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非暴力沟通》 所属活动: 《非暴力沟通》_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 所在级别: TF2-2 学习主题: 爱自己,“不要做任何没有乐趣的事情” 学习目标: 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

开场: 【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潇潇,我的三个标签是阅读、运动和育儿,我喜欢阅读个人成长类书籍,爱好运动形式为KEEP,家里还有一个可爱的快满2岁的宝宝,来到这里是希望通过知识分享,认识更多的朋友。
【分组】因为待会儿我们需要分组讨论,所以我先给大家分组,从我左边开始,2、3人一组。(根据现场策略调整分组计划)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非暴力沟通》P126-128

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

第一步

在日常生活中,你觉得哪些事情没意思,却又认为自己不得不做?请将它们列在一张纸上。

当我第一次审视自己的清单时,仅仅是它的长度就让我明白为什么我活得很不开心。我终于意识到,有许多事情,我之所以日复一日地去做,是因为我相信那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我清单上的第一项是“写临床报告”。我讨厌写那些报告,然而,每天我至少要折磨自己一个小时。第二项则是“开车送小孩上学”。

第二步

列好清单后,向自己坦白:你做这些事情是因为你选择了做它们,而不是因为你不得不做。在你所列出的每个项目前,加上“我选择做”。

当时,我对这一步骤有些抗拒。我反复强调:“写临床报告不是我的选择!我不得不做!我是一个临床心理医生。我不得不写这些报告。”

第三步

一旦承认某一行为是你的选择,就填写以下的声明来了解你为什么要那么做:“我选择做            是因为我想要        。”

起初,我怎么也想不清楚我到底为什么要写临床报告。几个月前,我已经确信,对我的病人来说,临床报告用处并不大,花那么多时间是不值得的。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一直费尽苦心准备这些报告呢?最后,我终于明白了,我选择写临床报告,是因为我想从中得到收入。于是,从35年前的那一刻起,我就再也没有写过一份临床报告。想到自己少写了无数的临床报告,我的快乐真是无法形容!当认识到钱是我的主要动机时,我马上就想到我可以用别的方式来获得收入;而事实上,我宁可在垃圾箱中觅食,也不愿再写一份临床报告。

我清单上的第二项是开车送孩子上学。当我琢磨自己为何要这么做时,我发现,我很欣赏我的孩子从他们现在的学校得到的教育。虽然他们可以步行到附近的学校上学,但他们所在的学校提供的教育更符合我的价值观。想到这一点,在开车送孩子上学时,我的感受就不一样了。在这以前,我会说:“倒霉!今天又不得不开车送孩子上学。“而在这之后,我理解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那是为了孩子们能够得到我所看重的教育。当然,有的时候,在路上我需要提醒自己两三次开车送孩子上学的意义。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书籍介绍】

F特征(Feature):

我拆解的这本书叫做《非暴力沟通》,作者是美国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Marshall B. Rosenberg),他是心理学大师卡尔·罗杰斯的学生,书中最重要的部分为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A优势(Advantage):

这本书和《谈话的力量》一样,都很实用,《谈话的力量》侧重语言的表达技巧,而这本书则更侧重于挖掘语言背后双方所蕴含的情感与期望。

B利益(Benefit):

运用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你可以学会理解他人想要表达的感受和需求,并且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获得更美好的生活。

刚刚拆页已经发给大家了,现在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阅读下原文。

相信大部分的人已经阅读完了,没有读完的小伙伴也不用着急,听我为大家讲解下原文的内容就可以了。


【学习目标】运用三步法找到自己行为背后的动机,将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没意思的事情,转变为有乐趣的事情


【How】

运用原文中的方法有三个步骤,很简单。第一步,列出生活中你觉得没意思但认为自己不得不去做的事情;第二步,在这些清单前加四个字“我选择做”,告诉自己这些事情都是自己的选择;第三步,在这张清单后面再加六个字“是因为我想要”,并把这几个字后面的内容填写完整。

