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拆书家房明。我们首先来分一下组。
【图书介绍】【F】今天我们一起拆解的书是《重塑心灵》。这本书的作者是国际NLP大师李中莹,本书一经出版就成为国内最权威的NLP入门书。NLP可译为“身心语法程序学”,是一门研究我们的大脑如何工作的学问。本书较全面地介绍了NLP的历史、理论框架、基本概念等基础理论,同时提供了既安全又容易产生实效的NLP技巧技巧,以及更多与时代同步发展的新观点与新案例。【A】这本书与其他介绍NLP的书籍相比,没有过多艰涩的专业辞藻,而是站在一般大众角度,以尽量通俗的中文重新诠释英文原意,比如将英文的系统性、整体平衡翻译为“三赢”(我好!你好!世界好!)就是神来之笔。【B1】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拥有让自己成功快乐的能力,尤其是对我自己来说,《重塑心灵》就是一本可以反复阅读的书,在这里不仅可以找到让人生更有效率的方法,还可以摆脱负面情绪的羁绊,甚至可以找到如何能够做一个成功的父母以及如何让孩子过的更开心、学东西更快的方法。【B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改变我们信念系统的技巧中最快速最容易的一个——意义换框法,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负面感受中的正面意义。
换框法之一:意义换框法
所有的事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所有的意义都是人加上去的。既然是人加上去的意义,则一件事情:
第一,可以有其他的意义,也可以有更多的意义。
第二,可以有不好的意义,也可以有好的意义。
试想一下当你用一块石头去锤打一颗钉子或者赶走一只老鼠你加到这块石头上的意义是什么?它本来有这些意义吗??再想一想,一块石头可以有多少用途?
把上面问题引出的意念放在别人所说的一句话、一个行为甚至环境出现的一些情况上,你会得到什么启示?下次坐车没事做的时候,试想一想万字夹可以有多少用途。也许这样你会明白一件事情的意义,只是决定于我们的主观思想。
同一件事情里面总有不只一个意义包含其中。找出其中最能给自己帮助的意义,便可以把事情的价值改变,使事情由绊脚石变为踏脚石,自己因而有所提升。这便是意义换框法。
意义换框法对一些因果式的信念最为有效。例如:
“因为上司挑剔所以我工作不开心。”
方法是把句中的"果"改为它的相反词再把句首的"因为"二字放到最后,成为:
“上司挑剔,所以我工作积极,因为……”
然后反复地思考如何能把句子写完,要求至少有6个不同的版本,再找出其中最能够接受的句子。
以下是课程里一些学员的杰作:
使我变得更能干
使我更快升级脱离他的管治
使我更有能力去另找新工作
使我在同事之中受到最少的挑剔因而更有安全感
使我能更早创业
我要证明他不能控制我的情绪
我要证明我可以做到
使我能清静愉快地工作
能证明在这种上司之下我仍能胜任
能证明我能超越任何压力
使其他老板注意我因而创出转工的机会
使我有更优良的表现
试着挑选一条你觉得最好的,然后把整句话反复地念数遍。现在,你再念念本来的一句:“因为上司挑剔,所以我工作不开心。”你内心的感觉有怎样的不同?本来的一句和后来的一句,哪句你觉得更舒服一点?
假若我是你的一位多年好友,3个月前转了工作,今天走到你面前说,因为上司挑剔,所以我工作不开心。”你会觉得很自然地接受我的话,给我安慰、鼓励,你接受我的话的信念平台是:“上司挑剔,当然会不开心。” 现在,你把内容转了180度,刚好是相反的:“上司挑剔,所以我工作积极,因为……”而你的内心感觉比上一句更好。这是因为你内心的信念已经改变了。信念是在潜意识里,所以感觉是最好的测试标准。
【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在经历负面感受时,利用意义换框法的三个步骤,能够找到负面感受中的正面意义,从而实现从原有的负面思维框架转换到正面思维框架的目标。
【why】我先来给大家分享个有趣的故事:有个卖鞋公司派两个人去非洲考查市场,第一个人回来说那里的市场很糟糕没一个人穿鞋,第二个人说老总那里市场太好了!到现在那里的人还没鞋子穿。(伙伴发言1)大家从这个故事里得到了什么启发?没错,同一件事情,既可以有正面意义,也可以有负面意义。所以,才会有古人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既然得失总在一念之间,那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帮助我们遇事学会转念一想,多想一点正面意义,少想一点负面意义呢?
