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叫郑媛,是一名第八期训练营毕业的拆书学员,目前正朝着拆书家升级打怪中。今天我们的这个活动就是拆书帮的线下活动,拆书帮是一个公益性的组织,创始人是赵周老师,目前有出版《这样读书就够了》、《拆出你的沟通力》。拆书法是关于成人学习的方法论,提倡通过学习改变行为,践行把图书知识转化为你自己的能力,具体是运用RIA便签法进行,R是指阅读片段,I是用自己的语言对本段理解,A包括A1和A2,A1是指联系自己过往经验,A2是将片段内容运用于自己实际的将来事件中。今天我带拆的片段是来自赵周老师《拆出你的沟通力1》中的一个片段,我之所以拆这个片段是因为很多时候我们跟朋友或者客户聊天很容易出现冷场的情况,那我们如何能够让对方愿意说并且说的很多来促进彼此聊的开心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这个片段
米吉是一位大学行政人员的妻子,最近在纽约的一次课堂上,她说自己对生活感到厌烦。为什么呢?“因为一整天,陪伴我的就只有两个孩子:一个三岁,另一个还是婴儿。因此梅尔一回来,我就问:今天怎么样?我真的是想得到他的回答。但是他说什么呢?‘没什么,跟平常一样’。然后他就打开电视看起来了。”
米吉犯了几个简单的错误:
第一,她的询问范围太广。提问提就像开水龙头一样,范围放的越开,得到的回应就越多——直至最后极限。米吉这样宽泛的问题(像“有什么新的消息?最近忙些什么?说说你自己的情况!”)往往需要很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回答,所以多数人都会选择放弃。
第二,“今天怎么样?”这样的问题听起来更像是一句套话,随口说说而已,而不是真想了解什么情况。回答往往也是套话,例如“很好!”或者“还行”。
最后,米吉每天都问同样的问题。这不仅让对方更认准为套话,而且每天都要回答这样毫无创意的问题,很可能也会让她的丈夫感到厌烦。
我建议米吉每天读学校和当地的报纸,然后在让她的丈夫休息片刻之后,就他比较熟悉的话题提出一些具体的开放式问题。以下就是她的成果:
那天晚上,我告诉梅尔我听说学校要重新设定对文科学生的外语要求。我问他对此有什么看法。接着我们就开始讨论学习外语是否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去了解别的民族。我们还谈论了各自学外语的经历。结果两人开始用中学时学的蹩脚法语交谈,开心得不行。最后,我们都谈的很累了,但是很开心,他吻了我一下,小声对我说“亲爱的,你太棒了!”
这不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尝试吗?
与别人沟通交流想要通过提问更好的促进彼此的互动,让对方想说并且愿意说,我们就需要进行正确的提问。(what)
具体的做法如下:(how)
第一:要了解对方所熟悉的领域或主题,并关注该领域相关的信息
第二:在对方放松的状态下进行交流,并且针对对方熟悉的话题提出具体的、开放式的问题,而不是宽泛的让对方无从说起的问题
第三:所提出的问题要有创新性,并且带着一颗好奇了解的心,而不是一种套话的感觉。适用的条件:想要跟对方沟通时候,有好的互动,想让对方愿意说,不出现冷场;想要更多的了解对方;两个人想要建立比较好的关系的时候
适用的场景:对家人、朋友聊天时;跟客户非商务场合聊天时;
我有个客户平时喜欢养狗,我觉得可以很好的应用到上述方法:
第一:我先查一些关于狗的种类、各种类别的特性、养狗的注意事项等信息
第二:跟客户在商务场合之外的时间如一起用餐的时候,可以向该客户提一些具体而开放式的问题:xxxx你为什么喜欢养狗呢?狗都有些什么类别呢?自己养狗需要特别注意什么的?、、、、
第三:在沟通交流的时候抱着一种好奇、了解的态度,同时也述说自己身边关于狗的一些事情进行交流探讨。
具体对话场景:
我:姚总,之前听说您一直比较喜欢养狗呢
姚总:是啊,感觉狗很忠诚,而且很通人性。
我:是啊,之前看过有部电影“忠犬八公”,真的很感人,确实非常忠诚、而且很通人性。姚总,你们家养的是什么犬种的狗呢?
姚总:、、、、、
我:哦,为什么会养这类狗呢?我还不知道现在都有哪些类别的狗呢?(笑)
姚总:狗的种类挺多的,比如藏獒、吉娃娃、贵宾、、、、
我:哇,真的很多,应该每种狗的性格习性差别都比较大的,我也挺喜欢狗狗的,如果我要养的话,姚总有什么好的建议呢?
姚总:、、、、
我:恩,看来确实要有挺多注意事项的,记得我小时邻居养过狗,不过可能是在农村,所以当时没有这么多的讲究。看来我还是要先学习相关的养狗知识了,以后有不懂也可以多问问姚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