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被讨厌的勇气》 所属活动: 心理|沟通|时间|逻辑,四大主题三大级别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积极心理 学习目标: 把自己和别人的“人生课题”分开来,能够改变自己的只有自己

开场: 自我介绍三个标签:一,我是十年外企市场管理培训经验转行到家庭教育的自我突破者。二,是美国蒙特梭利国际认证AMS老师,结合蒙氏教学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者。三,我是正面管教家长讲师和中科院发展和教育心理学在职研究生,是专注于家庭教育和儿童发展和教育心理学,儿童拆书营倡导实践者。
拆书帮介绍:“拆书“是一种学习方法论,适用于以提升能力、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成人学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要把知识关联学习者的经验、规划具体的运用。“拆书”分为个人学习的拆书法和组织学习的拆书法:个人学习的应用是便签法。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法,提倡通过学习改变行为,践行“把图书的知识转化为你自己的能力”的学习爱好者社群。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今天给大家拆解书目是《被讨厌的勇气》,是非常经典的一本阿德勒的哲学课著作。

学习主题:课题分离

学习目标:把自己和别人的“人生课题”分开来,能够改变自己的只有自己

接下来请大家花两分钟时间阅读一下分发给大家的关于课题分离的拆页。大家阅读完了可以示意我一下。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现在我来对大家刚才所读拆页进行讲解。

我们可以从书中案例(父母与不爱学习的孩子)来概括“课题分离”的两个步骤:

步骤一:判断“谁的课题”,判断的准则是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

比如书中的案例:对不爱学习的孩子(不听课,不写作业),父母怎么做?


父母能代替孩子学习,听课,写作业,考试和工作吗?显然不行。

对于孩子选择“不学习”带来的后果是:成绩不好,无法升好的学校,减少了学习技能的机会。所以对“学习”这个课题,孩子学不学习,这是“孩子的课题”而不是父母的课题。


那父母能放任孩子不管,不和孩子沟通和明确双方各自的责任吗?也不行。

父母责任的角色缺失的后果是不光孩子自食其果,父母也自食其果。

父母的课题是和孩子沟通,告知孩子学习是他自己的课题。倾听孩子的选择,在需要帮助时随时准备给予援助。


步骤二:分清界限后,不干涉他人的课题。

不干涉他人的课题就是放下别人的课题。书上例子中,父母强迫,命令孩子学习就是对孩子的“学习”课题干涉了。

如果干涉别人课题会发生什么?(冲突和反抗,人际关系的烦恼,自己的负担,剥夺他人从自己的课题学习的机会和勇气)

正如中国的一句谚语(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生动形象的描述了“不干涉别人的课题.

这个”课题分离“步骤可以扩展到其他的人际关系中矛盾的处理。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便签:自己和孩子的课题分离到人际关系中的烦恼。

我和孩子之前会出现一些冲突,比如:孩子喝水,吃饭,学习等等。

有一次,当孩子迟迟不肯按照我的要求去做每天规定要完成的作业时,我心里非常不舒服,总是催促,理由是“为你好啊”。孩子大声顶嘴说:“不做作业,我要玩”。当时冒火生气。

好像孩子的作业是自己的课题一样,孩子没完成作业,我就把他的作业当作自己的一个负担,给自己压力去控制孩子和导致矛盾烦恼。


A2便签: 明天在孩子放学后在“学习”安排的课题中,我准备用课题分离的步骤来练习放下孩子的课题和做好自己的课题。

第一步:当下暂停,退出冲突(判断“课题”主体)

        对自己心里暗示说三遍”孩子放学作业的‘课题’主体是孩子自己” 。

第二步:等双方都冷静的时间去和“分离的课题”的主体沟通(说出自己的课题并倾听)

        我会问孩子“在放学作业这件事,我们的各自的任务是什么?”

        孩子可能会回答“不知道”

        我会说“完成放学作业是你自己的工作,你安排好玩和做作业的时间。8点后就是洗漱时间了。我的工作是你有不懂的地方,你可以过来找我问。你作业做完检查后可以找我签字”。

第三步:不干涉得安静的等待(处理好自己的课题,改变自己。不干涉他人的课题。)

          我不再催促强迫“现在该做作业啦”,不再唠叨“快点啦”等等。让孩子体验“不做作业”第二天孩子就交不了作业的自然后果。

                   

在遇到任何人际关系烦恼时,也可以用以上步骤去有意识的进行“课题分离”的练习。

谢谢大家,今天的拆页分享就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