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精进》 所属活动: 广州小蛮腰分舵拆书家练武场 所在级别: TF2-2 学习主题: 多线程任务切换的“三明治模型” 学习目标: 能够找到任务核心区,即无法容忍中断的部分,从而实现任务间切换

开场: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拆书家房明。我们首先来分一下组。
【图书介绍】
【F】今天我们一起拆解的书是《精进》,副标题是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这本书为大家提供了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成功七个方面的精进路径。【A】作者采铜是一位知乎上的大V,也是一位心理学博士,该书是励志类图书中非常畅销的一本,与其他同类书相比,这本书既没有随处可见的鸡汤,亦没有俯首皆的干货,而是让读者在阅读中找到能撬动我们固化思维的东西,认识自己的局限,打破局限,并提炼出知识背后的知识、方法背后的方法。【B1】这本书能够帮助希望自我提升的人建立平衡的时间观,度过真正有质量的人生;建立选择标准,解决选择中的两难困境;成为高段位的学习者;找到你的独特性,开辟个人成功之路。【B2】不仅如此,书中还给出了如何高效、即刻行动的方法,让读者在行动中增长智慧,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拆解学习此部分内容。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精进》 第三章 即刻行动 

      虽然不论从心理学还是从我们的生活经验来看,这种需要任务切换的“多线程”的感觉很糟,效率很低,但我们往往没有选择:一个任务做到一半被打断,然后去做另一个任务,然后又被打断,又去做另一个……这里有个至关重要的事实是:如果你是在非常投入和忘我的思考时被打断,那么你的“损失”和懊恼就会非常大;相反,如果你只是在做抄写一篇文档这种不动脑子的活,那么即便是频繁的中断也不会对你造成太大的影响。所以,如果你能选择好合适的中断点,中断就并不可怕,切换的损失也可以降到最低,如果说多任务工作有什么技巧的话,那么就是“对中断点进行控制和管理的技巧”。 这个技巧的前提是,我们需要对要完成的任务进行有效地剖析,区分出“容忍中断”的部分和“无法容忍中断”的部分,然后用可保证的相对完整的时间去施行那些“无法容忍中断”的部分。为此我提出了一般任务分解的“三明治模型”:

  原文三明治模型.jpg    想象它是一个金枪鱼三明治,它的中间部分是金枪鱼肉泥,吃下这个部分的努力我称为“核心思考区间”。事实上大多数任务都有一个至关重要、通常也是最棘手的部分,这个部分需要我们集中精力、非常专注地进行思考,然后将其破解,一旦这个部分被我们“吃下”,那么这个任务就已经完成了大半,余下的就是一些支持性的、补充性的工作(即“支持性思考区间”和“操作性动作区间”)。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在面对多线程任务时,了解任务分解的“三明治模型”,并能够找到任务的核心区,即无法容忍中断的部分,从而实现任务间切换时转换损耗最低的目标。

    【what】我们在工作中也会遇到手头的任务被打断,新的任务“接踵而至”的情况,这时会发生任务间的转换损耗,那我们应该如何将多线程任务的转换损耗降到最低呢?(动作:展示三明治模型图)这本书告诉我们可以将任务按照“三明治模型”进行分解。【how】也就是从简单认知到复杂认知的“三层次任务分解法”:

三明治模型.jpg

(1)核心区(第一层):认知复杂度最高,是任务中最重要、通常也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因此需要高度专注,属于“无法容忍中断”的部分。(2)支持区(第二层):认知复杂度较高,是任务中支持性的、填充性的、难度不高的事务,属于“容忍中断”的部分。(3)操作区(第三层):认知复杂度最低,是操作性体力活,也属于“容忍中断”的部分。也就是说当核心区(第一层)这只“青蛙”被我们吞下后,就可以按暂停键了,此时可以切换到其他任务上。【why】因为此时中断任务,就像8020法则一样,最重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20%已经完成了;其余80%的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非决定性的。 

