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关键对话》 所属活动: 【拆书帮翰林分舵NO.18场活动】 所在级别: TF2-2 学习主题: 了解动机,学会倾听 学习目标: 了解动机,学会倾听

开场: 自我介绍(预计用时40秒):
大家好,我是申江,就是上海别称的这两个字。喜欢读书,践行,分享。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希望我们的小朋友们能尽快地赶上我们拆书帮的队伍。


图书介绍(预计用时1分半钟):
今天要分享的是《关键对话》里的章节。

F: 《关键对话》是一本有关沟通类经典书,这本书一经问世便高居纽约时报、商业周刊,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榜首位!《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者史蒂芬·柯维为这本书作序推荐!
A:与其他同类书籍相比,这本书背后有一整套的培训体系,它是由四人合著的,这四个人分别来自培训,演讲和咨询界,是沟通领域的专业人士,这本书是他们长年的研究成果。本书详细剖析了人们在沟通上常见的盲点,并提供了许多立竿见影的谈话、倾听、行动技巧,辅以丰富的对话情境和轻松幽默的小故事,帮助读者以最迅速的方式掌握这些技巧。
B:如果大家在沟通中碰到困难,遇到难以应对的难题,可以从这本书中找到沟通技巧,用四两拨千斤的方式,达到书名上写的目的,即营造无往不利的事业与人生。

今天要拆解的是书中第8章中,“了解动机:如何帮助对方走出沉默或暴力状态“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主题】了解动机,学会倾听

【图书】《关键对话》 P139

【章节】第八章:了解动机:如何帮助对方走出沉默或暴力状态

 

要想鼓励观点的自由交流,帮助对方摆脱沉默或暴力的错误应对方式,你应当了解他们的行为动机,应当在对话中表现出巨大的好奇心和耐心,只有这样才能恢复安全感。

然后,你可以使用四种有效的倾听技巧,从对方的行为中寻找潜在的动机。

-    询问观点。 表明你很有兴趣了解对方的看法

-    确认感受。 通过表示高度理解对方的感受增强安全感

-    重新描述。 当对方说出自己的看法是,你应当重述他们的表达,表明自己不但理解其观点,而且鼓励他们分享内心的想法

-    主动引导。 如果对方还是退缩迟疑,你应当“先发制人“, 对他们的想法或感受做出最符合情况的猜测。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

西方说说服别人的一个最好方法是用你的耳朵。中国的老话说,听话听声﹐锣鼓听音。倾听其实不像我们想得那么简单。很多时候,you hear,but you don’t listen.那么你会听吗?听什么呢?听得是动机,听的是对方的真实意图。通过听我们可以营造对话的安全感,保障自由的交流。

 

我们可以使用4种倾听技巧,寻找潜在动机。

1.  询问观点(ask), 表明你很有兴趣了解对方的看法

2.  确认感受(repeat), 像镜子一样描述外在表现,通过高度理解对方的感受增强安全感

3.  重新描述(reorganize), 当对方说出自己的看法是,你应当重述他们的表达,表明自己不但理解其观点,而且鼓励他们分享内心的想法

4.  主动引导(repoint), 如果对方还是退缩迟疑,你应当“先发制人“, 对他们的想法或感受做出最符合情况的猜测。

 

我这里想把这个AMPP简化成1A3R, A还是ask,询问,R呢,就是Repeat,reorganize,和 repoint,就是重复来确认,重组来鼓励,重指来做推测。

 

大家可能会说,当我们倾听时,只要明白对方的意思了,就行了,需要那么麻烦过这4个技巧吗?事实上,我们往往是以为我们听明白了,其实并没有明白。很多时候我们倾听时并没有想象得那么专注,听个大概,字面意思,就急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走这四个技巧的话,一是容易忽略和误解对方的意图,也没有给对方孤立和肯定,结果可能并不利于我们的沟通。所以开始要学习走这4个技巧很麻烦也难,却值得我们通过反复练习习得的。

 

我自己有一个栗子,

孩子有一天放学回家有点闷闷不乐。

我就询问情况,今天学校发生什么事儿吗?

他说,老师就把我球收了

我就确认感受,你听上去好像有点不开心?

他说,嗯,在教室门口,我抱着球掉地上了,老师就把我球收了。

我重新描述,你觉得生气,是老师把你的球收了,你没有球玩了,是这样吗?

他说,收就收呗,反正那个球我本来就想放在学校的。

我主动引导,那你是觉得老师不应该收你的球吗?

他说,是啊,我又不是在教室里踢球,抱着球,球掉了嘛,而且也没规定走廊里不能玩球,这个老师天天给我们唠叨规则,真的很烦人啊。

我又继续询问,你是觉得老师制定规则多所以不开心吗?

他说,她这个规则那个规则,学校里哪有这么多的规则啊,她就是她想怎样就得怎样,重来不听同学的解释。

我确认说,你是觉得你给她解释了,她不听,所以觉得不开心吗?

他说,是啊,和她解释也没用,她重来就是想怎样就怎样。

 

想想如果我当时没有询问,没有后面的确认,描述和引导,可能不会知道孩子怎么了,也不了解他的不开心是因为是没有球,还是别的。也不会因此挖掘出来还有一些别的事情,让他对他的老师有看法。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请大家回顾一下,最近和家人,同事,交流时,觉得因为没有听出声儿,产生的误解,因为没有留意,错过原可以更深入的了解对方动机的机会。

 

A2(预计用时7分钟,其中分享2分钟):

 

分步催化1:然后想请大家想一想,经过今天的学习,你会在这种情景下怎么倾听。请大家小组里分享一下。

 

分步催化2:规划行动步骤:

大家刚才分享了一些栗子,请大家做一个具体的行动规划,什么时间,怎么应用这4个技巧。可以写一下,我再请小伙伴分享一下。

总结(预计用时30秒):

我们知道繁体字的听是怎么写的吗?聴,对了,就是耳十目心,希望大家通过今天的这个学习,学会专注而智慧的听,在生活当中,听出动机,营造对话安全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