾,丸子不停地提建议,结果越提建议朋友越抱怨。
后来意识到其实很多时候别人想要的是一种理解、一种关注。
我的行为:给朋友泡杯茶,一个拥抱,认真地慢慢听他讲,关注对方的感受。
我期盼的结果:朋友抒发了感受之后,能平复心情,形成自己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