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非暴力沟通》 所属活动: 6月15日上午10.00斜土路拆书! 所在级别: TF3-1 学习主题: 如何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做到全身心倾听? 学习目标: 学会在别人向我们倾诉或者抱怨时,做到全身心倾听。

开场: 开场:
【自我介绍】大家上午好,我是新手拆书家花婆婆,很高兴今天大家能来听我TF3-1的分享。首先,先分一下组,2个人一组。
【学习目标】当别人向我们倾诉时,可以运用全身心倾听的4个步骤获得“倾听”的能力。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图书介绍】

学习者场景法介绍:我今天要拆的书是【美】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所著的《非暴力沟通》。

【事件场景】当闺蜜向你抱怨老公每天回家不陪伴孩子,只顾自己玩手机时,你说“这算不了什么。好歹你们每天能见到他。我家老公是每年在酒店的时间多过在家里的时间,我感觉结了个“假婚”;同事苦苦跟进的一个千万大单被同行抢去了向你倾诉,你说“不要这么难过了,你已经尽力啦”;当老公或者老婆向你抱怨孩子做事拖拖拉拖,没正经时,你说“这又不是我的错,你怎么不好好管管?”。

【提问】遇到这类情况,当时向你倾诉的人有没有更想和你掐架了?或者听到你的回应后,他们表现得更心烦意乱啦?又或者是她们都渐渐疏远你,不再向你倾诉或者抱怨,而你却完全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影响】无论这个人是家人,朋友还是同事,无论此人内心是多么强大,一旦他和你倾诉,但每次都遭遇你这样的回应时,你们的关系注定会渐行渐远,隔阂矛盾也会增加。

【解决】非暴力沟通就是一种神奇而平和的沟通方式,书中提到的“用全身心倾听”能教会我们在倾听他人时,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不用“建议、比较、安慰、同情、否定”等去回应对方,而是全神贯注地体会对方的痛苦,感受和需要,顺利实现有效沟通,同时自身也获得“倾听”的能力。


R】阅读原书拆页

请大家用1分钟时间,阅读手中的片段。

《非暴力沟通》P86-P87

为了倾听他人,我们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神贯注地体会对方。以色列哲学家马丁.布什对此做出了描述:“尽管有种种相似之处,生活的每时每刻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一张新的面孔,我们从未见过,也不可能再次见到。我们无法停留在过去,也无法预见我们的反应。我们需要不带成见地感受变化。我们需要用全身心去倾听。”

然而,用全身心倾听他人并不容易。法国作家西蒙娜. 薇依写道:“倾听一个处于痛苦中的人,不仅十分罕见,而且非常困难。那简直是奇迹;那就是奇迹。有些人认为他们可以做到,实际上绝大部分的人还不具备这种能力。”遭遇他人的痛苦时,我们常常急于提建议,安慰或者表达我们的态度和感受。可是,倾听意味着全心全意体会他人的信息—这为他人充分表达痛苦创造了条件。有一句佛教格言恰如其分地描述了这种能力:“不要急着做什么,站在那里。”

如果,一个人想要别人了解他的处境,听到的却是安慰和建议,那么,他就有可能觉得不太舒服。我和女儿的一次谈话提醒我,在安慰他人或者提建议前,先看看那是否是他们想要的。有一天,我女儿在照镜子时说:“我丑的像一只猪。”“你是世上最美丽的女孩!”我大声宣布。女儿很不高兴地看了我一眼,喊了声“爸呀”,然后摔门出去了。我的安慰看来不合时宜。也许,她只是希望我留意她的感受。也许我最好问她:“你对你今天的形象感到失望吗?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拆书家讲解引导

(易混淆的概念对比,知识点逻辑)

什么是倾听?倾听是有效沟通的必要部分,对他人说的话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和理解,进而与诉说者在思想上达成一致和感情上的通畅。

什么是听?听是用耳朵接受声音,接受他人的意见。从原文片段和刚才的解释中可以看出,“听”和“倾听”有者显著的区别,“听”的主体是听者,主动去接收信息,但是没有对信息去加工或者理解。而倾听的主体者是诉说者,终极目的是要倾听者和诉说者之间在思想认知上以及情感上建立一种联结,进而帮助诉说者排忧解难。我们今天的内容主要是从全身心“倾听”展开。

但是倾听他人是一件特别不容易的事,现实中的情况就像法国作家说的:“倾听一个处于痛苦中的人,不仅十分罕见,而且非常困难。”如果我们不能体会到倾诉者的感受和需要时,这个谈话是非常累人和无效的。它仅仅是在浪费时间,不能帮助我们与他人加深联系。

 

