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学习目标】 无
学完这个片段之后,学习者可以改变(行为)用批评来间接的说出自己需要的表达方式,而是能够大胆直接(澄清)的向对方说出自己的需要,如:“我需要XXX”,而不是“你怎么老是XXX”。(界定)。
【介绍图书】 2分钟
今天我带拆的这个片段呢,来自于这本书《非暴力沟通》,或许许多小伙伴都听过这本书。我们就来花1分钟左右的时间来聊聊这本书哈。和朋友聊天的过程中,我们都难免会遇到这种“暴力”的沟通方式:他嘲讽你不帅没有女人味,他随意出口评价你的穿着打扮、评价你的做事方法(事件场景);遇到这类事情,你之前是9怎么回应的呢?你给出回应之后有什么样的效果呢?再想一下,我们还可以怎么做,让沟通结果变得更好呢?(提问);当你遇到这类事情时,你反驳吧,对方可能会感到不爽,不反驳吧,自己心里憋得很难受。所以像朋友间这种不经意的恶意中伤,影响到你的生活质量、幸福程度,如果发生在同事之间,还会影响到你的职场升迁之路(影响);这本书教给我们非暴力沟通的四种要素,让我们轻松的突破那些引发愤怒的、沮丧的负面情绪的思维方式,用不带伤害的方式化解人际交往之间的冲突(解决)。
好的,接下来我们就开始
非暴力沟通需要:生命健康成长的要素
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如果一个人说“你从不理解我”,它实际上是渴望得到理解。如果太太说“这个星期你每天都工作到很晚,你喜欢工作,不喜欢我”,那反映了她看重亲密关系。
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不幸的是,大多数人并不习惯从需要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在不顺心时,我们倾向于考虑别人有什么错。例如,如果孩子把外套放到了沙发上,而没有挂在衣柜里,我们可能就会说他们是懒虫。如果同事没有听从我们的建议,我们也许会指责他们不负责任。
有一次,我应邀调节南加州的一些农场主与工人的冲突。这些工人是外国移民,他们与农场主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争吵不断升级。会谈一开始,我就提出两个问题:“你们双方各有什么需要?为了满足这些需要,你们希望对方做什么?”一位农场工人喊道:“他们是种族主义者!”而一位农场主嚷道:“他们不尊重法律和秩序!”很明显,他们都在指责对方,而没有表达自己的需要。
还有一次,为了增进信任,一些以色列人和一些巴基斯坦人走到了一起。在会谈开始时,我问了同样的问题:“你们现在需要什么?为了满足这些需要,你们希望对方做什么?”然而,一位巴基斯坦人接着就说道:“你们的所作所为和纳粹一样!”这当然很难得到以色列人友善的回应。
一位来自以色列的妇女立即站起来驳斥他:“胡说八道!”他们来这里本来是为了改善关系,可是,他们的对话知识使关系变得更糟。发生这样的情况,一般是因为双方都习惯于指责对方。在这个例子中,如果这位妇女想表达她的需要和请求,她也许会说:“我希望我们能互相尊重。你刚才评论我们的行为方式,我想请你谈谈,你的评论针对的是怎样的行为?”
根据我长期以来的经验,一旦人们开始谈论需要,而不指责对方,他们就有可能找到方法来满足双方的需要。
看完这个片段之后,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非常关键的词,是什么呢?有哪位小伙伴发现了这个词呢?
@多数伙伴齐声回答说,“需要”。
是的,通篇看下来,这个片段都在围绕着“需要”这个词展开阐述。(小提问)
那除了这个直接简单的表达需要的方式之外,片段中还有哪个词也能间接的表现出我们的需要呢?有哪位小伙伴可以告诉我们呢?
