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所属活动: 西宁筹备分舵第三次活动 所在级别: TF2-1 学习主题: 积极主动”的解决方案和内在影响。 学习目标: 学会分类影响圈和关注圈,并采取行动。

开场: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区分其遇到的问题属于哪个类别,据此找出解决问题的第一个步骤,并付诸行动。
大家好,很高兴在这里与大家一起拆书。为了方便大家在后边的学习,我们先分下组。请坐的比较靠近的两位小伙伴分为一组。
(F)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大家都听过的一本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者史蒂芬·柯维是美国学界的“思想巨匠”。这本书讲述了七个能够改变个人和组织命运的习惯。(A)这本书是中国商界最经典、最著名的培训教材,也是个人获得自我提升的人生必修教材。(B)大家可以在心里想一想并回答一下,工作了的朋友,你有没有冒出过让自己的工作努力、培训、业绩等很快就出现令人满意的结果的想法?你有没有渴望被理解但是又听不进去对方说什么的经验?不论在生活中还是生活中,你有没有冒出这样的想法,就是“如果……该多好”的谴责和抱怨?如果这些问题没能得到很好地解决,是不是会对你的工作、生活持续产生不好的影响呢?是不是会引发更多不顺利的情况呢?
然而,怎样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呢?有没有方便、易行的方法呢?接下来我们要学到的内容会帮到大家的。请大家阅读下面的原文片段,读完后示意我一下。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关注圈与影响圈

看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些事情,也能大致判断他是否积极主动。每个人都有格外关注的问题,比如健康、子女、事业、工作、国债或核战争等等,这些都可以被归入“关注圈”,以区别于自己没有兴趣或不愿理会的事物。(见图3-3)


关注圈与影响圈.png

关注圈内的事物,有些可以被掌控,有些则超出个人能力范围,前者可以被全程一个较小的“影响圈”。(见图3-4)观察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个圈,就可以判断他是否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他们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的能量是积极的,能够使影响圈不断扩大,扩张和成长。(见图3-5)

反之,小计被动的人则全神贯注于“关注圈”,静定他人弱点、环境问题以及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事情不放,结果越来越怨天尤人,并不断为自己的消极行为寻找借口。错误的焦点产生了消极能量,再加上对力所能及的事情的忽略,就造成了影响圈日益缩小。(见图3-6)

图3-5、3-6.png

只要我们的焦点在关注圈,就等于是允许自己受制于外界条件,自然就不会主动采取必要措施来推动积极变化。

积极主动的人虽然更看重自己的影响力,但也有一个关注圈,只不过他们的关注圈往往大于影响圈,这样才能有效发挥影响力。

 

 

直接控制、间接控制和无法控制

我们面对的问题可以分为三类:可直接控制的(问题与自身行为有关),可间接控制的(问题与他人的行为有关)和无法控制的(我们无能为力的问题,例如我们的过去或现实的环境)。对于这三类问题,积极主动的人都是由影响圈着手,加以解决。

可直接控制的问题:可以通过培养正确习惯来解决,这显然在影响圈范围内。

可间接控制的问题:可以通过改进施加影响的方法来解决,例如采取移情方式而不是针锋相对,以身作则而不是口头游说。

无法控制的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改变面部曲线,以微笑、真诚与平和来接受现实。纵使有再多不满,也要学着泰然处之,这样才不至于被问题控制。

不论是能直接控制的、间接控制的还是无法控制的问题,解决问题的第一步都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我们可以改变习惯、手段和看法,而这些都属于影响圈范围。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了啊。通过读这个原文片段,我们可以知道

(what)每个人都有格外关注的问题,可以被归入关注圈。关注圈内可被掌控的事物可以被归入影响圈。一个人是积极主动还是消极被动可以从他花费时间和精力的地方来判断。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他们专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消极被动的人(把精力)全神贯注于关注圈,紧盯他人弱点、环境问题以及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事情不放。积极主动的人的力量是从内向外使劲儿,消极被动的人的力量是从外向内使劲儿。

