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与自己的企业共命运》 所属活动: 上海喜乐分舵206期(现场拆书) 所在级别: TF2-2 学习主题: 企业就是你的一个家,你不是过客 学习目标: 一念之转,转变对待企业和老板的态度,为自己营造舒心和谐的工作

开场: 当我们谈到工作时,你对于自己的公司,有深度的链接和归属感吗?当你结束了短暂的假期而想到第二天要去上班时,你的心情是期待和充实?还是烦躁和厌恶?
如何改善我们和工作的关系,如何为自己营造舒心和谐的工作氛围?周六在外文书店,我们一起拆《与自己的企业共命运》,重新审视我们与工作的关系。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打招呼+FAB图书介绍【2分钟

大家好,刚才我已经做过一次自我介绍了。我是羽美人,喜乐的会员发展长老。

 

F今天我要拆的书是《与自己的企业共命运》。这是一本职场主题的书籍,主要探讨个人与企业,员工与老板、客户之间的关系。

A这本书的作者成杰,是一位80后企业家,是上海巨海集团创始人,是全国十佳企业内训师。在过去的13年里,他在全国125个城市巡回演讲了3300多场,可以说对于职场、领导力、管理学方面的研究相当透彻。这本书就是他演讲与培训内容的精华版。

B当我们谈到自己目前的工作时,我想请大家想一想,对于你的公司,你的同事和老板,你有深度的链接和归属感吗?当周末结束,你想到第二天要去上班,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期待,充实?还是烦躁,厌恶?你能否在每日工作中处于一种内在和平的状态?

其实,不论我们是否愿意承认,我们生命的大部分时间,都会耗费在工作上,我们与公司、同事之间的关系,将直接决定我们的生活状态和生命品质。如果你和工作的关系还没有达到十分的和谐,那么这本书能够启发我们重新去审视这份关系,并从自身开始改变。

接下来,我们看拆页,看看我们可以怎样一念之转,转变对公司和老板的态度。



R·阅读原书拆页【1分钟】

2-2要求:所选拆页包含HOW的内容;且总内容未超过2页图书内页

我在《企业制胜之道总裁研讨会》的课程中,当讲到企业文化的时候,我会给企业家分享一篇名为《企业与家》的短文,内容如下:

员工把企业当成家,企业会把员工当做家人;

员工把企业当成旅馆,企业把员工当做客人;

老板把员工当家人,员工把老板当家长;

老板把员工当工具,员工把企业当道具。

如果你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一样对待,那么企业就能够为你提供家庭般的温暖和动力。你能否在企业中体会到家庭般的温暖,自身的事业发展目标是否可以更大程度上得到企业的支持,这些常常取决于你长期以来对自己所在的企业是否热爱。

有个很好的方法能够转变你对于企业的态度:在任何时候,提起你的企业,请说“我们的企业”,而不是用其他称呼;在任何时候,提起你的老板、同事,请说“我们的老总/主任”,“我们的小张/王姐”。而且,在内心深处也要发自肺腑地把他们看成是自己的家人,想一想,如果他们是你的家人,你会用怎样的态度看待他们呢?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环节【5分钟】

□2-2要求:有举例子说明;有提到学习者可能产生的异议,并给与了预防性的讲解。

 

这个拆页中讲到,我们对待企业和老板态度,直接决定了企业对待我们的态度。

有多少人是把自己的公司当成旅馆的呢?旅馆嘛,反正又不是我的家,东西随便用,毛巾啊被子啊弄脏了也无所谓,我们不会它们当回事,也不会把里面的工作人员当回事,所以这样的态度,使得公司也就把我们当成顾客,只是彼此的一场交易,有没其他所谓。

这就是我们大部分和自己公司的关系,旅馆和顾客,工具和道具。

但是有没有可能,我们换一种态度,让自己和公司有更深层度的链接,和老板、同事之间有一种家和家人一样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让我们在每天的工作中能够找到一种温暖、支持和依靠的感觉。

如何让公司和家之间产生相似性呢?

拆页中提到了几个方法。第一步是转变我们的称呼,用第一人称。第二步是转变思维,想想看如果是我们的家人,我们会怎么对待。

我给大家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

我刚刚工作那会儿,我在自己单位,我真的是对这个单位没有任何归属感。当时我的想法就是,就觉得这是个国企嘛,工资待遇还不错,但是他里面的人和事,和我的梦想,没有任何关系。那时,我对公司的态度是若即若离的,就像是一场交易。再加上我的领导是一个要求高、很以自我中心的人,我当时非常烦他,上班对我来说很痛苦。

这也是我加入拆书帮的动因,当时就是想提高自身能力,等翅膀硬了就辞职。但是,当我读了这本书以及同主题的书籍后,我做了一个改变。

第一步,我有意识地改变了称呼。在任何时候,不管是跟朋友还是跟家人聊天,当提到我的单位,我的领导的时候,我始终都称呼“我们的蒋主任”、“我们的领导”、“我们主任说……”、“我们的领导是这么要求的……”

第二步,我转变了思维。

每一次当我看到单位里同事、领导,他们的缺点,以及我觉得烦的时候,我就问自己:如果他们是我的家人,我会因为家人有缺点,就不再爱他了吗?