       无法容忍中断的部分.jpg

    【例子】举个例子,当我们已经选好了拆页,开始准备拆书预备表时,第一步准备做什么,是先打开电脑将拆页片段整理好吗?还是从预备表的第一项图书介绍就开始写起吗?都不是。正确的答案是:设计拆书的架构。(展示我自己准备拆书过级时使用的稿纸)就拿我自己的这次拆书过级准备来具体说明吧,我会根据拆页内容,设计I环节要如何展现,特别是设计主要技能点该如何讲,先讲什么,后讲什么以及讲的时候采取什么辅助工具(如设计图表)、策略(如设计提问互动环节),然后拆书的架构就出来了。这个过程就是该任务的“核心区”。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非常专注地思考,你需要的工具,大家也看到了,仅仅是一张纸和一只笔就可以完成了。

    等你完成了这个过程,你可以选择将具体的案例填充完整、打磨现场演练逐字稿等内容(“支持区”)。

    之后,就是为预备表中的内容绘制图表或者增加提示语(“操作区”),这时你并不会太介意被打断或者自己主动中断任务,因为在某种意义上,这个任务你已经完成了。  

【预防可能的异议】这时候可能大家会觉得我想到的核心区好像和你不一样呢,如何才能知道自己是否准确地划分了三个区间呢?其实,这里的关键不是如何做到精确区分一个任务的三个区间,三明治模型更强调的是需要大家预留出时间精力高度集中地先来完成任务中你认为的最烧脑的部分,此时就算中断任务,转换损耗也是最低的。所以是否能准确区分后三个区间已经不再重要了。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2催化应用(分步催化1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我们来想象一下,现在可能有两种场景,一种是工作日的场景,另一种是休息日的场景,请大家跟着我的描述想象一下下面哪种场景是你最常会遇到的?

今天是一个忙碌的工作日,你坐在电脑前,给自己倒了一杯热茶,准备开始忙活预先想好今天要完成的任务,可能是完成领导指派的PPT或报告,或者写策划文案或论文,此时的你深吸一口气,撸起袖子,准备争分夺秒大干一场,因为你知道接下来有可能领导一通电话就会把你的任务打断而给你安排新活儿,或者有同事跑来跟你沟通工作问题而让你无法专心,大家想想在工作中你有可能会被打断的任务会是什么呢?

又比如这是个难得的不用加班的周末早晨,你早早起床,坐在家里的书桌前,家人都还在熟睡,你想着终于可以安静地准备拆书过级了、或者写一篇文章,又或者是准备一次微分享文稿。此时的你内心提醒自己要集中精力赶快做,因为你知道一会儿孩子就会醒来缠着你陪Ta玩,或者爱人会央求让你陪Ta看场电影、逛逛街,大家也可以想想那个在生活中你有可能会被打断的任务又是什么呢?

请大家用2分钟的时间思考,然后我会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1

    我目前最害怕被打断的任务是准备拆书过级预备表。由于工作原因我都是周一休息,周一上午我会拿出一上午的时间来准备预备表,但是中间总会有朋友电话或者微信叫我出去喝茶、逛街、聊天,所以老是因为这些原因打断我准备预备表。一旦被打断,就很容易思路卡壳。

A2催化应用(分步催化2

   (请大家思考并想出具体任务后)此时,你突然想起今天拆书中的“三明治模型”,你停下来问自己,这个任务中哪些事情是核心区呢?也就是属于无法容忍中断的部分。请在小组内分享你的任务核心区。时间4分钟。(过程中提醒大家仅需写出哪些事情属于核心区即可)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1

预备表中我觉得特别无法容忍中断的部分是I的部分,这部分是我任务中的核心区,我一定要将I的整体思路设计好后,才能停下来做其他事情。


结语:

    我们都曾经历过在全神贯注时被打断的无奈,但实际上多线程工作在生活中是不可避免的,今天所拆的知识就是要帮助我们如何正确的在多个任务中进行切换,请大家记住今天片段中提到的两个关键词 “核心思考区间”和“无法容忍中断的部分”,只要我们不断的应用和练习,相信大家很快就会拥有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的多线程工作能力!

    最后请大家用便签写下想对我说的话,谢谢大家今天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