@参与者王义玲,“批评”、@参与者印梅,“理解”
@我:好,那我们听到了不同的答案,咱们先看一下这个片段哈,片段的开头提到了“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内在的需要”,咱们一起继续来看看吧。(通过两个小提问,促使小伙伴自己找到易混淆的概念,加深印象)
这个也是我们通常的做法,经常不经意间的用提出“批评”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在的需要。
生活中,我们总是被指责或指责他人太懒惰,比如说:“又把衣服随意丢在沙发上,你怎么总是这么懒?”这里就是非常典型的用批评的方式来间接的表达自己需要的沟通方式。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直接的说出需要:“我需要一个整洁的环境”,相信这会比批评的方式有效得多。同样都是想要让对方把丢在沙发上的衣服收起来,效果却是大不相同。(匹配的案例)
那一个是直接说出需要,一个是通过批评的方式表达需要,这两个概念或许我们容易混淆。可能大家会觉得一个是批评一个是需要,字面上很容易理解,你怎么会说他们俩容易混淆呢?这里说的混淆呢,不是咱们平常字面上意义的混淆,而可以理解为我们心理意识上的混淆哈,认为都能达到说出需要的目的。可是,就像文中所说的,不是直接的说出需要,而是我们用批评的方式提出需要的时候,对方的反映往往一定是回击和反感,达不到影响对方的目的。(不那么做的坏处)
就像片段中给出的那个例子一样,我们一起来看,巴基斯坦人说以色列人民的行为像纳粹一样的时候,以色列的一位妇女立马反击道“你胡说八道”,这种反驳会让对方心里感到超不爽,没有继续和解的欲望,这显然不是以色列的那位妇女所需要的。
那对于我们呢,当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想要让对方做出改变,从而达到解决彼此之间问题的时候(what解决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呢?(how)
首先,大胆直接的说出自己的需要,如,“我需要XXX”,或者语气缓和点,“我希望XXX”
然后,表达你的请求,如,“可以请你XXX吗?”
就像面对巴基斯坦人恶意的言辞,以色列的那位妇女想要解决他们之间的问题,会说:“我希望能够得到尊重,请你谈谈你的评论是针对我们的什么行为?”
当我们想要表达自己的需要,让对方做出改变的时候呢,就可以运用这个方法,来进行一个有效的沟通。
【A2】催化应用
好咧,那么接下来终于到了我们自己发动脑筋的时候了,思考一下以后你的工作和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个场景,扮演一个编写有关你自己故事的小编剧,几百字即可,设计出人物、情节变化(包括:起因、经过、结果)和当时双方的对话、动作等,其中部分对话使用“直接说出需求——表达请求”的技巧。将摘要写在纸的背面。
大家听清楚咱们作业的内容哈,是让大家编写一个以后可能会发生的故事,是指向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而不是回忆以前发生过的经历哈。给大家4分钟时间哈,4分钟后我们请1-2个小伙伴讲讲他的剧本哈。(以下是给出的提示)
当参与者在编写剧本的时候,我进行提示:比如说,下一周,你交给下属某项工作,他因某某原因耽误,没有按时完成工作内容。这时候:@下属:经理,你好,我因故不能及时交任务了;@你:首先说,XX,然后说,XX。再比如说,过两天你和朋友约好出去玩,对方又放了迟到了毛病。这时你要怎么利用咱们今天的方法呢?)
分享者陈安馨:过两天我有个朋友要过生日,因为我没有时间,打算请我妹去帮我挑一个长方形的礼物。我在想,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场景,她帮我挑选了一个圆形的礼物。
@妹妹:姐姐,我帮你朋友挑选了一个非常好看的礼物,是圆形的吼。
@陈安馨:我需要一个长方形的礼物送给朋友,她非常喜欢长方形的物体,如果换做是你,一定也希望收到喜欢的礼物,对吧?可以请你帮我重新挑选一份长方形的礼物,好咩?
@妹妹:好的,姐姐,我知道啦。
在安馨的分享之后,进行了回应和反馈。对于你的这个小故事,非常的棒,在和妹妹沟通的过程中,你用到了咱们刚刚学习的方法,你大胆直接的表达了你的需要,“我需要一个长方形的礼物”,然后呢,也表达了自己的请求,“可以请你重新挑选一份长方形的礼物吗?”好的,让我们掌声鼓励一下安馨哈,非常的棒。
那今天我拆的这个片段就到这里哈,记住,直接大胆的说出需要比用“批评”这种笨笨的来间接的表达需要来的更加有效。想要解决问题让对方做出改变,首先,大胆的说出你的需要,然后,表达你的请求。掌握了这个小技巧之后,希望大家可以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可以反复练习使用哈。谢谢大家!
结束之后,邀请其余小伙伴继续分享,@郑秀秀、@郑媛也陆续了分享他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