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静静,是从事教育行业的一名业界女,有一颗强大乐观的心。
1、事件场景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对自己亲近的人发脾气,一些鸡毛蒜皮的事也会大发雷霆,导致双方都不开心,场面一度陷入尴尬局面;同样与周围同事、朋友沟通时,由于一些无关紧要的事,因为谈话不顺,导致关系破裂。
2、提问:遇到这类事情,你总是急于表达自己。事情如果依你的方式处理,会顺利解决吗?
3、影响:不会,看来没有进行妥善的沟通,并不会让事情发展顺利,严重的话可能会导致双方都不友好,事情没能解决,人际关系也会出现危机。
4、解决: 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这就是”非暴力沟通“。非暴力的目的是通过建立联系,使我们能够理解并看重彼此的需要,然后一起寻求方法满足双方的需要。换言之,它能提供具体的技巧帮助我们建立联系,使友爱互助成为现实。本次RIA学习后,我们在评判他人时,能够通过陈述客观事实,利用“我认为”表述对方不合理的行为,让对方欣然接受。非暴力沟通有助于促进相互尊重关注和理解,进而引发双方互助的愿望,有利于帮助我们建设一个充满爱意温暖的世界!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是观察。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别人就会倾向于听到批评,并反驳我们。非暴力沟通是动态的语言,不主张绝对化的结论。它提倡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中进行观察,并清楚地描述观察结果。例如,它会说“欧文在过去的5场比赛中没有进一个球”,而不是说“欧文是个差劲的前锋”。
表达方式 | 观察和评论被混为一谈 | 区分观察和评论 |
把预测当作事实 | 如果你饮食不均衡,你的健康就会出问题。 | 如果你饮食不均衡,我就会担心你的健康会出问题。 |
把评论当作事实 | 欧文是个差劲的前锋。 | 在过去的5场比赛中,欧文没有进一个球。 |
缺乏依据 | 米奇花钱大手大脚。 | 米奇上周买书花了一千元。 |
【强化讲解概念】 【举例】区分观察和评论,是批判性思维的基本功之一。观察是把客观事实说出来,事实本身就不存在所谓的“对错”与“好坏”,所以你不能以偏概全去评价某个事实陈述的对错。
而评论是陈述自己主观的一些东西。非暴力沟通并不要求我们完全的客观而不做任何评论,我们可以在用动态语言描述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做出对观察结果的评论。
比如:通过观察,描述观察结果之后,我们可以说:“当我看到你把吃午饭的钱都给了别人,我认为你太大方了!”但是不可以绝对化的说:“你太大方了!”也就是当我们可以对自己的评论负责的时候,评论是可以做出的。
拆页中的表格列出了区分观察与评论的三个典型案例。为避免掉坑,我总结一下。比如你想预测别人的行为产生的结果,运用非暴力沟通语言阐述的套路是“描述观察结果,我认为(我担心)你会怎样。”而不能直接告诉他人“你会怎样。”
再比如,别人做出某种行为后,我们不能通过主观判断给别人贴标签。“你真懒。”要换成“早上你没有打扫卫生,今天你偷懒了。”又或者“你长得很丑”,显然不是在陈述客观事实,而换成“他对我没什么吸引力”,便是事实。
非暴力沟通除主张描述观察结果,同时也主张在此基础上做出的评论,但是不主张绝对化的评论。因为混淆观察与评论,忽略区分观察和评论的重要性,容易言过其实,总会让倾听者倾向于听到批评,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对方不会做出友善的回应,无法实现沟通的目的。
【how】那么,非暴力沟通:的第一步“观察”具体该怎么做呢?
1.三言两语描述你看到的事实,注意不要加入自己主观的看法;
2.利用“我认为,我觉得”,表述别人的不合理行为,注意一定是在当下场合得出的看法;
【适用边界】 不论是与亲人沟通,还是与同事,领导,只要存在沟通,我们就要学会用观察来做出自己的判断,这样既不会引起对方的反感,也能让对方理解你的意思。
拆书家提问设计:
在大脑中过一遍,就类似于实际中走一遍。今天请每一位学习者设计一个剧本,以生活场景为样本,比如与亲人沟通,与同事谈话,或者教育孩子等。按下面的模板写一个剧本。
具体格式如下:
时间;地点;人物;内容(事件过程,含角色行为的顺序,以及具体的表情动作);对白(事件中对话的具体内容);旁白(可选,用来介绍背景,人物关系,人物内心的心理活动等)
举例:时间:假期某一天
地点:公交车上 人物:我与陌生人
内容:陌生人是为白发苍苍的大爷,我看到他上了公交车,并且拄着拐杖,很艰难地上了车。
对白:
我:大爷,您做我的位置吧。
大爷:不用了,小伙子,我两站就下车了,你坐着吧。
我:没事的,我马上也下车。公交车上不稳,您就坐吧。
大爷:那太谢谢你了,现在的年轻人真是太热情了。谢谢你啊小伙子。
我:不客气的。
学习者记录:
时间:周末的某一天晚上
地点:家
人物:妈妈与孩子乐乐
内容:乐乐从小调皮捣蛋,让妈妈操不少心。晚上乐乐洗漱完后,随手把袜子,衣服扔在地上便回屋睡觉了。妈妈看到后很不开心,因为乐乐屡教不改,之前有严厉批评过,但毫无效果。孩子有时甚至会表现得十分叛逆,越是要求他做什么,就越不做。妈妈学了这次的拆书内容后,试着应用学习,于是有了下面的对话。
妈妈:乐乐,你睡着了吗?
乐乐:没呢,我在写作业。
妈妈:我可以跟你谈件事情吗?占用一小会儿时间。
乐乐:好的。妈妈有什么事,是不是要给我买玩具呢?
妈妈:玩具肯定会给你买的,我只要求你做好一件事就行。刚才你洗漱的时候,袜子,衣服随便乱扔,妈妈有点不高兴。我知道乐乐很勤快,刚才还帮妈妈洗碗了呢。
乐乐:我向来很勤快的,妈妈平时也很辛苦,天天接送我上下学。我现在就把衣服拿回来,袜子我等我写完作业去洗。
妈妈:乐乐最乖了,如果以后你每天都能这么做,妈妈就给你买玩具。
乐乐:好啊!
结语
观察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一步,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与人沟通时,做好第一步,那么后面的交流也会顺利很多。希望大家通过这次的学习,能够有效区分观察与评论,进而产生良好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