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把时间当作朋友(第3版)》 所属活动: 心理|沟通|时间|逻辑,四大主题三大级别 所在级别: TF2-1 学习主题: 了解拖延的机制 学习目标: 了解自己为什么不愿意行动的原因,并及时行动

开场: 【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潇潇,我的三个标签是阅读、运动和育儿,我喜欢阅读个人成长类书籍,爱好运动形式为KEEP,家里还有一个可爱的快满2岁的宝宝,来到这里是希望通过知识分享,认识更多的朋友。
【分组】因为待会儿我们需要分组讨论,所以我先给大家分组,从我左边开始,三人一组。(根据现场策略调整分组计划)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把时间当做朋友 P58-59

及时行动

 

接受任务之后,什么时候开始执行才好呢?比“越早开始越好”更切实的答案是“现在就开始”。所谓做事拖延,不是拖延着做事,而是拖延着不开始做事。明知自己拖延的人很痛苦,因为他们不是不知道该做什么,而是不知道为什么“无法进入状态”——这是他们能够想出来的对自己的行为最拿得出手的描述。

明明已经焦虑到不行,拖延的人为什么迟迟不开始行动?一个常见的原因是前文所述的“错误估算任务所需时间”,总以为可以再最后期限之前完成,心理想着“时间还多得是嘛!”可这并不是本质原因。本质原因在于恐惧——无论是来自内部的,还是来自外部的。

来自内部的恐惧在于:只要开始做事,一个人就要面临做错、做不好的风险。这原本是任何人都逃不掉的事情,但最终患上“拖延症”的人犯了一个简单的认知性错误,即认为那些能够做对、做好的人都是直接做对、做好的。从表面上看也好像确是如此。那些能够做对、做好的人,总是显得从容不迫、轻车熟路。面对这样的人,那些犯了错、做不好的人根本没办法不自卑、不怀疑自己……

所以,很多人做事拖延不过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在作祟。没有哪一个拖延的人愿意承认自己是这样想的,但当他们扪心自问的时候,他们都知道这描述一针见血。

只要做事,就一定会出问题。这是现实——无论何人,无论何事。如果在做事的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问题,那肯定不是在做事,而是在做梦。

认清并接受这个现实很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心平气和地去做事。说一个人不怕困难,那是假话。谁不想一帆风顺、马到成功?可现实就是如此。做事情的时候,肯定会遇到困难,事情越有价值,困难就越具规模。遇到困难的时候,心平气和地面对就好,因为这只不过是生活常态。有时候我们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亦然没能解决问题,却眼见别人轻松过关,这确实令人气馁。不过,这也是生活常态——在任何一个特定领域,总有一些人比另一些人表现更好、费力更少。然后,在大多数情况下,有4个字颇具道理并且值得相信——勤能补拙。不过真正相信着4个字的前提是“接受现实”,否则,这4个字发挥不了任何实际作用。

来自外部的恐惧在于:过分在意外界的评价。人是一种很有趣的动物,在自己做对、做好之前,通常已经了解做对、做好事什么样子。于是,无论能否做对、做好,人都觉得自己有能力判断别人是否做对、做好。所以,尽管自己不怎么样,却可以振振有词、理直气壮地评价被人做得对不对、好不好。这样看来,一个人一旦开始认真做事,被嘲弄、被耻笑的几率将远远高于被夸奖、被鼓励的几率——这几乎是肯定的。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使很多人怀有前文提到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微妙心态。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书籍介绍】

F特征(Feature):

我拆解的这本书叫做《把时间当作朋友》,作者是天使投资人、中国的比特币首付李笑来,这本书看起来是在讲时间管理的,可是作者只是花了很少的篇幅去讲时间管理的技巧,更多的讲的内容却是在升级你的大脑,用李笑来的说法就是“升级操作系统”。

A优势(Advantage):

这本书是自2009年出版以来的第三版,这本书在豆瓣上总共有近3万人评价,这三版评分高达8.7分,甚至被列为中国书刊发行协会2010年度全行业优秀畅销品种。

B利益(Benefit):

这本书看过之后,可以教你如何打开心智,如何运用心智来和时间做朋友。大脑的思维方式不一样了,对事情的感受就不一样,行为也会跟着改变。所以打开心智了,行为就会发生改变。

【学习目标】

今天我们的学习目标是跟随我完成本次现场学习后,了解自己为什么不愿意行动的原因,并及时行动。

刚刚拆页已经发给大家了,现在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阅读下原文。


相信大部分的人已经阅读完了,那么就让我为大家讲解下原文的内容吧。

【适用边界】今天我们讲的及时行动更多的是针对有截止日期的行动,所以我的举例中很多也是有截止日期的例子。而针对的任务也是有一定难度的,比如写作、学驾照等等,像跑步、打扫房间这种不需要学习就会了,就不在我们今天考虑的范围之内。

 

很多人在接受任务之后,把任务先放在哪里,拖着不开始行动,而是到截止日期前突击完成任务。有很多例子可以说明这个情况。大学里期末考试成绩是考前突击出来的,毕业论文是在时间很紧急的情况下赶出来的,对老板分配的任务是在最后截止日期前加班熬夜完成的。

【不那么做的坏处】

这种不及时行动凡事喜欢拖延的做法,有什么坏处呢?一是透支体力,需要更长时间恢复精力;二是学得快遗忘得也快;三是给自己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和不好的影响;等等。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根据拆页内容,第一步找到我们自己的内部恐惧,我怕做错什么;第二步找到自己的外面恐惧,我怕听到什么样的评价;最后一步,突破自身障碍,及时行动。

 

【案例】

我参加了一个演讲的小团体,每次我总是在演讲的当天才开始准备演讲稿,本来一些简单的事情、可以做得更好的事情也因为时间的原因最终只能草草了事。在演讲这件事情上,我内在的恐惧是怕自己没有一个好的构思而写不好演讲稿,外在的恐惧是怕自己演讲的时候因为准备不充分而在小伙伴面前丢脸,所以才迟迟不敢行动,导致拖延。看了这个拆页后,我想以后的行动计划就是,及时写演讲稿,不要求自己做到完美,能做到什么程度就做到什么程度。事实上,我们的小团队人员都是很nice的,都是鼓励其他人学习的,也根本不会出现我想的会丢脸的情况,不要过多在意他人的评价,表现最真实的自己就好。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经验

[显像提问]请你回顾自己最近的一次经历中,有没有某项任务拖延到了最后一刻才完成,请想一想其中的原因,是因为害怕自己做不好呢,还是害怕受到嘲笑或批评呢?

下面请大家花1分钟的时间思考下。

下面请大家花3分钟的时间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平均每个人1分钟。

【A1+】反思加工

根据刚才拆页中的建议,请想一想怎样想、怎样做才能更好的在截止日期前完成你之前提到的任务?

请大家花1分钟在便签上写下你自己的做法。

【有时间的话】下面我们请一位小伙伴分享下他的经历和做法。


学习者案例

主要问题是技术拖延,别人会经常问你,你做的怎么样了?就算自己知道不行,也会把结果无限地往后拖延,也怕说出来后别人不认可。另外一方面是觉得技术人员一般比较自大,对自己比较自信,觉得就算把困难说出来也没用,对事情本身也不太会有帮助。克服的话,无论如何我们不能把事情往坏的方面去想,多寻求一些其他的帮助和交流,逐渐克服自己的一些拖延方面的问题。


嗯,谢谢小伙伴们的分享,希望大家以后在碰到棘手的难题时能够及时行动,不要怕自己做不好,也不要在意外界的评价,直接开始做就好。今天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今天来参加我的拆书。