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在脑袋一侧猛敲一下》 所属活动: 【静安寺分场】这一次,只要思维!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打开思维枷锁,提高创造力 学习目标: 打开思维枷锁的方法

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孙雷。三个标签:爱读书、爱旅游、爱健身。

拆书和拆书帮介绍
拆书”是一种学习方法,适用于以提升能力、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成人学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要把知识关联学习者的经验、规划具体的运用。
拆书分为:个人学习的拆书法和组织学习的拆书法。
个人学习的应用就是便签法;组织学习的应用就是一位拆书家拿一本书加工出一场现场学习,引导和促进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己用。
在拆书学习活动中,拆书家扮演的是引导者、促动师、催化师的角色,启发、引导学习者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促进学习者把知识转化为行动,践行“知行合一”。
拆书帮是公益性的自发组织,使命是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共同学习拆书,成为拆书家。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如果一个人只需要表明一种想法,他通常会提出“有把握的想法”,而不会去试一试提出不那么容易被采纳的意见。这种状况无法为创造性想法的产生提供理想的环境。我告诉他们提高创造力的一种途径是

寻找第二种正确答案

  第二种正确答案,尽管它可能不合常理或离奇古怪,却经常恰恰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所需要的。

找到第二种正确答案的一个技巧是,改变你思考问题时的提问方式。例如,有多少次你听到有人问“答案是什么”、“这是什么意思”或“结果是什么”。这些人都在寻找一种答案、一种意义、一种结果,而那就是他们得到的全部——只有一种。如果你训练自己去提出有多个答案的问题,如“有哪些答案”、“有哪些意义”、“有哪些结果”,你会发现人们就能思考得更深入一些,并提出一种以上的想法。这一点正如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莱纳斯·鲍林( Linus Pauling)所说的那样:

获得一个好想法的最佳方法是拥有很多个想法。

  你可能不会用到所有这些想法,但在你大量的想法中,肯定有一些是有价值的。这就是为什么职业摄影师在拍摄重大题材的时候总是拍很多张照片的原因,他们可能会拍20张、60张,甚至100张。他们变换曝光时间、照明设备、滤色镜等等,因为他们知道在他们拍摄的所有照片中,只有几张能够捕捉到他们想要的东西。对于创造性思维来说,道理也是一样的:为了得到一些好的想法,你必须想出很多种来。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原书中列举了十种提高创造力的方法,这个片段分享了第一种提高创造力的方法,就是寻找第二种答案,这里的第二种我理解是大于等于2的意思。

那么怎么找到第二种答案呢?作者告诉我们改变提问方式、提问用词?

我们先提出问题,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找到答案,我就就会顺着这个问题的方向去寻找答案。

大家脑海里想一下这个问题,你应该怎样保存鱼,才能让它没有腥味呢?有多少种可能性。

1.       问题:生鱼有腥味,如果做熟了呢?

答案: 一钓上来就立刻做熟

2.       问题: 常温下有腥味,其他温度下呢?

答案:把它冻起来

3.       问题是: 味道会扩散,我不让它扩散呢?

答案: 用纸包起来

4.       问题: 腥味通过空气传播,要是换一种媒介或者环境呢?

答案: 把它放在水里

5.       问题:是什么散发的腥味?是鱼?把鱼改变了呢?

答案:我可以不再吃鱼,改吃鸡

6.       问题:我不喜欢吃鱼,还想消除掉腥味的源头呢?

答案:养一只猫

7.       问题: 有没有可能用味道掩盖住呢?

答案:点一只香或者喷点香水掩盖住腥味

8.       问题: 是哪个部位产生腥味呢?假设是鱼头呢?

答案: 把鱼头剁掉

再来卡一个改变你的提问用词的例子

如果建筑师看着两个房间之间的一块空间想“我应该用什么‘门’”把这两个房间连起来呢”,那么他将设计的就是一道门。但如果他想“我怎么设计这个‘通道’呢” ,他可能就会进行不同的设计,

比如一个走廊,一个净化空气的帘子、一条地道或者一个天井等。不同的词语会引发不同的设想,使思维朝不同的方向发展。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分享A1便签

拆书帮每次拆书都有一个自我介绍的环节,98%的小伙伴我发现都会按一定的格式来进行介绍。能否想出多个答案呢?改变提问的方式?

1.       能不能不按照格式来呢?从好玩的角度考虑

2.       怎么说才能让在众多的介绍后,让其他人容易记住呢?从让听众印象深刻的角度考虑

3.       从时间的角度考虑,一定要三分钟嘛?我是否可以准备一个30秒的版本呢?比如在电梯里面遇到一个重要的客户

4.       我说三分钟,大家听三分钟,算算这是多少时间。如果把时间看做钱的话,从投资回报率的角度考虑,怎么让别人值得花三分钟来听我讲--- 容易记住、让大家放松、能够快速脑海中画像。

而我又怎么样利用好这三分钟呢?

5.       从刻意练习的角度,我每次要不要都挑战自己换一种方式,那样十次就会有很多排列组合。好,下面是我的一个自我介绍的练习

大家好,我是孙雷,很好记,孙红雷不红。一个七上八下的80后。七上指的是工作中的状态像70后,八下是生活中玩的时候像90后。工作性质是“卖“的,大家别误会,卖艺而已不卖身,从事客户管理工作。三个标签:

爱锻炼—身体是1,其他是0.

爱读书—好比和不同思想的人聊天,针对某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

爱旅游—喜欢去开放的接触不同的风土人情,发现很多有趣的事情,打破自己思维中很多的条条框框,比如:

会帮助我理解这个东西是可以这样吃的?

原来陌生人也可以愉快的聊天的?

东西方的流行歌曲差别这么大啊?

都是人类,只有我们的游戏规则是最好的嘛?

分享A2便签

最近我家附近的健身房装修了,我没有办法去游泳、锻炼,因此就给了自己一个借口,开始懈怠没有坚持锻炼。利用当头一击的办法,改变提问方式,想象多个方法。

如果从地点提问,只能去健身房嘛?

可以每周三次,每次40分钟原地踏步看电视。

器械角度,只能用标准的健身设备嘛?

也可以利用身体自重做一些力量训练,每周三次,每天训练3-4组,例如平板支撑,俯卧撑等。

时间的角度,只能利用整块的时间吗?

可以去小区散步。每次走路出门书包里放些水和书,用右手拎着,克服左右不平衡的关系。

能走的时候不坐车,能走的时候不坐电梯。

灵活性角度

参加单次的俱乐部活动,每周一次,每次40分钟到1小时,可以做一些HIIT训练,有氧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