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非暴力沟通》 所属活动: 长沙麓山分舵6月22日线下活动 所在级别: TF2-1 学习主题: 一句话让你改变不得不做的消极心理模式 学习目标: 能运用选择做的心理换框话术置换不得不做消极的心理模式

开场: 【自我介绍】我是黎娟,是一个高中心理学老师。在平常教学工作和生活中发现存在很多暴力沟通的问题。我们在心情不好时,往往说出来的有些话很伤人,比如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随意出口的评价和气话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情感和精神创伤,这些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这些无心或有意的语言暴力让人与人变得冷漠、隔膜、敌视。【F】今天我选择了《非暴力沟通》这本书进行拆解。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马歇尔.卢森堡博士,书中介绍了一些神奇而平和的非暴力沟通方式;【A】相比其他讲解心理学类理论的社会心理学类沟通主题的图书,这本书通过接近生活的典型案例来讲解内容,通俗易懂,实用性强。【B】通过读《非暴力沟通》这本书,能够学会用不带伤害的方式化解人际间的冲突,突破那些引发愤怒、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思维方式,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如果你想获得爱、和谐和幸福的家庭、同事、朋友关系,以及平和的心理状态,都可以从这本书中得到一些启发.......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拆页HOW】TF2-1 拆解片段《非暴力沟通》P127 

“选择做”代替“不得不”

第一步

   在日常生活中,你觉得哪些事情没意思,却又认为自己不得不做?请将它们列在一张纸上。

   当我第一次审视自己的清单时,仅仅是它的长度就让我明白为什么我活的很不开心。我终于意识到,有许多事情,我之所以日复一日地去做,是因为我相信那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我清单上的第一项是“写临床报告”。我讨厌写那些报告,然而,每天我至少要折磨自己一个小时。第二项则是“开车送小孩上学”。

第二步

   列好清单后,向自己坦白:你做这些事情是因为你选择了做它们,而不是因为你不得不做。在你所列的每个项目前,加上“我选择做”。

   当时,我对这一步骤有些抗拒。我反复强调:“写临床报告不是我的选择!我不得不做!我是一个临床心理医生。我不得不写这些报告。”

第三步

一旦承认某一行为是你的选择,就填写以下的声明来了解你为什么要那么做:“我选择做     是因为我想要           。”

  起初,我怎么也想不清楚我到底为什么要写临床报告。几个月前,我已经确信,对我的病人来说,临床报告用处并不大,花那么多时间是不值得的。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一直费尽苦心准备这些报告呢?最后,我终于明白了,我选择写临床报告,是因为我想从中得到收入。于是,从35年前的那一刻起,我就再也没有写过一份临床报告。想到自己少写了无数的临床报告,我的快乐真是无法形容!当认识到钱是我的主要动机时,我马上就想到我可以用别的方式来获得收入;而事实上,我宁可在垃圾箱中觅食,也不愿意写一份临床报告。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拆解之后,学习者能够在遇到不想做又不愿意做的事情时,不再用“不得不”的方式去应对,而是用“我选择做”代替“不得不”,并找出自己为什么那么做的原因。

负面一般的做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一些自己觉得没意思的事情,我们往往用“应该”“必须”“被迫”等词语来告诉自己要做这些事情,这样就是用一种不得不的消极心态在应付完成任务。

这么做的坏处】当我们怀着“不得不做”的心态去做事情时,我们会觉得自己没有选择权,人在没有选择权的情况下会感觉很压抑消极,我们的内心想反抗,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完成任务的机器。消极被动地完成任务,不仅会让我们开始抱怨,对生活或者工作失去兴趣,另外也会让我们的办事效率受到影响,结果事倍功半。

举一个负面例子】举个例子,刚开始工作时我自己就在学校外面租了个房子,由于我一度恐惧刀具而讨厌厨房,所以我对做饭很讨厌,觉得一点都没意思。但是由于周末学校食堂没有饭吃,如果不出去的话我经常会面临自己做饭的问题,因此我不得不做饭,但是由于这种“不得不做”的心态是消极被动的,我每次做饭都像完成一个让我不开心的任务一样草草了事,结果做菜的质量当然也就不是特别好。而且每次到要做饭了心情就不开心,也因此变得开始抱怨生活。

拆页行动建议】这是我用不得不做的消极心态去处理事情的一个反例,今天我选择的拆页中介绍了一个用积极心态去处理同一个事情的行动建议。有四个步骤:

1、列出不得不做的事情

2、用“我选择做”代替“不得不”

3、找出我为什么那么做的原因

4、考虑是否可以换一种让自己更快乐或者更能接受的方式来达到这些目的。

变成正面例子】根据刚刚拆页中介绍的行动建议,我可以这样来处理我不得不做饭的事情。首先我写出来我不得不做饭的这件事情,然后我转变想法,向自己坦白我做饭是因为我选择了做饭这件事情,而不是因为我不得不做。接下来我会想我选择做饭的原因是因为想突破害怕刀具或者厨房的恐惧心理,想要掌握做饭的本领以后更好地过家庭生活,并且我认为自己在家做饭才是干净卫生的,这有利于自身身体健康。通过这样的转变,用我选择做代替不得不做的心态,我觉得做饭可以变成我能开心去做的一件事情。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

显像提问法】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没有遇到过一些你不想或者不愿意做,可是你又不得不做的事情?例如:上司要你给她做一个工作汇报PPT,或是为了谈生意不得不去应酬喝酒等。这件事情是发生在什么时候?最后结果如何呢?

伙伴分享】请想一想,然后我们请一个小伙伴来分享下他的经验。 

学习者美林:

月底时,老板都要我做薪酬分析,有一千多人,我不想做,太繁杂了,没有任何指导,做出来后也就觉得没有,老板只看看就没有任何改变。但是老板还是要我做,所以我就抱着不得不做的态度做完这事。但是边做边抱怨,每次到月底就心情不开心,因为要做这个事情。感觉幸福指数都受影响了。

A1+:

反思加工指令,强调加工过去的例子】刚刚大家已经想了一件自己认为没意思但是又不得不做的的事情,在学习完拆页的行动建议后,请想想看,对于刚刚那件事情,你可以怎样应用刚才学的方法去应对呢?请大家翻到原文片段的后面一页,按照以下格式把刚刚你们自己想的那个觉得没意思但是不得不做的案例进行反思加工。我们来进行一个分组,大家先花一分钟的时间填写一下再在小组内进行分享。时间总共五分钟。

【最近觉得不想做但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在事情前加上我选择做】 (                   

【找出为什么那么做的原因】:

( 我选择做)               是因为我想要(原因可以多个)

1.

2.

3.

【若有让你更开心的方式达到这个行动目的,你还可以想想这个方式是什么,若没有,不继续填写】

 

组内分享】:

学习者芳姐:【不得不做的事】我不得不做的事是岗前培训,事情太繁杂而且花费精力多,我觉得不是很想做经常做得不开心。所以【用“我选择做”代替“不得不”】我决定转变态度用“我选择做”的积极心态去看待这件事情。【找出为什么那么做的原因】我想了想,我选择做岗前培训的原因有三个。第一是知悉部门目前核心培训项目的实施细节,第二我想收集和汇总目前岗前培训每一个环节所需耗时是多少,第三我需要结合前面细节和所需耗时进行时间压缩和调整。想完这些原因后,我觉得我知道了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目的性更强了。而且我还想了一个更好的方式来达到这个目的,就是带完这一期后就把具体的实施工作交给下属做,我就负责优化和调整改进。这样我会感觉更开心,效率也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