【举个例子】一个多年未联系的老同学突然在某一天又联系上了,话题自然是结婚、工作、孩子老三样,当聊到婚姻时,对方向我倾诉道,“这么多年她不和同学们联系是因为嫁得不好,工作也不好。我的立马追问:“怎么个不好法?你为什么说嫁的不好?”后来她说双方结婚前了解的不多,恋爱和结婚后双方处于异地,男方又没能力,工资嘛要死不活的。这时候我又打断说:“你们为什么要异地啊?异地当然会有矛盾”。接着她又解释因为男方过来找不到工作,她过去4线城市工资又太低。她后来说到想离婚,关键是孩子才出生几个月,她也不会带孩子,自己的情绪也很差,总是哭。这个时候我又开始安慰和建议:“孩子这么小千万别急着离婚,还是先试着去接受对方,同时你们一定要生活在一起,不能一个月见一次这种异地婚姻。四线城市工资也不一定就特别低,好歹你也是个律师,吧啦吧啦一大堆。”然后我又说“你真坚强,要是我可做不到,一个人带着孩子在一个城市,身边没有人帮忙。”(比较和同情)从这个真实案例中我们发现,我是在扮演一个“听”者,而不是“倾听者”。我对同学的倾诉一直在追问,打断,安慰,建议,比较和同情,我仅仅是接收她的信息,并且带有我主观的判断和评论等,我和她在思想认知和情感上都没有深层次的联结。我和她结束对话后,她的心情是否能更轻松些?我觉得不会轻松,也许会更加沉重和痛苦,依然是难以抉择。以后她还会不会向我倾诉呢?我觉得可能性也不大啦。

【具体步骤】:那么通过刚才的案例和原文片段,我们不难发现,当他人找我们倾诉时,非暴力沟通教我们这样来做到全身心“倾听”:

1、  放下主观判断。

2、  体会对方的痛苦。

3、  不多说

4、  觉察并说出对方的感受和需要。

通过这4个步骤,一方面可以避免我们自己反向倾诉或者反驳,进而加剧对方的痛苦,另外一方面,当我们主动有意识的去觉察对方的感受和需要时,这就为他人充分表达痛苦创造了条件,从而实现有效的倾听。 

【适用边界】那是不是别人向你倾诉,你都得倾听呢?当然不是,当倾诉者处于特别愤怒的情况下,或者倾诉者一边正在使用暴力,又或者倾诉者正处于危难中,他表达的实际是求助时,这些情况不适合全身心的倾听。而且只有我们在意的亲密关系的人才需要去倾听,马路上毫不相干的人的喋喋不休的抱怨不适用。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2】催化应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请大家设想一下,在与家人亲戚的交流中、公司同事的沟通中、与孩子的交谈中,我们可能会向他们倾诉,他们也会向我们倾诉,请大家用今天拆页所学的内容来编个小故事,内容包括:人物、背景、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人物之间的对话和动作。大家可以把故事的摘要写在纸上,字数不限,限时5分钟。5分钟以后,我们请小伙伴来讲讲他的故事。

【学习者案例分享】

  学习者A:   A最近感觉身体不太舒服,准备向好友B倾诉,好友B听说A身体不好,她立马给出建议,让她去某医院做个全身体检,同时还安慰了一大通,让她别胡思乱想,平时要注意锻炼以及不要太焦虑,她可能还会帮自己买好补品之类的,其实A真正需要的是朋友的全身心倾听,只要B倾听A此刻对身体的感受就好了,A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是非常了解的。

 学习者B:

背景:孩子和爷爷出门旅游,爷爷特别疼爱孩子,于是在商品街给孩子买了一块玉佩给她,但是途中可能不小心丢失啦,孩子特别伤心,晚饭后,她对妈妈倾诉,

孩子:妈妈,爷爷买的玉佩丢了。

妈妈:一边干家务一边习惯性的回应到“你怎么不好好保管,丢了也没办法,那么远买的,要不重新买过一块给你”。

孩子:不依不饶的站妈妈身边,嚷嚷着“就要爷爷买的那块”。

妈妈:“一块假玉佩丢就丢了,又不值多少钱”。

孩子:生气地跑进房间说:“你一点都不关心我”。

妈妈:这时候,妈妈立即停下手中的家务,她突然想到非暴力沟通的全身心倾听,她走到孩子身边,让孩子先把丢失玉佩的事情倾诉完,然后说:你觉得玉佩丢了很可惜,是吗?而且又是爷爷送给你的,你特别珍惜,你此刻感到特别的难受,对吗?孩子点点头说:“是的,我感觉特别可惜和难受”。此时,母女之间的气氛融洽多了,孩子的情绪也慢慢稳定了。

 

【强有力的总结】最后,我想引用卡尔 罗杰斯的话:“如果有人倾听你,不对你评头论足,不替你担惊受怕,也不想改变你,这多美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