【WHY】

那么为什么我们要这么做呢?首先,我们之所以关注那些你觉得没意思且不愿意去做的事,是因为这些事情容易让你产生逃避的想法,不愿意去正视这个行为背后的真正意义。其次,采用这个方法,就可以激励自己去思考这些你不愿意做的事情背后的动机,找到自己的价值观和真正看重的东西。这样即使困难重重,你也会在你的价值观的支持下乐观地走下去。

【案例】

作者在文章中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送小孩上学,他的动机是为了让小孩子从现在的学校得到教育,他的感受就不一样了,下次的时候他会让自己提醒开车送孩子上学的意义;另一个案例是他发现他写临床报告的动机在于获得收入,但他宁可从捡垃圾中获得收入也不愿意写临床报告,所以他放弃了写临床报告。这两件事情都让他获得了快乐。

以我自己为例,在家工作时老是被我们家宝宝打扰。这时候我不得不放下手头的工作去陪她,每天回家后的时间很可惜就被这么无谓地浪费了。我觉得放下自己的工作专心陪孩子,是一件很没意思但是不得不去做的事情。但是,这件事情还真是我自己的选择,没有人能强迫我。那么,我想想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原来,是因为我想要我的宝宝获得安全感,让她在跟外界其他人交流的时候也有安全感。那么我以后应该尽量在公司里把工作做完,万不得已不要把工作带回家,在家的时候就专心陪她。

 

【预防异议】

有的小伙伴会觉得今天这个方法用过之后,还是很难把自己觉得没意思、不得不做的事情转化为有乐趣的事情。这个方法精妙的地方在于可以帮助你找到你行为背后的动机,你看重的是什么,这个跟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很相似。而这个其实是很难的,也不可能期望通过今天的这个片段就找到自己的价值观。当然这个方法的意义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可以找到自己价值观的途径,建议大家回去以后,用这个“我选择做——是因为我想要”的方式多问问自己,这对你找到自己内心想要的东西会很有帮助。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下面我带领大家跟着我一起看看怎么去运用这个方法。

[A2催化应用1]

请大家想象一下在这周后面几天会去做的一件事,你想起这件事就感到烦躁,觉得真是没意思,甚至身体还会有不自觉的反应,比如头疼恶心,但是觉得自己还是不得不去做,这件事情是什么?请大家先花1分钟时间思考下。

【学习者案例】

【1】我觉得每天刷朋友圈这件事觉得是很没有意思,但是每天还不得不去做,就是忍不住去刷朋友圈

【2】我觉得每天在家带两个娃这件事情很没有意思,但是不得不去做。

[A2催化应用2]

下面针对这件事情,按照原文中讲的三个步骤最终找到你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然后想一想自己在未来如何运用这个方法,列出自己的行动计划。(看大家是否能理解原文片段,如果不能理解可以用下面这段话引导大家)

【第一步刚才我们已经找出来了,现在第二步,告诉自己这是你选择做这件事,没有人强迫你,在你选择的事情前面加四个字“我选择做”;第三步,想一想你行为背后的动机,找到你真正看重的东西,把“是因为我想要”后面的内容填写完整。】

请大家先花1分钟时间思考下,然后再用3分钟的时间在小组内讨论。

下面请1位小伙伴分享下。【根据现场情况选分享人数】

【现场案例】

【1】刷朋友圈这件事情的确是觉得没什么意思。但是仔细思考后,我选择做这件事情,主要是为了学习,提高下自己的PPT水平,更好地展示自己的PPT水平。以后我想在耍朋友圈的时候多提醒自己学习下PPT相关的知识,其他的跟学习无关的内容少看。

【2】我选择在家带娃,是为了我们家娃有一个更好的教育水平,自己带跟父母带还是不一样的,所以希望小孩子从小有一个很好的环境,心理上更有安全感。以后每次当我带娃的时候觉得没意思时,我就时常提醒自己带娃的目标,这样我就不会觉得那么痛苦,反而会觉得更有乐趣。另外从明天开始我就把我觉得没意思的时候记录下来,然后把对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希望自己能对自己负责。


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多去观察自己内心真正的需要,找到自己快乐的生活方式。

好,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