我们面对的问题也可以分为三类:与自身的行为有关的问题是可直接控制的问题,与他人的行为有关的问题是可间接控制的问题,我们无能为力的问题是无法控制的问题。

(why)积极主动的人的能量是积极的,能够使影响圈不断扩大、扩张和成长。消极被动的人的焦点在关注圈,允许自己受制于外界条件,放弃了自己可以有所为、有所行动的力量,自然就不会主动采取必要措施来推动积极变化,就造成了影响圈日益缩小。

(how)(那么)应用、实践“积极主动”这个习惯可以从以下两步入手:

第一步,对遇到的问题分类:判断这是可直接控制的问题、可间接控制的问题、无法控制的问题。

第二步,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可以被掌控、力所能及的事情上,即专注于影响圈。具体来说,对于可直接控制的问题,通过改变坏习惯、培养好习惯来解决;对于可间接控制的问题,通过改进施加影响的方法手段来解决,例如以身作则而不是口头游说;对于无法控制的问题,通过改变态度、看法来解决,接受现实,泰然处之。

(适用边界)需要我们注意的是,“积极主动”并不是胆大妄为、滋事挑衅或目中无人。积极主动的人内心积极阳光,更为机敏,更重视价值观,能够切合实际,并掌握问题的症结所在。

   像我自己经常在学英语前刷朋友圈。前两天我想学英语,但忍不住先刷了会儿朋友圈,知道可以停下了,但看过的朋友圈又刷了一遍,导致留给英语学习的时间很不够,学的时候紧张兮兮的。对我来说,刷朋友圈是关注圈内的事,学英语是影响圈内的事。学英语前刷朋友圈这个问题与我自身的行为有关,是我可以直接控制的问题,那么再学英语的时候,我可以改变自己先刷朋友圈的行为,变为先学英语。英语学完了,再看看朋友圈也无妨。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经验(显像提问)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好,(那)接下来(啊),请各位找出一个在工作或生活中令你倍感挫折的问题,判断它属于直接控制、间接控制还是无法控制的问题,并在小组内分享。之后我们请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根据小组成员的分享进行整理发言。时间1分钟。

好,我们的讨论就到这里。请这个小组的代表发言。

谢谢,请那一个小组的代表发言。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甲:上周六做户外活动。户外活动的前几天的天气都挺好,但活动当天下雨,雨一直持续到活动结束。这确实是我无法控制的问题,只能在现场进行一些调整。

  学习者乙:孩子是老人带。老人对孩子好的时候关心备至,对孩子不好的时候横加指责,“不许这样/不许那样”,我感到特别焦虑,老人用他们的方式带大了我们,现在(用同样的方式)带我们的孩子。而他们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改变他们很难,但我自己又没有办法自己来带孩子。这是属于间接控制的问题。


【A1+】(反思加工)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好,谢谢小组代表的分享。大家刚才说的是让自己比较受挫折的问题,想想看,如果再遇到这个问题,根据刚才所说的实践“积极主动”习惯的第二个步骤,对可直接控制的问题你要怎么办,对可间接控制的问题你要怎么办,对无法控制的问题你要怎么办,再遇到这个问题,你最好怎么处理?请大家再在小组内分享、讨论,然后再请一位小组代表发言。时间5分钟。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甲:通过改变态度、接受现实来解决。比如换个场地,从室外换到室内。

  学习者乙:在父母面前,我更注意与孩子说话的态度,以及处理孩子发生这种问题的方式,来慢慢地影响我爸妈。


  (拆书家总结)通过这个片段,我们也知道,我们对待问题,首先不要着急,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分类,因为问题无非是跟自己的行为有关或跟他人的行为有关或我们无法控制,从而判定这问题是可直接控制的问题、可间接控制的问题还是无法控制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比如改变你的习惯、改变你的方法或者改变你的态度等,对相应的问题做出相应的解决应对。好,这次的拆书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