【what】意义换框法,恰好可以帮助我们借助语言模式的改变,找到一件事情负面感受中的正面意义。
【how】【细化行动步骤】(展示图1)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使用意义换框法呢?我们可以按照三个具体的步骤来完成:
(1)觉察并记录负面感受。意义换框法特别适合改变因果式的负面感受。具体格式为:
因为A(原因),所以B(负面感受)。
(2)将负面感受转换为正面感受。首先,将B (负面感受)转换为C(正面感受);然后,将句首的“因为”两个字放到最后。具体格式为:
A(原因),所以C(正面感受),因为 。
(3)选出最好的正面感受。借助头脑风暴,反复思考将“因为”后面的句子补全。最好能想出六个以上的不同版本,目的是从中选出感觉最好的那一句,并反复多念几遍,体会最开始的那句话与这句话带给你心情的变化,哪句话更舒服。
【例子】举个例子,每次我都很努力地准备拆书过级,有一次没通过,当时心情很沮丧,甚至想要放弃继续过级。后来我按照意义换框法的三个步骤,成功跳出了负面思维框架的羁绊。具体过程是这样的:
(1)觉察并记录负面感受。因为我没有通过拆书过级,所以我感到沮丧。
(2)将负面感受转换为正面感受。我没有通过拆书过级,所以我更加积极过级,因为 。
(3)选出最好的正面感受。经过头脑风暴,我想到了“因为”后面可以有以下六个不同版本:
①使我知道自己的不足。
②使我反复推敲技能点,因而对技能点的掌握更扎实。
③使我能够学会遇到失败快速调整自己的状态。
④使我学会了在过级结束后及时总结复盘。
⑤使我不急于往前冲,而是享受过级的过程。
⑥使我对知识点理解和应用更深刻,进而可形成自己特色拆书课。
以上六个版本中,通过反复诵读,我感觉最好的句子是:使我反复推敲技能点,让我对该级别技能点的掌握更加扎实。
最后,通过和最开始句子的比较,我发现我的心情明显好转,不再感到沮丧,而是心中充满了力量。
说到这里,可能有小伙伴有疑问,“因为”后面是不是一定要有6个以上的版本,我想不出这么多版本怎么办呢?我在应用该方法时一个很重要的体会是每当我思考出一个版本,都是给出事情的一个正面意义,你未必每句都能接受,但是总有一两句会给你一种合情合理,或者“啊,对了!”的感觉。所以我觉得不必拘泥于6这个数字,但是尽力思考给出多个答案是很有必要的。
总结来说,利用意义换框法,可以从负面感受中找到正面意义,从而帮助我们跳出原有的负面思维框架,转换到正面思维框架。最后,我们再来复习一下,具体的三个步骤:(1)觉察并记录负面感受;(2)将负面感受转换为正面感受;(3)选出最好的正面感受。
【A3】促动参与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场景设计】
小明参加工作三年了,虽然年纪轻轻,但工作积极努力,业绩突出。最近,小明被公司列入了提拔考核对象,但最后却没能成功晋升职位。小明感到很沮丧,他把心中的不快向他的朋友倾诉,小明的朋友给予他安慰和鼓励。
【小组讨论】(分发现场演练表格)
现在,请每两人一组进行演练。一人扮演小明,一人扮演小明的朋友。 请大家在小组中花五分钟讨论一下小明的朋友如何安慰和鼓励小明,从而帮助他找到这件事情的正面意义,心情获得好转。双方讨论需要用上原文拆解中意义换框法的三个步骤。
意义换框法步骤 | 事件:未通过拆书过级 | 事件:未成功晋升职位 |
(1)觉察并记录负面感受。 | 因为我没有通过拆书过级, 所以我感到很沮丧。 | |
(2)将负面感受转换为正面感受。 | 我没有通过拆书过级, 所以我更加积极过级, 因为 。 | |
(3)选出最好的正面感受。
| ①使我知道自己的不足。 ②使我反复推敲技能点,让我对该级别技能点的掌握更加扎实。 …… 我感觉最好的句子是: 使我反复推敲技能点,让我对该级别技能点的掌握更加扎实。
此时,我的心情: 明显好转,不再感到沮丧,而是心中充满了力量。 |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小明感觉最好的句子是:
此时,小明的心情:
|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1:
步骤(1):因为我没有成功晋升职位,所以我感到很难过。
步骤(2):我没有成功晋升职位,我更应该积极工作。
步骤(3):
①使我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
②使我能够发现工作改善重点
③使我能够把基础技能做扎实,打牢靠
④使我有更多在基层可以磨练的机会
⑤使我能够培养自己的抗压的能力,抱着平常心态。
⑥使我积累工作经验,可以自己创业
【角色扮演】
请大家花五分钟讨论,并在我发给大家的表格上,记录下讨论结果。然后,我会邀请大家通过角色扮演对话的方式分享你们的讨论结果。好了,时间交给大家。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1:
小明:琼姐,我好难过呀,因为这一次我工作那么努力,但是仍然得不到晋升的机会,所以我感到很沮丧。
小明的朋友:你没有得到晋升,所以很沮丧。那你能不能换一种说法:你没有得到晋升,所以今后你要更加努力的工作。你没有晋身的原因,你有没有总结一下:
比如可能是自己的能力不足,或者是你工作的重点并不是领导想要的,或者是在基层有更多可以锻炼和磨练的机会,你以后可能遇到的打击会更大,刚好这次可以培养自己的抗压能力,还有啊,实在大不了可以积累了经验出来单干呀。
小明:您这样说我觉得好多了,是啊,我应该在工作中沉下心来更多的关注我的工作重点是不是符合领导的要求。
小明的朋友:你现在心情是不是好多了?
小明:是啊,现在心情好多了,我会继续努力工作。谢谢勍姐开导!
总结:我们都曾经历过陷入负面思维而无法自拔的时刻,这样的时刻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绊脚石”不断牵绊着我们前进的脚步,而今天所拆的知识就如同积极心理疗法,能够帮助我们找到负面感受中的正面意义。请大家记住今天我们拆解的意义换框法的三个步骤,只要我们不断的应用和练习,相信大家很快就能够拥有将一个个“绊脚石”变为“踏脚石”的能力!
最后请大家用便签写下想对我说的话,谢谢大家今天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