我们的家人之间尚且都还有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互相误解的时候,我如果把他们看成家人,我是不是就更能够理解他了呢?当我的思维这么一转过来以后,我发现我看他们的眼神都变了,就是,我更愿意去倾听他们说话,开会的时候,我也愿意更多的去理解支持和包容他。这样一来,我给自己打造了一个非常温馨、舒适的工作环境。

我现在可以说大部分时间在单位里,是有一种开心、和谐、彼此很友善的关系。

预防可能的异议:

讲到这里,有的小伙伴可能会说,你把老板当家人,可人家也许就把你当个工具。是的,很有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是,大家想一想,当我们这么做了以后,我们就真的吃亏了吗?没有。

当然,这里面有个界定需要清晰,当成家人看待,并不是说要无限度满足对方所有要求,要委屈和牺牲自己。因为即便是家人之间相处,也要有各自的界限,也要讲原则和彼此尊重。所以该拒绝的时候拒绝。这和我们拆页中谈到的,转变思维态度之间并没有矛盾。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2环节【2分钟】

□2-2要求:分步催化中,提问中包括情境或场景,有学习者受启发联系到自己的具体应用场景。

     

按照刚才的分组,我们来讨论一下这个场景。

大家在脑中想象一下,五一假期之后,上班第一天。你到了单位,走进你的办公室,这时你突然看见你的某一位上司,拿着一堆材料向你走过来。你的心里顿时一紧,因为首先这位上司你之前并不是很喜欢,其次你预感到他要给你布置一些难做的工作了。请大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想一想,会是一些什么样的工作,请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并用2、3个词语形容你当时对这个任务以及对这位上司的心情。

 

 

A2【8分钟】

□2-2要求:分步催化中指令清晰,有学习者根据指令,规划出了以后可以如何做的具体计划。

 

好的,有小伙伴写完了。

这时,你看着这个头疼的任务和这位头疼的上司,你突然想到了五一假期的第一天,我们学到的这个拆页,于是你决定,从今天起,用一个全新的态度来重新看待你的工作和老板。

运用今天所学的理念和方法(转变称呼、转变思维),和小伙伴讨论一下,你可以怎样转变称呼和思维,以改变自己和企业的关系?

    

    请大家在小组里讨论一下,一会儿我们来分享自己的下一步行动。

 

学习者分享:我最近就遇到了一个问题,我的老板让我把我们Team的所有资料整理到印象笔记里。我当时接到这个任务就头很大,就觉得说这么多资料我全部都要归档、还要去找、去整理,我其实当时心情很烦的。刚刚学了这个方法,如果从转变态度来看的话,我问自己:这件事情最终的目标是什么?我就想到,如果整理好其实对我们整个团队以及使用上是更加的便捷,是更有帮助的。第二我转变的是,对于我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呢?我相信我在整理时,一定会对我业务上的知识点能够重新复习一遍,当我全部整理完之后,是不是这些时间并不是白花的。这么一想,对我来说这就是好开心的事情,而不是浪费时间的事情。

 

学习者分享(齐飞):我下周肯定要面临一个任务,因为节前领导已经跟我交代过。跟lina差不多,也是我们公司的过程文件的梳理,项目加起来大概有100多个,量很大。领导要让我列一个计划,就是要告诉他,我接下来几个月甚至半年,要怎么去做这个事情。我其实一接到这个任务,我很抵触,因为这件事情已经走掉两个同事了,现在到了我手里。

那接下来,我想,第一个,我要转变称呼。我要把工作转变称呼,这个工作不是说就是一个硬压下来一个任务,而是转变成,这就是我要做的一个事情,这是我的一个项目。

转变思维的话,其实和第一点有点重合了。你首先把它看成是你的项目,看成是你自己独立的项目的话,你就会想,关于这个项目,其实我还是有权力的。我要指出来在哪些时候做哪些事,需要哪些资源,包括我需要培训老师,我需要哪些部门、领导给我支持。我需要把他们叫过来开会,要分配和布置起来,最后你们必须要给我东西。这样一想的话,如果有一个计划,半年之内差不多会有一个雏形出来,那到时候应该也不是特别难的一件事情。

 

非常棒!LINA和齐飞给我们提供很好的下一步行动案例。最后总结:接纳工作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其实非常重要的。因为不管我们承认与否,只要你还没有辞职,它都已经占据了我们的时间、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了。所以接纳并且致力于改善我们和工作的关系,能够为我们营造一个和谐的环境。

OK,我今天的拆书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