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行之有效的正面管教工具》 所属活动: 东莞筹备分舵第二十四期线下拆书活动通知 所在级别: TF2-2 学习主题: 如何引导教育孩子,让孩子学会自主? 学习目标: 学员学会引导孩子制作有效的惯例表,还孩子自主权

开场: 大家好,我是拆书家黄金凤,有什么办法可以避免混乱的学习或者生活工作状态,有人脑海中立刻想到了一种办法,就是做计划,这是个好办法,学生上课有课程表,工作时候有工作计划,那么针对幼儿时期孩子是否有一种避免失控局面的方法,有专家提出思考,可以建立一种习惯规律养成表也就是惯例表,那么现在新的问题就来了,惯例表的制作是大人做还是孩子做?怎样的惯例表才是对孩子真正有效的惯例表?在接下来的拆书中会分享如何引导及制作这种帮助孩子自律的惯例表。在拆书前先分成两个组,左边一组右边一组。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行之有效的正面管教工具》第104页

本章运用惯例表作为正面管教的主要工具。

含义:惯例表,就是把日常应有的行为习惯,通过书写、画画等方式表现出来。它还有不同的名字:日程表,规律表等等。

关键态度:给以孩子掌握自己生活的权力。

技巧:

找到需要制作惯例表的时间段;

通过启发式提问和“头脑风暴”,引导孩子想出时间段内的事情和内容;

可以用照片、画画、贴纸等各种方式完成制作;

让孩子参与,越多越好。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图书介绍】

F:我们今天分享的书名为《行之有效的正面管教工具》,作者甄颖,“正面管教”40年前源于美国,以奥地利心理学家的“个体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由简尼尔森和琳洛特等教育专家完善,是一个专注相互沟通的,体验式的家长教育体系。本书讲述的主要就是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

A:本书具体有以下四大优势:
1、工具式编排和案例式分享大幅降低家长接受正面管教的门槛;
2、12个正面管教工具好评如潮非常接地气,;
3、管教故事真实有效;
4、国际化视野角度点评诚恳有力,直指人心。
B:面对日常教育类书籍阅读中,学术类的和带案例讲解类的书,哪类你会更感兴趣?国外的案例和实践过的中国老百姓案例,哪个对你更有借鉴意义?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后者,而本书恰好戳中这些痛点,满足我们家长的喜好,正面管教工具一目了然,家长们不但从书中学到易学实用的方法和工具,还可从真实的具有言传身教效果的实际案例中模仿演练,解决孩子睡觉吃饭拖拉,不听指令、轻易放弃等日常问题,帮助家长找到引导孩子自信,自律,拥有强大内心力量的成长途径。

 

【I】拆书家讲解引导

【亲身案例】为了培养孩子喜欢运动,音乐,阅读,自律等习惯,我曾经给孩子做过这么一个惯例表:7:30起床后磨耳朵,13:00午休,20:30睡前音乐音律培养,20:30上床喝牛奶讲故事,21:00关灯,饭前饭后洗手,早饭晚饭半小时后的运动,睡前刷牙,在马桶拉臭臭,回家后先换鞋后洗手,谁先拿到的玩具谁先玩

【案例失败结果】然而,尽管这个惯例表已经做得非常简单易行,但实际是有些规则并不受孩子待见,例如睡前刷牙,到了规定时间,孩子找各种借口不配合刷牙甚至拒绝刷牙,有时候睡前放音乐孩子说我要听故事,回到家有时候还是会喜欢穿着鞋子直奔游戏区……

【原文拆解】阅读原文后发现,这个计划是我的计划而不是孩子自己的计划。根据原文片段,属于孩子的惯例表应该让孩子更多地参与制作惯例表的过程,通过启发式提问和“头脑风暴”,引导孩子想出时间段内的事情和内容并作排序,最后用一些有趣的如画画、照片等方式可视化。这里强调给予孩子掌握自己生活的权力,帮助他们建立自律的性格。

