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行之有效的正面管教工具》 所属活动: 东莞筹备分舵第二十三期线下拆书活动 所在级别: TF1-2 学习主题: 如何正面引导孩子以达到教育孩子目的? 学习目标: 学员能利用“共情过程”的两个步骤引导孩子,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开场: 大家好我是今天拆书家黄金凤,很高兴大家来到我们拆书现场.本次拆书目标是掌握共情关键点,并学会使用“共情过程”的两个步骤引导孩子,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我们在拆书前先成两个小组,前面的几位小伙伴一个小组,后边的小伙伴为一个小组,一会儿我们会按照分组进行讨论。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行之有效的正面管教工具》第16页 

“共情”是心理学术语,又叫同感、同理心。共情的过程是:

一、辨认孩子的感觉,包括正面感觉和负面感觉;

二准确地用语言表达出来。请大家看微信,看完的小伙伴请示意。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图书介绍:

我们今天分享的书名为《行之有效的正面管教工具》,“正面管教”体系40年前源于美国,以奥地利心理学家的“个体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由简尼尔森和琳洛特等教育专家完善,是一个专注相互沟通的,体验式的家长教育体系。本书按照家长学习偏好,以11个深受中国家长欢迎的代表性工具入手,用家长真实案例来介绍正面管教方法和理念。工具式编排和案例式分享大幅降低家长接受正面管教的门槛。让正面管教可以帮助到更多家长。作者甄颖,美国认证“正面管教讲师”,简尼尔森亲导中国讲师,其微博上的自我介绍是“做想给、会给孩子自由、尊重、权力的妈妈”。

 

【I】拆书家讲解引导

【拆页讲解】本片段主要强调共情的过程首先辨认孩子正负面的感觉,这里强调家长要全盘理解和接纳并认可孩子出现的这种感觉,然后才能引导孩子准确表达或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希望。无论是正面的情绪还是负面的情绪,无论是好的行为还是坏的行为,情绪本身是没有对错之分,如果先入为主,认为孩子不可理喻,认为孩子不需要这种矫情的共情,那自己就带着某种色彩看孩子,自然就无法辨认、接纳和认可孩子。

【亲身案例】现在这里分享我自己的一个案例,我们家孩子不喜欢在马桶上拉臭臭,有几次在孩子准备拉臭臭时候,专门跑去将孩子的小马桶拿过来,孩子推手说不要。我就各种哄,说蓝色的马桶多有趣啊之类的,孩子非常生气将马桶扔开,甚至还大吼走开。当时我想,这孩子咋这么倔……。现在细想一下,孩子当时真实感受是,他就是不习惯也不喜欢用这马桶,而我却只是一味强调孩子你应该喜欢和使用这个马桶,当时我并未去深入辨认及理解孩子的感受,也没有接纳及认可孩子不喜欢马桶的这个感觉,更没有引导孩子准确表达或引导孩子说出他的希望。

正面例子优化】基于原文提到的辨认和语言表达的两个关键步骤,下次孩子拒绝在马桶拉臭臭时,我会尝试以下步骤共情,蹲下来温和地看着孩子并对他说“你不喜欢在马桶拉臭臭是不是因为坐在上面不舒服?还是因为这个马桶不好看?你在拉臭臭的时候,不希望妈妈打搅你对吗?你知道吗,如果你在客厅里面拉臭臭会把客厅的花都熏臭了,把客厅里你爱吃的葡萄也熏臭了,怎么办?巧虎最喜欢在哪里拉臭臭哈,快看,原来巧虎喜欢在小马桶上拉臭臭,那你喜欢在小马桶还是大马桶上拉臭臭……”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经验

接下来请各位伙伴想一个你在生活中经历过失败共情案例,在小组内作分享,时间是5分钟。

刚刚大家的讨论非常激烈,下面请一个小伙伴分享下自己关于共情的失败案例。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员晓勤:前段时间,因为计划与孩子分房睡觉,也折腾过一段时间。我在书上了解到,孩子长到适龄学童年纪时,最好是与父母分房睡觉,书中列举了很多好处。回到家,我就跟儿子说:“宝宝,今天开始,我们要分房睡了,你要回去你的房间了。”儿子听了,一脸不情愿,说:“我不要,妈妈在哪里睡觉,我就在哪里。”现在想来,还真的是有点不管不顾啊。我就硬是把小孩推回他的小房间,结果,每天晚上大家都睡不好。

非常感谢小伙伴们分享的关于共情的失败案例。

 

【A2】催化应用

请各位伙伴根据刚分享的失败案例,应用片段提到的辨认和表达两个方法去作共情,并用便签写下你计划的可操作的步骤,时间是1分钟。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员晓勤:

这个片段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办法来解决我上述的分房问题。我想试着用这套方法来看看效果。

首先,辨认孩子的感觉。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人、有自己的思想,我们不可以无视他的感觉,无论这种感觉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因为这种感觉是真实存在的,我应该要去辨认它,而不是忽视它。我想尝试着问问孩子:“你自己睡觉是不是感觉到黑啊?是不是想多一点时间跟爸爸妈妈待在一起呢?“

其次,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宝贝,其实爸爸妈妈是爱你的。我们每天都希望能多一点时间陪着你、待在一起。但是并不是说你睡在小房间就不是跟爸爸妈妈在一起了。宝贝,你看看那些小BB,他们在用奶瓶喝奶。你小时候也这样,因为那时候你还没有长出牙齿来吃食物呢。但是,当你长出牙齿来,爸爸妈妈就开始教你怎样用牙齿来吃食物、后来你就不用奶瓶了。你现在已经是大BB了,能在自己的小空间里睡觉,爸爸妈妈也是时候要教会你这一点了。”

晓勤有效使用辨认和表达技巧进行共情,引导非常好。

 

【小结】下面我们来简单回顾下今天拆解的主题,共情包括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辨认孩子的感觉,包括正面感觉和负面感觉;第二个过程是准确地用语言表达出来。 今天大家都应用了这两个是指点去催化学习应用,非常感谢大家分享,谢谢。


QQ图片2017070417393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