【拆页行动建议】接下来我会这么跟孩子一同优化这个惯例表:“NEO想一想,我们白天和晚上都要做哪些有趣的事情啊,除了洗澡后喝牛奶讲故事,还有哪些好玩的事情哈,对啊,饭前要搓泡泡洗手,吃完饭后接下来我们要做什么呢,对啊,饭后要漱口,另外,桌子上面的照片有没有你觉得好玩事情呢,哦,原来还有回家后要换小猴子拖鞋要洗手,那是先换鞋还是先洗手?哦,对,还有睡前用火车牙刷刷牙,用大象马桶拉臭臭……哇,NEO的一天要做这么多有趣的事情,太开心了,我们一起来将这些有趣的事情排个队,然后粘在大白纸上吧,哇,NEO粘得非常认真,这个惯例表被NEO粘得像长长的托马斯一样酷,现在,我们手脏了怎么办,手洗完之后我们接下来要干什么事情呢……”在这个行动中,我与孩子一起“头脑风暴”,运用启发式提问一步步引导孩子自己想出每天要做的事情,提前将相关动作照片打印出来,给孩子作联想思考,并且每做一件事情就来到惯例表面前指给NEO看,并鼓励他引导他想出下一个行动动作。从计划要执行每个环节都让孩子参与,让孩子自己去制定规律,执行规律,监测规律。

【预防可能的异议】

大家有部分人可能会觉得孩子这么小,要求这么多,孩子多累啊,殊不知,每天都发生各种各样的新鲜事,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会在不断变化中,建立惯例表,让孩子有规律的生活,孩子反而觉得更有安全感,并且让孩子早点参与制作他们的惯例表,会提高他们的归属感和成就感,如果孩子很小没关系,你试试看,在实践中你会找到答案的;

还有一些人会觉得太麻烦了,生活不是应该随意随性些么,来场说走就走的旅程不是挺好的么?殊不知,对孩子而言,容易理解执行及灵活的惯例表更利于孩子成长,一切都是可预知的,遇到问题习惯有明确的指引,孩子才不会对未来发生的事情产生担心和恐惧;

更有一些人疑虑,惯例表心里有数就好,没必要用这么正规的方式呈现吧,就算做出来了,没有做到那岂不是白费劲啦,惯例表可视化会让孩子更有成就感并且可以时常提醒孩子,做出惯例表计划但实际没有做到也没有关系,不断尝试不断调整不断摸索并不断坚持,孩子内心有个强大的驱动力,只要我们给孩子自由、信任和方法,孩子会比大人更加自律,你会收获更多惊喜。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2】催化应用(分步骤化1)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孩子晚上不想睡觉、早上不想起床,想一直听很多很多的故事,想吃某样食物但不想洗手,回家后不换鞋直接往里走,……请回想一下,哪个场景让你感觉特别无力,特别疲惫,特别失控或者无可奈何,当时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孩子的反应具体是怎样的,请在小组内分享一下。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员晓勤:我家孩子晚上睡前很喜欢跟我一起读书、听故事,往往到了睡觉时间,还不肯结束,一直要求我继续读书。而我就觉得很焦虑,担心第二天起不来。而孩子却一直在要求读书、讲故事,没有联想第二天的事情。

非常感谢晓勤分享。

 

【A2】催化应用(分步骤化2)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针对您要引导其养成的规律习惯目标,结合刚刚提到的场景以及未来可能会遇到的状况,请想一想,将如何应用刚刚学到的制作惯例表方法,引导孩子自主制定规律表并养成某习惯,请简要写在便签上,一会请一两位伙伴分享一下。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员许晓勤:

我计划运用片段教的这种办法,让孩子跟我一起来制作惯例表:

首先,让孩子来参与,用引导式提问,问他每天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有哪些?先列出来。或许工作日和周末也有不同呢。

其次,再与孩子讨论,除了必须做的这些事情还有没有其他好玩、有趣的事情可以做呢?再列出来添加进去。

再次,让孩子参与到执行中。每天跟孩子一起来执行,如果发现惯例表有跟实际不相符的,可以再讨论和调整。

非常感谢晓勤分享,晓勤很好应用了启发式提问及与孩子一起头脑风暴,并鼓励孩子主动参与整个过程,这些技巧都应用得非常好。

 

【小结】相信大家已经明白惯例表将可能带来的惊喜,并且通过刚刚的练习学会怎么应用“找契机、启发式提问和头脑风暴、引导排序、有趣呈现、让孩子参与”等技巧,引导及与孩子一同制作属于孩子自己的惯例表,让孩子更有安全感,让孩子更有自律


mmexport149915378902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